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知觉对小孩学习的影响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依赖于个体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借助感觉通道接收的信息,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结合我们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加工。举个例子,我们看到“健知”两个字,“健”和“知”两个字形的线条结构,对其中的曲线(撇、捺)、横线、竖线的感知,靠的是我们感官通道中的视觉系统。但是我们还可以从这两个“很多线条组成的形状”中理解到“健知”是做注意力训练的,是做读写训练的,针对的5-12岁小孩等等,这些都是结合了我们之前了解到的健知相关的信息。这就是知觉系统。

根据所反映事物的特征,知觉可以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也称空间感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与空间事物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走楼梯的时候不会一下子跨大步摔倒,不会在拿杯子喝水的时候拿不到杯子,不会在球类运动中接传球失手。空间知觉包括对事物的大小、形状、方位、距离等空间特性的反应,主要来自视觉和听觉。
空间知觉对小孩学习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做了解:
大小知觉
小孩可以通过大小知觉对物体的大小进行目测判断,并且还可以运用个人的思维推理进行复杂判断。
比如幼儿阶段的小孩开始接触画画,不同的小孩画同样一幅画,有些小孩画的跟原图很像,有些小孩画的偏大,有些小孩画的偏小。这个跟小孩对图画的大小知觉判断有关。小学阶段的小孩开始接触汉字书写,我们会发现在抄写文字时,不同小孩对字体大小的把握程度不同,有些小孩能够控制把字写在田字格里面,有些小孩写的字很大,会超过田字格。有些小孩写的字很小,会缩在田字格的某个角落,这就是小孩之间大小知觉水平的差异导致的。
形状知觉
小孩从幼儿阶段开始识别一类图形,比如区分什么是圆形,什么是正方形,到了小学阶段,逐步发展为对立体几何图形、汉字字形结构的识别能力。形状知觉水平的差异,会导致小孩对立体几何图形的知觉、对汉字字形结构的识别能力上表现不同。特别是在低年级小孩中,部分小孩对于字形感知能力偏差,容易出现识字困难、混淆形近字、书写错别字的情况。
方位知觉
学龄阶段的小孩一般情况下都能辨别前后左右、上下远近,部分小孩对左右的辨认还不完善,需要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才能辨认,比如想起自己拿筷子、拿笔的手是右手,从而来区分左右。但是如果只有抽象的左右口令,没与具体事物联系的话,这部分小孩还是会经常出现错误。
体育课上,小孩根据体育老师的口令向左转向右转,方位知觉的不足会导致小孩在这方面的反应稍显迟钝,或频繁出现错误。小学一年级经常接触到的拼音、数字,有些小孩69不分,bdqp不分,这也是在方位知觉上明显不足的表现,对字形感知只注意形状,而不注意方位。

以上介绍的,就是空间自觉功能对小孩学习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很多方面也需要我们后期不断学习了解,并且持续关注小孩的发展情况。总的来讲,空间知觉功能发展良好的小孩,可以在日常生活上表现较好的自理能力,在学习任务中得心应手。良好的生活体验、学习体验也可以让小孩的身心有更好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