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失败亦然
”成王败寇”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人们总是热衷讨论成功人士的光辉事迹,失败的人仿佛是为了衬托成功的光辉。一段时间以来,市场上也充斥着各种成功学书籍和课程,通往成功的路径五花八门。突然间,这本《大败局》闯入眼帘的时候,还挺惊讶。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这句话目前已经被奉为毒鸡汤之一,是一句充满着阿Q精神的自我安慰。不过读完这两本不太薄的书,还是感叹,失败的确是成功之母,不过是别人成功的助力。这就是失败的余热了吧。
在那个从父辈口中说的“大街上卖烧饼和茶叶蛋的都赚翻了”的年代里,只要从事类似商业交易,总能赚到钱,更不论这些靠着自己独有的产品闯荡的。
刚经历过改革开放的热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批热血青年,就靠着一股闯劲儿,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公司潮。现在还活着的万科,网易,新浪,娃哈哈,步步高都是那个时代的幸存者。而相对的,史玉柱的巨人、吴炳新的三株、胡志标的爱多等则成为企业失败的案例。作为理工科出身的一员,我从来都坚信实业兴邦,当然我亦期望现在这个互联网和金融赚的盆满钵满的年代里,能看到更多实业型企业领跑的现象。这一切在那个网络还不发达的年代成为可能。只要有一款产品,你就可能成为明日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