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犯焉识》:一个“高级生命”的蛀洞人生

记得张爱玲曾感慨:“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这比喻用来形容严歌苓笔下的陆焉识再好不过了。
陆焉识,旧时代里大户人家的少爷,天资聪颖,才貌过人。16岁念完高中,18岁念完大学,20多岁成为留美博士,会多国语言,能过目不忘,精通马术球类,深得众女性爱慕。优越的家境养成他与世无争的个性,即使在感情的迷惘期也是一心治学,成为学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他对金钱淡漠,对朋友大度。看起来怎么都像是更高一级的生命存在。然而,命运最初展现的华美很快归于颓败,只剩下千疮百孔蛀洞般的人生,徒留几只虱子不甘寂寞的爬过。

看似风流 实则禁锢的情感
少年时的焉识,看似是大家族的继承者,却未能主宰自己的爱情命运。自从十四岁那年留下因丧夫将被退回娘家的恩娘,他的爱情命运就已经被写定。恩娘将自己的侄女婉喻许配给他,给即将放飞美国的焉识系上一根风筝线。是那两个热望的弱女子,让焉识即使在与初恋的美国女友望达热恋之时,也时刻提醒着自己是一个有妇之夫,不可能享有爱情的自由。即使有“粉红预备役”的艳福,也未能改变心底里的束缚。异乡的日子看似风流放纵,实则是短暂的放风,时刻警醒着自己要重回感情 “监牢”。
对恩娘,他看清她的掌控,但也竭尽所能的顺意讨好;对妻子婉喻,他实则厌烦不爱,百般逃避,却也因恩娘的压制而心生怜悯;对战乱中相识的韩念痕,虽有过2年的温馨小日子,但那个艳丽精明且有着小小虚荣的重庆女子,也确实不曾真正的走入焉识的内心。他的感情一直是禁锢的,孤独的。

超脱的性格 未必能超脱局外
成年后的焉识,已是一名学识渊博的教授。自以为专注研究,不问政治,却难逃“凌博士”和“大卫韦”之间的骂战。经济上接济同学大卫韦,却因为一点点文人的虚荣心,误中其设好的政治圈套。敬重凌博士,无心的一句回答,会被误认为盟友,意见稍有相左即是完全的背叛。不谙世事的陆焉识最终被搅入反革命的泥潭。认命了莫须有的罪名,认命了无端端被加刑,书生气地只想求一个“到此为止”的刑期,却求到一个死刑的宣判——陆焉识终于成为西北大荒漠里的犯人“老几”(绰号)。待暮年回归家庭,却依然逃不脱儿女的政治惶恐,爱怨纠结。
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个人再超脱,似乎总有一个局,令焉识从未能超脱局外。

高级的生命 最粗砺的活法
入狱后的焉识,原本秀美的自然卷发,被剃光到只留了后脑一小撮。洁白整齐的牙齿,经历无法忍受的奇怪牙病,出狱后戴上哐当作响大一号的假牙。精通马术、各种球类的精致身体,也经历了地下监狱的潮气沁骨,差点腿部致残的捆绑,雪地里的狼战,不长眼睛的子弹。精致讲究的上海派头,被粗砺的囚服,难抵的饥饿磨平了。每日被粗鄙呵斥,为在管理干部和凶残的囚犯面前掩饰自己的思想和快语,口吃一伪装就是20年,直到再也卸不掉。而曾经,那是一个使用纯金袖扣、深蓝宝石领带夹的男子。
只剩下玩味语言精妙,遍赏文学意蕴的大脑,可以隔绝监狱里那些肮脏的念头,可以像精密分区的电脑一样,盲写给爱人家信的腹稿,随意取出一小篇或一小截,进行润色修改,精确到符号。只有恐惧和饥饿侵扰不到的高级的大脑,还可以区别这是一个更高级的生命。

厚重的爱情 来得却晚了一些
恰是这多年的不自由,内心的憎恶逃避,在这位隐忍,温顺的妻子牢外多年的守候下,让他最终品味出爱情的厚重滋味。从未让他落空的每月探视、事无巨细的孩子成长汇报、转牢时奇迹般的守候一瞥——妻子是焉识身陷囹圄后的唯一持续的外界联系,每一次的接触都让他多一丝活下去的信念。与妻子少少共处的每一滴记忆,在大牢内反复打磨回忆,也慢慢让焉识开始了忏悔,继而心动。原来内八字的拘谨,哀怨的目光,似乎演变成了风情的眼神。一早以为的沉默无趣,其实是婉约娴静。原以为只有“一手好字”能拿的出手,在期盼中,也成为最不忍外人“看脏了”的娟秀小字。几乎以生命为代价,在雪地荒原中步行几天几夜,看的一眼记录片上的小女儿丹珏似乎也是继承了母亲的样子——自己以前从未在意过的那张脸。
然而,醒悟和心动来的稍晚了一些,身体的不自由也束缚了爱的能力。一心想要忏悔和弥补的焉识历经千辛成功越狱,却在远望了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一个清晨,遵从了女儿在电话里的劝告,为不再拖累亲人而再度自首入狱。及到出狱重逢,妻子已经因病没有了记忆,人在身边仍未识。
小说的最后,婉喻和焉识没有真正的相认,这似乎是个悲剧。但这结局在我看来却是很美。婉喻已经不需要焉识的忏悔,不需要他交代他曾经的三心二意,她一心一意的等待着她心中那个英气逼人的焉识,而眼前这个干瘪的老头儿,只是一个愿意一直静候她,默默陪她等待的人。

结语
读完《陆犯焉识》,这个旧时代贵公子在极端条件下激发的生命韧性,以及在丑陋人性面前保有的精神世界,使其一度成为我的精神偶像。而我似乎对这类题材有着专爱:气质与才华兼备的主人公,陷入物质与精神双重匮乏的境地,却意志非凡,捱过寂寞绝望,历经岁月洗炼,重获生命尊严。《基督山伯爵》里复仇的爱德蒙,《钢琴家》里绝处逢生的史标曼,《肖恩克的救赎》里的反抗狱政的安迪,莫不是此类题材的代表。
我们普罗大众的人生,似乎无法承载那般的傲人才华、超常冷静,也注定不会经历那样跌宕起伏的人生。然而,这不妨碍我们透过书页或光影,去观摩丰富极致的活法,检视生命该有的厚度。让天赋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远离你,让生命多一点困境中的坚守,让希望不要像灰烬一点点熄灭。
最后,回到《陆犯焉识》这本书,作为擅长女性题材的严歌苓转型之作,据说是她“写的最用心”“也是最满意”的一本。如果你也爱这份凌冽严苛中的自我救赎,你也爱洞察世俗窥探内心的微妙,你会喜欢这本书, 相信在作者充满画面感的笔触下,你一定会和我一样透过时代的变迁,为主人公的人生起落、情感激荡而伤怀,为旧式大家庭女性的安静坚韧而动容。
本文首发公众号:拾书小记 (ID:shishuxiaoji)
作者:Della
如转载需联系拾书小记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