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通过网络途径找对象的不靠谱性(男生版,以豆瓣为例)
年关刚过,没找对象的兄弟们回家都被家长亲戚催的死去活来,不少男生都将此事提上日程。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比如圈子里女生很少,或者想跳出圈子找不同类型姑娘的,就开始尝试更多的渠道,其中很典型的就是通过豆瓣发帖回帖扩大选择范围,这在快节奏的一线城市十分普遍。
然而,通过这种渠道最终却很难修成正果,导致最后竹篮打水费时费力却无收获的原因既不是男生自己,更不是女生,而是这种沟通方式本身。不涉及价值与道德评判,仅就这种途径本身而言客观总结有三大缺陷:
一、缺乏真实感
我们寻找的都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人,而非手机屏幕那端小小的头像符号,真实感是一个人愿意与你交流、做朋友与亲近的前提。劣币驱逐良币,网络上约P的、诈骗的和信息不真实的极多,姑娘们要从千万条信息中筛选出真实而优秀的你并不容易——投入大,预期回报低;聪明的女孩子都有很好的自我保护意识,自己看不上的自不必说,碰到优秀的难免会想,他在现实中难道找不到合适的人么,非得跑来网络上认识会不会别有企图?或者他所说的内容到底是名副其实还是夸夸其谈?这种不真实的网络环境对女性心理预期有不小的影响,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及接触的人越多这种负面影响越强,继而失去了去了解另一个人动力与耐心。这样你跟姑娘沟通起来,就会很累也很难有成果......
二、缺乏价值感
一方面是“实际价值”。恋人总是从朋友开始的,无论是何种朋友我们都需要提供价值——这里的“价值”比较宽泛,可以是关心照顾、欢乐、温馨、陪伴,也可以是其他更加实际的东西,而这些都是你作为手机屏幕对面的一个“符号”所难以做到的,即便是你对此姑娘很有好感各种满意愿意做一些这样的事情,也难免有目的不纯或者交浅言深的嫌疑。这也是姑娘们身边的人即使有瑕疵也无法被替代的地方。
另一方面是“预期价值”。这就涉及到价值展示的问题,我认为追求女孩子重要并不是一味的讨好,需要的更多是展示自己形成吸引从而水到渠成(我之前有过两个对象都是这样的),在网络
那头对方看到的都是你展现出来的自己,但在此之前却不知被多少信息狂轰滥炸,几乎千篇一律地都是条件ABCDE...,她已经多少有些麻木了,而你同样的一条冰冷的信息要对她有点点触动那自然就难了,你在她心中的“预期价值”就容易降低(供过于求得降价啊)。
三、供求关系不平衡造成的折价与溢价
如果把网络上两性关系的合集比作一个市场,那么这个市场是供求不平衡的(以下均没有物化女性的意思):
1.网络上男多女少。虽然通过网络途径认识朋友在今天是及其普遍的事情,但传统观念、安全意识与不真实的网络环境导致愿意以这种方式找对象的女生要远低于男生。男生折价女生溢价。
2.追求者众多的的假象。通常一个还不错甚至普通的姑娘发帖征友,收到男生的信息也会如排山倒海一般,给人一种“哇,其实追我的人非常多呢,哪里只有现实中那几个歪瓜裂枣呀”,殊不知男生们也抱着试试的心态对许多姑娘发出了信函,这一乘起来可真是不得了,女孩们只能有意识无意识地快速筛选,造成男生折价女生溢价。
3.沟通成本低但沟通效率更低。一边是姑娘们下意识地不断拔高自己的价值,要求市场充分给予自己溢价,且认为只要议价时间足够长,肯定能找到能够配得上我的异性;另一边男生们通常很难在短时间内以冰冷的文字展示很大的信息量与价值。加到一起就变成了毁灭价值放大缺点的利器。比方说几个简单的逻辑:聊得多那是不是很闲或者周围的姑娘都追不到?>>没志向没发展;不会聊天>>没情趣没法沟通(殊不知单方面主动沟通真的很累但女孩子们经过信息轰炸已经习以为常);聊得少>>态度不行啊赶紧滚粗~~~
这样一来,男生们被市场认可的价值就就会低于其本身的价值(折价),而在女生们的认知里自己的价值就比真实值更高(溢价),这对男性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通过网络找对象的原因很多,有的是懒,想走捷径;有的是忙,要省时间;有的是想换个圈子,比如有些处于快速迭代行业的就愿意找一个节奏慢点稳定点的......但根据以上的情况,我认为网络并不是一条比较靠谱的途径。在金融市场上我只相信两点,一个是概率,要追求大的确定性;一个是均值回归,价格不会偏离价值太远。这个在本文同样适用,所以我给出的策略,一是提高真实感与价值感,要让人迅速辨认留下印象(比如一点开你的头像和主页就能迅速收集信息要点形成人物画像),二是更接地气的:走出来,拥抱现实广交朋友。
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仍祝大家喜得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