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经历和感受 @3/23/2018 广州
一晚没睡好,因为房间的隔音和地段,整晚都听到水管里的水声和地铁间歇性路过的隆隆声。换成以前,我可能会担心第二天的状态,但这次没有,我感到生物钟在老时间把我叫醒,觉得一切都在按照其应该发生的方式在发生。洗漱以后整装出发,却因为记错了时间而会在动物世界开门前蛮久到达,于是我选择在早餐店多坐了一会。而这个外出必点多的我果然又点了吃不完的早餐。因为想要储存尽可能多的能量而且不知道下一顿的时间,于是又一次浪费了美味的粮食。
野生动物世界比我想象中更好玩。今天绝对是完美的一天。接下来让我回忆一下这一天。
早上在动物园门口排队入场时,看到边上一个小男孩因为嬉笑摔倒弄脏了裤子。他的妈妈非常严厉以及大声的训斥他。小男孩马上就懵了,下一秒就是做错事后的害怕和委屈。他用双手紧紧抱住妈妈的大腿,把脸埋进去。好像没有脸见人,也很害怕妈妈会离开他。他哭了,但不敢哭太大声。我想他一定是吓到了。我小时候也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这样的嬉笑-怒斥-害怕-学乖。那一刻我看着他,好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我理解父母的苦心,也明白他们的呵斥并不是不爱,而只是一个发泄情绪的方式。而自己和眼前的小男孩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儿童的天性使然。我看着小男孩,在心里默默对他说,希望你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我确定当时自己是在祝福小男孩,但现在回想起来,可能也是对我自己说——"你已经长大了,不用去做那个害怕父母发脾气的小孩子了,因为你已经可以分辨什么是爱"。
入园以后我也不像往常那样立刻去游玩,而是拿了地图先研究起来。看整体的布局,开始在心中设想路线,以及可能吃午餐的餐厅在什么方位。其实这么一个简单的观察和规划不过就几分钟,我惊讶于以前的自己居然不愿意花一点时间做个大致的计划,而随意随着人流走。这次我选择了和大家不同的路线。其实进门以后,左右两边都可以走,但看到人流都往左,而我想看的雪狼就在右手第一个展区,我心下好奇怎么这些人对鸟类比对雪狼更有兴趣,边往右边迈开步子。由此又觉察到自己是随着心里想看的动物而选择前行的线路,并不是因为刻意追求特立独行而不随大流。雪狼的眼睛特别温和,我朝着它们的眼睛看,没看到期待中的"灵性"的回应。
出来雪狼区,到了一个有讲解员的鸟类展区。有些家长带着小朋友在听小姐姐介绍,我也过去一起听一起学。虽然我是个成年人,但我对动物的知识,可能还没有那些小朋友多。我记得我小时候也是非常喜欢看动物世界、恐龙世界等的百科绘画全书。可是在长大的过程中,我把这个和自然链接的能力丢失了。我记得小时候在公园里,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恐龙世界》的画册,上面有恐龙的图片,介绍等。那时小小的自己就知道这是爸爸花钱给我买的,开心翻阅的同时,我还感到强烈的亏欠感,觉得自己的快乐是建立在浪费爸爸钱的基础上。其实我们家也并没有很穷,买一本书的钱也不会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可我不能抑制的感到亏欠。"有谁知道?"思绪被小姐姐的问题拉回现实。看到小朋友积极互动回答问题,觉得他们这样成长很是开心,希望他们可以永远保有对自然和世界的好奇,不要停止去接触和学习。而我和小朋友们跟着讲解的小姐姐一起,也学到了很多——比如为什么鸟类喜欢单脚站立、为什么有些鸟喜欢把嘴藏进羽毛的,为什么红缳的羽毛是全世界鸟类里最红的?又有哪几种鸟是爱情鸟,终身只有一个配偶?那一刻的我不是30岁的我,而是6岁的我,开心的看着每一个动物,想去更多了解他们,对大自然充满了无穷的好奇。讲解的终点,小姐姐给我们推荐了一条接下来参观的路线,我觉得非常棒,就决定按照这个线路去玩。
