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秘鲁的13天】他日相逢有酒钱(三)—— 海边的风神庙
DAY2 坎昆——图鲁姆——奇琴伊察

【Jardin del Eden Cenote】
今天的行程比较满,原计划是一早出发去找个溶井游泳的,结果为了等换钱的小店开门,我们一拖到九点多才开始出发,所以有点想要把第一站的溶井给砍掉。
来之前看天气预报,坎昆已经下了一个多星期的暴雨了,早上稍微放晴了一会儿,结果开到半路又下起了倾盆大雨。这样的雨势之下自然是逛不了景点的,所以我们决定先去溶井看看。

尤卡坦半岛是石灰岩地貌,没有地表河流,但地下水系非常丰富,各种千奇百怪的溶井也成为了这边的独特景观。
溶井是各种洞潜爱好者的聚集地,对于普通游客而言,简单地游个泳也是不错的选择。Jardin del Eden Cenote 直译过来就是伊甸园的意思,也算是这边热门的溶井之一,结果路边只有一个破烂的指示牌,要不是开着导航肯定不会留意到入口。


由于下雨的缘故,游客不多,只有零星的几个老外。这里的跳台落差不大,感觉也就3米多的样子,但站在跳台边缘的时候还是会觉得腿软。

人哥总以为自己能够来点很帅的入水姿势,结果每次拍出来都是蛤蟆入水。其实在跳出去那一刹那,内心就已经彻底放松,觉得这根本没什么嘛!可是每次重新站上跳台的时候又忍不住怯了。


因为雨比较大,所以相机都没有拿出来,拍的图很少。感觉天晴的时候这里应该挺漂亮的。最后上一张畸变严重的全景图吧。

【图鲁姆遗址】
图卢姆兴起于十三世纪(玛雅后古典时期),并熬到了西班牙人抵达墨西哥之后才逐渐消亡。城市的面积不大,呈一个长400米宽170米的矩形,建造在尤卡坦半岛东海岸的一座悬崖之上。这是玛雅人唯一的一座海港城市,来自于中美洲其他文明地区的青铜器、瓷器和黑曜石由独木舟运到这里,再经陆路输送到科巴、奇琴伊察等内陆的玛雅城邦。
因此,图卢姆成为了玛雅人海上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因为这一特殊的战略意义,城市与陆地相连的部分被三面石墙环绕。石墙不高,最高处不超过5米。然而这已经是为数不多的拥有城墙的玛雅城市了。
我们的运气不错,来到图鲁姆的时候雨刚好停了一小会儿。虽然天空还是乌云密布,看不到阳光下的迷人海滩,拍照的效果也不太好,但起码没有影响行程。




这里贴一张wiki上面版权共享的航拍图,让大家了解一下图鲁姆的全貌吧。






风神庙
图鲁姆北面的一座山崖之上有一间方形的小黑屋,这就是传说中的风神庙。而根据最近的一篇报道,这座了不起的风神庙还是一套世界上最早的飓风预警系统。风神庙不设窗户,仅在北面留有一个门洞,而在南面靠近天花板处的墙壁上还额外开了一个小孔。
当远处的加勒比海面形成飓风的时候,强劲的气流穿过门洞再由小孔流出,会产生巨大的嗡鸣声。玛雅人可以根据这个警报提前做好抵御飓风的准备。



卡斯蒂略金字塔
图鲁姆的核心建筑是靠近海边的卡蒂略金字塔(El Castillo,字面意思是城堡)。金字塔高7.5米,作为整座城市最高的建筑,它还起到了灯塔的作用。金字塔顶部祭坛中的灯火可以在黑夜中引领海上的独木舟安全地绕过礁石,抵达悬崖下面的小港湾。


“坠落之神”的神殿
卡斯蒂略金字塔的西北角有一座供奉“坠落之神”的神殿,这个奇怪的名称源自于雕刻在神殿外墙上一个头朝下脚朝上的神像,所以也有人推测它的真实身份可能是“潜水之神”(在海里的潜水,不是网络上的潜水)。
坠落之神具体掌管哪些事物尚不十分明确,据说和蜂蜜与战争有关。由于“坠落之神”的图案在图卢姆的建筑当中出现的频率要远高于其它的玛雅城邦,科学家们认为这里很可能是它的崇拜中心。



其它没什么好说的了,开始晒一波图吧。



我们在图鲁姆逛了将近两个小时,就在差不多要离开的时候,才又下起了大雨。想想也算是老天爷给面子了。



原计划下午再去逛一下科巴(Coba)遗址的。科巴遗址名气不算太大,而且规模也比不上奇琴伊察或者是乌斯马尔,但据说这里有一座允许游客攀爬的金子塔。但因为前面的行程耽误得比较厉害,只好忍痛砍掉了。

Mayalan Hotel & Bungalows
今晚的酒店是我们南美之行中值得一提的三家酒店中的第一家。因为它是位于奇琴伊察景区范围内的唯一一家酒店,和奇琴伊察只有一墙之隔。住在这里的客人可以在第二天一早通过一个专属的侧门直接进入奇琴伊察。


房价是六百多人民币一晚,抛开绝佳的位置不谈,单是硬件和服务也绝对对得起这个价格。但比较坑爹的一点是一但入住这里,酒店自带的餐厅就成为了你用餐的唯一选择(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泡面或者是面包),因为方圆两公里内你都找不到别的吃饭的地方。
我们在这里享用了一顿贵但又不好吃的晚餐,以及并不便宜但味道还算过得去的早餐,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们成为了第一批抵达库库尔坎金字塔的游客!


全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