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30:跨语言时-体-情态的范畴化、显赫性及扩张性——库藏类型学视角
[1]于秀金.跨语言时-体-情态的范畴化、显赫性及扩张性——库藏类型学视角[J].中国语文,2017(06):670-692+767.
2018/3/31
原文:获得了一些发现或感想, 体现为以下几点:第一, 从认知范畴化角度解释了世界语言中时-体-情态三个功能范畴在表征形式上的纠缠问题, 这很可能与“聚合经济性或物尽其用原则” (刘丹青, 2014) 和象似性原则的合作有关, 时-体-情态聚合于现实/非现实范畴, 它们的表达手段也倾向聚合于同一个表达手段上。第二, 由于认知范畴化差异, 世界语言可分为以有界/无界为时空原型的语言和以现实/非现实为时空原型的语言。在以有界/无界为时空原型的语言中, 体更倾向是有界/无界的原型, 体比时-情态更易成为显赫范畴。在以现实/非现实为时空原型的语言中, 又分为现实/非现实显赫和不显赫两种类型, 显赫性在现实/非现实和时-体-情态之间具有非均衡性。第三, 由于库藏类型学强调语言形式手段, 注重形式和范畴间的双向视角, 我们选取汉语中语法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时体助词、否定词、情态副词以及情态助动词, 描写这些形式手段在表达现实/非现实方面的规律, 初步表明, 汉语的时-体-情态均为非显赫范畴, 而现实/非现实为显赫范畴, 显赫现实/非现实具有向量范畴和领属范畴扩张的倾向。第四, 库藏类型学作为语言类型学的分支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案, 我们认为, 显赫范畴和扩张的理念符合自然规律和生物进化论, 对于任何生物, 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体, 一旦拥有显赫的地位或身份, 必然具有扩张的倾向, 语言作为人类思维的外衣, 理应具有这种倾向性。本文的研究只是尝试性的, 希望这种尝试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笔记: 最后的结语:
原文:这种现象可看作是现实范畴向量范畴扩张的一种表现, 扩张方式为以现实范畴为原型义的表达手段来表量范畴义, 量范畴义是“了1”的边缘语义功能。
笔记: 了1:现实范畴向量范畴扩张
原文:若仅限于中性语境下的否定陈述小句, “没”和“不”的差异为:“没”为现实标记, 用于过去或现在的动态否定;“不”有两种情况, 为现实标记时, 用于过去或现在的静态否定, 为非现实标记时, 用于将来的动态否定。
笔记: 总结没和不的差异。
原文:在否定陈述小句中, “没”可用于过去或现在的动态变化否定, 为现实标记;“不”可用于过去或现在的静态量否定, 为现实标记。
笔记:(当时/现在)她脸没红;她脸不红。(上周/现在)西瓜没熟;西瓜不熟。
原文:肯定和否定不是决定现实和非现实的因素, 现实和非现实句都有肯定和否定, 如现实句“他是/不是大学生”、非现实句“他会/不会去北京”
笔记: 讨论肯定和否定
原文:语气助词“了3”, 通常表新情况出现或状态改变或感叹的断言认识情态, “了3”可用于现实或非现实句中, 但不决定句子的现实/非现实性。
笔记: 了3的特点及情况
原文:在非现实的连动句中, 两个事态若不是强调先后关系 (事态一之后发生事态二) , 而是侧重包孕关系 (事态二发生在以事态一为背景的状态中) , 句子排斥“了”, 如“你们打开 (*了) 书包拿出书/你们爬上 (*了) 山顶插上旗”。
笔记: 先后关系:你吃了饭去学校-你吃完饭去学校 包孕关系:你打开书包拿出书
原文:在语法演变中, 新形式出现后, 旧形式并没马上消失, 新旧形式常常存在并用和竞争的阶段。
笔记: 新旧并用
原文:汉语“正在”在不含其他时间词的中性语境下的独立小句中表现在时-进行体, 但在复句中若时间从句表过去时, 那么主句也是过去时, “正在”的表时功能被时间从句取消, 只有表体功能。
