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到山顶再拍照
在东海生活了五年,去过花果山、孔望山、抗日山。大概两年前,几位同事组织去爬羽山。因很少听人提起,更不知那儿有何吸引人的地方,故而未一同前往。后来,听去过的同事感慨“羽山难爬”,我颇觉意外。
今日爬羽山,是“不知何所往”的临时起意。
不远。开出县城没多久就看见温泉镇的标志性建筑——石牌坊。驶出温泉街继续向北,成片的田地里麦苗青青。它们已显出长势,在倒春寒的大风中丝毫不见犹豫,伸着脖儿盼盼望望。路西边隔不太远就有一个摊子,大伞倒着挡在摊位南侧,驶过去才看见摊上摆着红簇簇的草莓、圣女果。摊子后面横卧着几座自家的大棚。
不知什么时候起,眼前出现了一片山影,随着路的拐向,青山一会儿靠南,一会儿坐北。很快,导航提示准备右拐。拐进这条黄土路后我们开始怀疑是不是导错路线了:两边树苗林立,挨得实在亲密,勉强够一辆车小心通过;树下、路边的茅草丛随风摆荡,丝毫没有让路的意思。这真不像正常通往景区的道路。一边怀疑着,一边往前开,我们终于在道路尽头左转后逐渐确信,走对了!
我们将车停在路边一块绿砖铺成的平地上。周围凡是平整些的水泥墙上几乎都有“看车收费”的字样。那些黑字或深或浅,有横着排的,也有竖着列的,都不美观。这块虽然只够停三辆小车的平地明显是特地开发出来的“停车场”。四处张望,并没有收费的人,也没有路标、“洗手间”一类的标识。除了前方坡路上停着的一辆银灰色轿车外,仿佛再没有别的能给游客安慰。
正失落时,东边不远处传来一声清亮的童音,是一个小女孩在呼唤她的爸爸,连续唤了两声。普通话,肯定也是游人啦!紧接着,我又听见大人们交谈的声音、金属碰撞的声音。嗯,有人同在。
我们开始沿着眼前这段不平整的土坡往上走。离左手边的建筑群越来越近,我却想不出如何给它们命名。那些“新”别墅长在茅草、乱石之间,显得有些不安;除少数几座门窗完好,其余都荒废着。墙壁都是漂亮的文化砖砌成的,窗框残留着的玻璃缺口不一,地上是一滩一滩的碎玻璃碴。有的屋子虽然装了门,却是大敞的,房子和路面之间没有垒搭台阶,里面空空荡荡,水泥墙上涂画了粗鄙的句子。有的屋子里堆着袋装的水泥、石灰,地面上凌乱地躺着一根根竹签,角落里有用过的卫生纸。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和些许可惜,我们随意地议论着,不觉路渐渐狭促了。这才刚刚开始就如此难以亲近吗?是的,羽山尚未被开发。我手脚并用,勉强爬上第一个陡坡;再往上看,分明没有手抓脚踩的地方了。这时,帅爷在上面伸手要拽我,因他脚下用力抓地,干燥的沙土粒发出碾压声音,一队队从我身旁滚落下去。这境地着实尴尬!我只好将左手交给他,右手抓住一根结实的树枝,右膝上跪一步,左脚踩住坡面,两人一齐用力,我才算爬了上去。
继续上行,已看不出清晰的路的轮廓。脚下,草高高低低连片长着,没有“谁长这边、谁长那边”的规定;疯长的树枝故意伸出手臂,你才拨开它,它又即刻弹了回来。走着走着,我觉得此刻真像柳子厚永州“斫榛莽,焚茅茷”。当然,子厚的沉郁是我们无法切身感受的。没走多远,杂草和荒枝逐渐退却,眼前斜坡上现出草木烧焦的颜色。那火好像烧得恰到好处,烧成炭的树棍的断口依稀可见,新长出来的青草在焦枯的地面上迎风舞动。在这春天的山坡上,既有死气沉沉的“枯槁”,又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劲拔。
帅爷在前面探路,我在后头气喘吁吁,爬高一点儿,就停下来极有成就感地向远处望望。整齐成片的农田、静卧山前的水库,还有刚刚经过的别墅群,都已收在眼底。风不温柔地吹来,只觉畅快!
土少了,石头多起来,我们在石面儿、石缝儿中找路。不少体型庞大,形容温和的石头长着大块大块的苔。“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确,她们开在石上,从容安静,迎着风,迎着雨,迎着阳光。茅草簌簌作响,虽已枯黄,中间的筋脉却极韧。
一位老者,头戴黑布帽,身着玄布衣,上身略躬,从我们右方上来。他一手搂着雪碧瓶和装着东西的塑料袋,一手拄着树棍。
缘石而上,不险,却也不易走。从一处到那一处,有时忽爬忽跳,绕了挺远,随后就发现有更近便的走法;有时前方看似通达,走到近前才发觉已无路可走,只得调头另寻他路。这些石头,有大有小,有圆有方,有平有兀;有似斧凿雷劈的断面,也有暴露在外的精致石核,还有美观匀称的纹理,但无一例外,它们都是那么坚定!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理解何为“坚定”。
石是稳的,如果脚步坚定,我们走得也会是稳的。老人没有爬上来,他坐在一块石上休息,我是在爬上“第二个山头(帅爷命名)”望到他的。他双手握杖,坚稳得如铸在那儿似的。
后背发潮,忍不住脱了外套,就在这时,我惊喜地听到了松涛!果然,右前方正是一小片松林,松树随性长着,形态多样,被风吹得正带劲儿;帅爷站在树下,正看着我。欣喜难耐,我赶紧跑过去,进到林子里听那松涛。
我仿佛理解了,为什么有人只有爬到山顶才肯拍照。
摸索着,爬过“第三个山头”,终于接近了最高点那金色佛面。我支着腰痴笑好久。不太晴朗的天色下,更多景色收在眼中,农田、水库又缩小了几个比例。一阵风猛地吹来,石头上的我没站稳险些摔下去。噢,“高处不胜寒”,于是有人畏惧登高;“一览众山小”,于是有人以征服高峰为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或许,更多的人正在努力登高。
然而,“登山”与“爬山”是有区别的。正如那位同事所说“羽山难爬”,羽山不能登,登不上来。羽山没有现成的路径,要爬,平稳时用脚,站不稳、上不去就得带上手,再困难只好借助膝盖,即使溜倒了也还有屁股蛋儿垫着。爬吧,没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