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当年卖粮难
那天,在厂里的餐厅吃饭时,意外地遇到了当年的初中同学。我对他印象深刻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一起同学三年,而是因为他的父亲当年就是粮站的工作人员,负责验收粮食。那个权力在当时那可是什么人都要求的佛爷啊。 分田单干后,大家都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干劲,粮食年年丰收,家里的粮囤子都堆到了房梁了。那是从我记忆开始从来没有过的事情,那个的兴奋啊,终于吃饱了,有余粮了。吃了几年饱饭的农村人,肚子里不差粮,也不缺油了。那些家禽畜牲们也不那么饥饿了,于是,粮食多了起来,乡下人从愁粮食不够吃到了愁粮食卖不掉。每年小麦收下来,正是五月太阳最毒辣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小麦晒干扬尽,找了板车拖拉机送到了乡里的粮站,指望能卖掉了,付上集体提留的三粮五钱,付出化肥柴油水电机械人情债务孩子学费砌房造屋……虽然能够吃饱了,但是,需求越来越多,可是钱越来越不值钱。就指望这点粮食了。可是,当你一大早拖着沉重的粮食赶到粮站的时候,那几乎不见头尾的卖粮大军,让人不得不倒吸一口气。这得排队到什么时候啊。这时候,有关系的、认识粮站人的、或者像同学那样父亲就在粮站上班的,那可是香饽饽啊。我的同学就曾经帮过许多同学的忙,后来,他也到了粮站上班了,自然不用说了。不过,我没有找过他,因为父亲在乡政府上班,基本上不用为此事烦神。而且,他出面后,许多庄上的人,也可以跟着沾光。让我感觉父亲脸上有光。 当然,父亲认得人,也只是一两个,不能保证个个熟悉。所以,有时遇到不认识的、不买账的楞头青,那也是要按照“规矩”去整改的,也就是说,如果水分不够要重新摊下来晒,杂质太多,要重新筛。这就麻烦大了。首先是一个一个的口袋灌得扎紧码在车子上好好的,这下要搬下来,找空地、找工具摊下来,遇到这种状况的倒霉鬼不少,所以,还得想办法找关系。我家的粮因为父亲的关系基本上很快卖完领着白条回家。不知道那些谁也不认识的农民们,那些粮什么时候卖完,吃了多少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