笔记: “正在”表时或表体的情况。在复句中有变化。
原文:我们赞同吴福祥 (2005:237) 的观点, 汉语完成体和进行体是语法化程度较低、非强制性的语法范畴, “了/着”不能强制使用。
笔记: 汉语体的特点
2018/3/30
原文:跨语言的历时演变倾向是, 领属/存在范畴的表达形式一般先于体范畴的表达形式产生, 在形态丰富的语言中, 共时上的体 (以及人称、时、性、数、格、态) 往往居于语法范畴的核心地位, 而领属/存在范畴处于语法范畴的边缘地位, 一般推理是, 表领属/存在的形式被后起的显赫体范畴侵占, 而不是领属/存在范畴向体范畴扩张。
笔记: 解释:体在语法范畴中居核心,而领属/存在居边缘,故核心向边缘扩张。
原文:显赫完整体/非完整体范畴的另一扩张方式是, 完整体/非完整体范畴占用以其他范畴为原型义的表达手段, 如体范畴向领属范畴 (领有/possession和所属/genitive) 或存在范畴扩张, 即体占有以领属或存在为原型义的表达手段。问题是, 这种扩张方式为何不是以领属或存在为原型义的表达手段来表达体?
笔记: 体范畴——领属范畴、存在范畴扩张
原文:这种以体标记表时的情况可看作是显赫的体向非显赫的时扩张所致, 即以显赫范畴为原型义的表达手段来表其他范畴义。
笔记: 体标记表时:显赫体向非显赫时扩张
原文:从表达上看, 一个范畴越用形态手段来表达越趋于显赫, 大致表现为 (>指强于) :形态手段>句法手段>词汇 (刘丹青, 2011:291) 。
笔记: 形态手段与显赫范畴
原文:从范畴化过程来看, 从体到时再到情态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体表达事态的阶段或状况, 任何事态首先占据物理空间, 然后才有抽象空间 (时) 和主观态度 (情态) , 这是人类认知事态的基本次序, 因而体比时和情态更能反映空间属性。
笔记: 体-时-情态的范畴化规律:物理空间-抽象空间-主观态度
原文:跨语言时-体-情态在表达上倾向无明显界限是有理据的, 在以现实/非现实为时空原型和以有界/无界为时空原型的语言中, 时-体-情态均以家族相似性的方式聚合在现实/非现实、有界/无界的范畴下, 但现实/非现实的原型、有界/无界的原型可能因不同语言而不同。
笔记: 总结:无明显界限是由于家族相似性
原文:俄语、捷克语及波兰语中完整体的所谓现在时零形态形式必须作将来时解读。
笔记: 完整体现在时零形态形式——将来时
原文:俄语、捷克语及波兰语没有像英语那样的现在时-完成体 (present perfect) , 英语现在-完成的意义在这些语言中一般用过去时-非完整体 (past imperfective) 表达, 而英语中的过去时-完成体 (past perfect) 在这些语言中则用过去时-完整体 (past perfective) 表达,
笔记: 例子
原文:现在时中的事态总是指非完整事态 (包括正进行或持续、惯常或反复) , 完整事态不可能发生在现在时间上
笔记: 有界无界为原型的语言
原文:在时空范畴中, 现实/非现实和有界/无界是跨语言中时空的两个不同原型, 以现实/非现实为时空原型的语言族群对时间更敏感, 以有界/无界为时空原型的语言族群对空间更敏感
笔记: 在空间范畴下,一种语言以时间为原型(显赫),一种语言以空间为原型(显赫)。
2018/3/29
原文:世界语言时-体-情态的表达有两个特征:第一, 跨语言中的语法化程度不同, 它们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表达手段, 这些手段存在语法化程度的高低差异;第二, 跨语言时-体-情态的表征形式倾向没有明显界限, 并且时-体-情态的表征形式有时还承载其他范畴意义, 造成了时-体-情态的复杂形-义对应关系,
笔记:时-体-情态表达特征:1.语法化程度不同;2.表征形式倾向无明显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