2018日记89--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述而》。
这句话最本质上是告诫我们向身边最接近的人学习,因为靠得近,所以才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接触与了解,在别人胜于自己的点上,才能去更好地同质化。
但我发现,三人行的时候,我却很难把身边人当老师。因为靠得近,朦胧的神秘感没有了,尊崇感没有了。我常常更愿意向陌生人,特别是书中人或这电视上的人物学习,通过书或电视这种媒介传播之后,会有一种神秘的距离感,让我内心更加折服与尊重。可我忽略了一点,当他们走出书中或荧幕,实际上还是一个现实的人物,吃喝拉撒睡,样样都有的。是媒介的传播,把他们神秘化和拔高了(无形中),然而,正是现实的接触,让我们把身边的优秀的人忽略和贬值了。如果真正放到现实生活中对比,谁更胜一筹,是难分伯仲的。
我理所当然地平视或鄙视身边的人,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一直难以进步。这是心态上的极大错误。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我在来到我现在所在的单位之前,在官网上查了很多人的简历,对每一个人都崇拜得五体投地。那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进来,如果可以当面崇拜下这些大人物,该有多荣幸!的确,我刚进来的那几天,这种自豪感和尊崇感每天都非常充盈。可几周及至一个月之后,这种感觉就几乎没有了。到了现在,快过去五个月了,我几乎毫无尊崇感。为什么?每天都见到,没有神秘感了,再加上确实有点年少轻狂,觉得自己到了他们这个岁数,成就可能不亚于他们,于是自然没有最开始那么尊重了。
这是非常不好的。对人,特别是对身边优秀的人,当然,怎样才能称之为优秀呢?怎样才能称之为不优秀呢?,这个标准谁来制定?所以,于我而言啊,现在只要是对身边接触的每一个人,如果内心是平视甚至是俯视的,就会丧失很多学习的机会。为什么?因为别人身上的优点,我再也看不到啦,我看到的只是别人的不足,心理自然会不屑。这是我性格的一大致命弱点!当我的眼里都是别人的缺点与不足,好比一枚硬币,我永远只能看到背面,谈何向身边的人学习。怎么定义超越呢?超越是要从超越身边的人开始的,只有先看到身边的人的优点,用最大的力气去同质化,至少先力求达到和TA同一个水平,再谋求自身的更大进步,这是超越。再这样一味自以为是,心高气傲,用我老板对我讲的一句话,“你现在对别人不服气,若干年后,除了不服气,还能做什么?”我怕这句话真的是要应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