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为你千千万万遍”
最近拜读了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内心的震撼与感慨,真的千千万万,也许世间真正的友情便是:“即使跨越时间,面临磨难,直面死亡,我依旧如初,我依然像当初那样,为你千千万万遍”。
“我是得到社会承认的那一部分,你是隐藏不被认可的那一部分;我生活在华丽的房屋中,你挣扎在黑暗的角落里;我的卑劣滋生黑暗,你如灿阳照亮丑陋;我行走在阳光之下如暗夜幽灵一般,你委身角落却洋溢着人性的光辉。这是我,这是你,这是我们,我们是血脉相连的兄弟。”
“那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当拉辛汗的话语再次传入阿米尔的双耳之时,我无法想象阿米尔的内心是什么感觉,震撼,压抑,释然,亦或是痛苦。这些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促使他踏上了一条救赎之路,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当再次踏上喀布尔那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时,我相信物是人非的苍凉感一定猝不及防的袭上了阿米尔的心头。是的,我知道阿富汗很穷,很乱,很糟糕,但现实是阿富汗比我所想象的更加贫穷,更加混乱,更加糟糕。种族清洗这种卑劣的行径在上演,死亡也无时无刻不在这里发生。人命如草芥,用在这里一点不为过。于是,哈桑夫妇的死亡似乎成为了一种必然之下的宿命,“我愿意用我的一切去维护你,包括生命。只因我们是朋友。”在我看来这是哈桑即使面对死亡依然无惧的精神依靠。
佛洛依德人格结构理论里说到:本我,自我,超我,人类的三种精神进化程度。在我看来,哈桑早已属于超我的层次,但阿米尔依然挣扎于本我和自我的缝隙之间,毫不夸张的说,哈桑的身上体现出了人类最高尚的品质。也许在阿米尔踏上阿富汗的归程之时,他也许能够完成实现在本我于自我之间的升华。
对于阿米尔的所做所为,我没有什么可赞许的,因为这是他所亏欠哈桑的,他应该去弥补,去拯救这段友谊,哪怕是用生命,这是对于他自身灵魂的救赎,更是对死去的哈桑的最好的回答。
“为你千千万万遍。生活不能抹去的,时间不能消亡的,是你,是我,是我们最不可忘记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