一个人的旅行非常灵活。坐小火车看野生动物我就玩了两次。一次左侧靠窗、一次右侧靠窗,左右两边的动物全部看得清清楚楚,心满意足。第二次玩的时候,后排坐了三口之家。一个随意的爸爸,一个一直在开口的妈妈,和一个声音小小的小孩。这个妈妈很努力想安排好所有的事情,比如哪里有动物,就要让儿子坐在哪边看,并准备好相机随时准备给父子拍照等。整个行车中,不断说着"哦,宝贝,你看,xxx,呀,好可爱啊""你看你看,你看到了吗宝贝?""啊呀,这个私家车真讨厌,挡住了""啊呀,这里怎么这么多私家车啊,怎么这么没公德心,还让不让人看了"……孩子的声音很小很小"嗯,啊",几乎听不到他的情绪,也没有好奇地提问。我感到一股强烈的压抑和压力罩在孩子身上,同时也感到作为一个母亲所有的焦虑。我想,或许陪着孩子身边一起探索世界就好了,不要因为自己是成年人而去领导和教育孩子,在学习和自然方面,孩子才是我们的老师。所谓的"陪",是"跟"而不是"带",让孩子去自主探索和发现,我们陪伴其成长,看着他,见证他。不知道当我有了孩子,会不会做到我所说的呢……有好几次,这位妈妈介绍的动物都说错了,比如把红缳说成了火烈鸟……这让我清晰的感到成年人的压力和焦虑。好像作为家长,就应该什么都知道,可以解答所有孩子的问题,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即便自己不知道不确定的时候,也要强装……我的妈妈也有一种焦虑,做任何事都要提前,否则就会急忙慌乱。我身上也多少有一些妈妈的影子,比如我很讨厌赶点,做事喜欢有规划等。虽然我不喜欢后排这位妈妈,但是我可以感到她对孩子的爱和她的尽力,希望他们可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坐完两次小火车,我已经非常饥饿了。按照推荐线路,我来到一个附近的餐厅享用午餐。餐食选择并没有很多,人却很多。好在我一个人,很容易找到了座位。同一桌的是一家三口,宁静温柔的妈妈,甜美可爱的小女孩,和憨厚开朗的爸爸。爸爸给妻女买饭,妈妈带着女儿安静的坐着。女孩看着窗外,和隔壁桌的小男孩有一搭没一搭地玩一下,不吵不闹。我觉得这个女孩和她妈妈很像。感叹作为一个妈妈,情绪能力真的很重要。我现在就要开始准备,如果我有一天有幸得到上天赐予的礼物,一定要尽可能温柔地对待。和这位妈妈的沟通中,我决定晚上去看大马戏。我记得在家的时候说过想去看大马戏,却被妈妈制止,她害怕我去到动物多的地方会不安全。我那时听从了妈妈的话,并没有提前购买大马戏的门票。但我其实非常想去看大马戏,不仅因为《马戏之王》,更因为我期待一个从未有过的体验。午饭后告别一家三口人,我给自己买了一个冰淇淋,像小女孩一样舔着,继续游览。意外的是,卖午餐和冰淇淋的工作人员对于我只要一份的需求非常惊讶,同桌的那位妈妈知道我一个人来动物世界玩也是一脸吃惊。或许我太习惯一个人旅行,他们的吃惊让我很吃惊了。可能我在外看来是一个人,但我内心是全然和自己、和自然在一起的,我感觉非常的愉悦和充实。
我非常感谢长隆的工作人员在坐空中缆车环游的时候,给我安排一人一个缆车厢。当然,不用与别人分享,也意味着要独自面对一切,尤其在这空中"密闭"空间。之所以给密闭打上引号,是因为车厢底部是透明的,四周是镂空的。可以清晰看到脚下的地面,可以感受到细微的风在微烫的阳光下轻轻吹拂,还可以闻到野生动植物的味道。刚刚启动的时候我是害怕的,害怕坠落,害怕死亡,害怕"万一"。我安慰自己,没事的,大家都好好的,缆车看起来是如此运作正常。我可以感受到我的害怕和不安全感,我也感到自己理性的思考和分析正安抚着自己。我和不安感待在一起,慢慢地缓和,虽然时不时还会害怕,但完全可以自我抱持。我不明白自己何以是个如此胆小的人,但我知道我可以变得勇敢。缆车到达中转站,工作人员微笑对待每一个进站到车厢,"感谢您乘坐缆车游览,我们这里是中转站,不提供上下车服务,请在车厢坐好,准备欣赏接下来的风景,祝您愉快"——具体的内容我不记得了,但我记得那位小姑娘对我前面的车厢,对我,对我后面车厢的游客重复着一模一样的话,声音都是那么的愉悦和热情。我想起在日本的环球影城,工作人员都会下蹲,和每一个排队等待的小朋友互动,暖人的平等和尊重。我心里一阵感动,转头透过镂空的车厢就对她喊"谢谢你,这么一天重复同样的话,辛苦你了!"她一愣,马上笑着说"不辛苦"。此刻我觉得她是我见过的最美的人之一。
把野生动物世界走了个遍,我来到班车站去看大马戏,心里想着到现场买VIP座。等了3趟班车,结果在大马戏的售票窗口看到今日票已售罄的告示。心里一阵可惜。分析下来,是自己疏忽,中午没有立刻下单买票,太低估马戏的魅力。如果有票,那中午可以买到,如果早已售罄,也可以免去来回奔波的时间和精力。按理说我应该非常失落、沮丧、自责,但当时内心真的非常平静。我想是老天让我在走了2w5步数后可以快快回到酒店休息,因为第二天还有本次行程的重点和目的。转念的力量,让我专注好的,而非不好的,专注可控的,而非不可控的,专注走向未来,而非纠结过去。
虽然我是在3/31写下一周前的今天,但记忆和感受依然如此鲜明。写着写着就有眼泪盈眶,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