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无知者都在致敬知识的时代,你有什么资格嘲笑那些为霍金点蜡烛的人?
其实很早就想写这样一篇文章,只是忙于工作上的一些事情无法动笔。标题所说的正是我想表达的,其实这样的情绪来源于朋友发的一条朋友圈。他是这样说的:
今天是霍金的头七,不知道那些云孝子还记不记得七天前在朋友圈点的蜡烛。
配图就是那张大家都看过的截图,一个人发朋友圈缅怀霍金,但是用的比尔·盖茨的头像。

鄙视链与优越感
优越感总是建立在比较上面。一个人在鄙视别人某种行为的时候,实际上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优越。比如一个人在鄙视别人黑皮鞋配白袜子,实际要表达的是自己有多懂穿搭;一个驾车者痛斥摩托一族“像蝗虫一样占道”的时候,实际上是为了体现自己作为“有钱人”的优越感。那些自诩有知识有阅历的人也会通过干涉或者评价别人的行为来获得优越感。不可否认,这种鄙视链是确实存在的。
那么我们会提到一个普世道德的问题。鄙视别人似乎在道德上说不过去,于是很多人另辟奇径,用所谓的道德来压制个人的自由。于是键盘侠就出现了。

或者说,在这个“文明古国”似乎有部分人仍然学不会尊重。
知识时代的焦虑
知识爆炸之后,很多人都在焦虑。每天都有这样的广告“六十万人已经加入××学习,你还在等什么?”这类直击痛点的广告足以让一些人焦虑,似乎我们不学点什么,分分钟就落后于世界了。而更多人是在焦虑中放纵自己。diss别人当“云孝子”实际上就是一剂解药,可以大大缓解那些人的焦虑。
他们在diss别人的时候内心独白实际上是这样的:
你认识霍金不?你就随随便便点蜡烛,跟风狗去死!你有时间捡屎,但是肯定没有看过《时间简史》。你知道他是个瘫子,但是肯定不知道他的输入法是通过面部表情识别实现的。loser没有资格悼念霍金。
于是在那种卑微的优越感中,这种人又获得了一丝丝满足。似乎除了他自己,其他人都是虚伪傻逼,只有自己是诚实而坦率的。
“云孝子”的积极意义
有一个统计,在霍金死后的24小时的时间里,在全球的搜索热词排行上,《时间简史》这可词汇陡增,而且kindle商店的《时间简史》的下载量也迎来了多年来的一个高峰。实体书店的销售额无法统计,不过也有很多人从书柜里翻出了不同版本的《时间简史》发布在了社交网站上。
这其中能看懂这本书的人估计也是寥寥,但是换个角度,这个事件对于这本书的传播意义是空前的。这意味着有更多的人会试图去了解霍金以及《时间简史》,一部分人也会由此获得更多的知识,引发他们对于知识的兴趣。这对于整个社会的作用是微乎其微,不过即便是再小,也是进步。
教育可以被垄断,但知识本身已经无法被垄断。为霍金点蜡烛的无知者尚且知道尊重知识,即便是真的是惺惺作态的做作,也至少透露出些许的善意;可笑的是那些自诩清高的“知识分子”却似乎还幻想着自己拥有知识霸权,言语中的恶意简直不敢恭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