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房要拆 缅怀那些将失去的感觉
我家是平房,最近得到消息,说要拆迁。这样的消息我从小就听得太多了。可是十几年过去了,几乎年年说的拆迁都未能实现。但是这次,估计是真的了。我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
我家住在北京的老胡同里。房子虽然不大,有些时候也不像楼房一样方便干净。但是周围的环境确实无与伦比。河风荡漾,柳叶青绿。偶然间传来的悠悠古筝声,让忙碌了一天的身体顿然清爽,十分惬意。从小,我就把这里当成了圣地,一个属于自己心灵的圣地。只要我心情不爽了,绕着房子溜达一圈,站在房后的湖边,心就会平静下来。
但是这一切就要结束了。其实,从几年前就已经结束了,当平静的湖畔一夜之间钻出一间间灯红酒绿的酒吧时,这一切其实已经结束了。每天,这里不再平静,也不再有那种我想要的感觉。站在湖水边,我不再平静,而多的是一种烦躁。吵闹的摇滚取代了悠扬的古筝,车水马龙取代了幼时心中的平静。但是,我心中充满了情节,这种情节,是幼时埋藏在心中的那点欣喜。
现在,居然连这点情节也要被剥夺,居然连这点欣喜也即将失去。
记得前几天采访了一位法国摄影师。他说他喜欢北京的感觉,那种京味吸引着他,但最不喜欢的就是这湖畔,因为它已经变了味道。他义愤填膺地说中国最宝贵的就是这种原有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正在消失。
我想,一个外国人都能看出来的东西,为什么我们自己看不出来呢?我家的平房不算什么。拆就拆了。但是这平房百余年的历史,运载着多少代北京的样貌?大杂院是败落了,可是大杂院的感觉却还在。住楼房的人永远不会理解,为什么自家煮的粥可以全院人喝,为什么树上的枣可以带来极大欢乐。也更不会理解,为什么能在院子里摆一桌桌酒席,而菜肴却是各家自己做的。这就是感觉,一个传承了多少代的大杂院的感觉。
北京城里,这样的大杂院已经不多了,拆掉一个,就是为北京增添一抹黑色,失去一种感觉。
我家住在北京的老胡同里。房子虽然不大,有些时候也不像楼房一样方便干净。但是周围的环境确实无与伦比。河风荡漾,柳叶青绿。偶然间传来的悠悠古筝声,让忙碌了一天的身体顿然清爽,十分惬意。从小,我就把这里当成了圣地,一个属于自己心灵的圣地。只要我心情不爽了,绕着房子溜达一圈,站在房后的湖边,心就会平静下来。
但是这一切就要结束了。其实,从几年前就已经结束了,当平静的湖畔一夜之间钻出一间间灯红酒绿的酒吧时,这一切其实已经结束了。每天,这里不再平静,也不再有那种我想要的感觉。站在湖水边,我不再平静,而多的是一种烦躁。吵闹的摇滚取代了悠扬的古筝,车水马龙取代了幼时心中的平静。但是,我心中充满了情节,这种情节,是幼时埋藏在心中的那点欣喜。
现在,居然连这点情节也要被剥夺,居然连这点欣喜也即将失去。
记得前几天采访了一位法国摄影师。他说他喜欢北京的感觉,那种京味吸引着他,但最不喜欢的就是这湖畔,因为它已经变了味道。他义愤填膺地说中国最宝贵的就是这种原有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正在消失。
我想,一个外国人都能看出来的东西,为什么我们自己看不出来呢?我家的平房不算什么。拆就拆了。但是这平房百余年的历史,运载着多少代北京的样貌?大杂院是败落了,可是大杂院的感觉却还在。住楼房的人永远不会理解,为什么自家煮的粥可以全院人喝,为什么树上的枣可以带来极大欢乐。也更不会理解,为什么能在院子里摆一桌桌酒席,而菜肴却是各家自己做的。这就是感觉,一个传承了多少代的大杂院的感觉。
北京城里,这样的大杂院已经不多了,拆掉一个,就是为北京增添一抹黑色,失去一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