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自由的地方就是家,一个连屁都不用憋的地方
“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是自己的。”恐怕是最近几年刷公众号最好的话题之一。
今天闲着浏览豆瓣的帖子,发现人们寻找房源的同时,也在物色合拍的室友。招租信息五花八门,可以窥见出租主的十八般才艺,所有的兴趣爱好,这些所有的别苦用心,希冀能够遇到一位合适的室友,有时候觉得这些标题为招租中国好室友的帖子,更像在世纪佳缘做的广告。
在北京最好的基友之一,最近也做了一回租主,我们隔三差五的就会微信电话,点评这些看房子的朋友们。对于我的朋友来说,与其租上一个好价钱,他更想要的是找到一位让人安心的好室友:
l 首先,人品正,事儿少。
l 其次,气场相投。
l 最后,家始终是家,不可作为炮房。
所有的要求又回归到了人的身上,之所以这样,恐怕是人终究想把居住的地方打造成一个有家一样的感觉的场所吧!如果这个场所里还有正直且有趣的灵魂相随,无论彼此属性,或者性别。曾经和这位朋友打趣到,如今自己一个人生活,感觉只不过是从大学的6人间变成了一个人住而已,好处是想放屁的时候可以肆无忌惮,坏处是有时候寂寞地只能和自己的影子对话。所以,我们对这个不需要文明规范,社交礼仪地方给予了自己的期待。这种家的感觉溯其根源是相处在同一空间里的人给你带来的自在感和熟悉度。
绝大部分的基友或许和我一样,中学前习惯了爸爸妈妈在同一间房子里,彼此干着手中的活,却不尴尬与陌生。想说话的时候随时开口,总有人应和。虽不知开口的话题是否会掀开家庭的辩论,甚至争吵,萦绕在身边的空气是热闹的,有着人间烟火味。难受时候回家睡一觉就好了,但是,在其他地方睡就没有效果,或许,能够让心定下来,是家特有的一种功能。 大学毕业,远离家的原因是大部分人心照不宣的秘密。足够幸运的人,从那一刻起,开始人生真正意义上的同居,打造属于自己标签的家的意识渐浓,包含着家的风格,摆饰,气味,相伴的人等各种因素。坚强的人,恐怕也会一个人尽力的将自己居住的洞穴打造地看起来像那么回事,最起码是让自己感觉舒服的。
犹记得第一次自己将锅碗瓢盆安置在厨房后,卧室的小床上铺上新换的床单,整理好杂物,房间插上鲜花,却又感觉哪里不太对,当时看着房间发呆,觉得还是自己的母亲厉害,布置卧室是需要本事的,我小瞧了家务活这样的小事儿。再后来,心血来潮时候也会捯饬自己的房间,偶尔水平发挥好了,也觉得自己的房间敞亮,干净,整洁,却依旧少了点家应有的感觉,最明显的是,卧室的味道虽然是你最熟悉的味道,却只是你自己的气息,熟悉却寂寞的气息。
现在一个人住,放屁是自由的,可是屁后那种紧张,刺激,等待外界事物反应的逗乐情趣全无,所以说,家的感觉其实还是有缺失的,缺失的是与你同居的人罢了,未免必须是情侣,闺蜜,好友,利益伙伴,志同道合的朋友都可以。毕竟,不管你走到什么地方,只要那个地方有在乎你的人,和你在乎的人,那就是家应该有的感觉。

半个多月前,在三里屯那里花园喝饮料时,我们的大哥说,不用担心你们以后都跑掉,回老家在马路上喊一嗓子,就能通过路上的行人找到你们的家。当时听完这句话中,我脑海中条件反射出了《一个都不能少》里面乡村教师魏敏芝的形象,只觉得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立马又高大了一大截。我曾有过五洲之内皆友人的气魄,为了见一面,不计任何机会成本,只缘身在京城,哪有不见的道理呢?现如今,早过了那种到处撒欢的劲儿了,更爱和家乡的朋友相聚,因为他们老家位置的地理坐标,与我内心中家的位置更近更自由。

-
Cor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4-07 07:01:39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的消暑菜单497篇内容 · 13.0万次浏览
- 我的夏日出行计划241篇内容 · 5.8万次浏览
- 私藏夏日书影音清单264篇内容 · 14.2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036.3万次浏览
- 关于夏日的幸福小事140篇内容 · 5.9万次浏览
- 奇思妙想的夏日创作29篇内容 · 8876次浏览
- 身为女性你有哪些想要逃离的瞬间25篇内容 · 8.9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1.0万+篇内容 · 87.8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