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写游记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凤鸣云山”
我给琳子打电话的时候,她正近似歇斯底里地教训她家那十岁的娃:“一作文你写两小时了!老师布置的400字就那么难?”而后的三十分钟,我都在听这位当年学校的高材生,现在的时尚辣妈,职场女强人跟我抱怨教五年级的儿子完成一篇400字的周末作文有多难。
作文难吗?难!十个同学中间,有九个人这么说。俗话说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而在小学生常写的作文中,游记类的习作更是难上难,学生一提到写游记,就是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景物,一样一样罗列下来,然后加上一句多么好玩多么有趣就结束了,没有详略没有重点,这不是作文这是流水账,看得老师头大家长心烦。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游记呢?我们先来看看广外附小的康栩嘉同学带来的一篇有关长白山天池的游记。

长白山的冬天
文|康栩嘉
越野车在茂密的白桦树林中行驶,不时转过一个个狭窄的弯道。我穿着厚重的衣服,坐在车里。望着窗外如人高的积雪被汽车带起的旋风吹散,在空中飘舞,好似晴朗的天里又下起了一场雪。

数不清楚到底转了多少个弯,一直被山崖和树林遮住的道路忽然开阔起来,阳光毫无遮挡地投射下来。我们已在海拔千米之上了。透过车窗,天边一座山峰矗立,被银灰色的锦缎似的积雪覆盖着。山脉绵延,遮住了天际线,那就是长白山。而在我们的脚下就是被开垦的无垠的北大仓。
(师评:游记文第一要素——顺序。我们在参观或游览一个地方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移而进行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游览为线索,由先而后依次记述游览过程中所见到的景物,栩嘉同学的作文开篇就以行车路线为写作顺序,有条不紊地点出行车途中先后看到的景物:白桦林(茂密的)、弯道(狭窄)、积雪(如人高的)、雪山(银灰色的锦缎)……读者很容易就对游览的地方有一个清晰的、全面的印象。)

道路十分陡峭,坡上的汽车就悬在我们头顶。汽车时不时转过无栅栏的弯道,车内一片尖叫,因为在道路的右侧,就是万丈深渊。厚厚的积雪夹杂着狰狞裸露的岩石呈现在我们眼前,那些岩石都是一万年前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岩,每一个坑洼小洞都在诉说着生命的渺小与短暂,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变迁。
抬头望去,一座教堂似的信号发射站矗立在山头。车旁掠过一块牌子——海拔二千五百米。快了,快到了!

车子在转过七十二道弯后终于到达了天池,一下车,当地人俗称“雹子风”的寒风便直往我脸上扑,往我系着围巾的脖子里钻,那风带着冰霜的凛冽,一阵紧似一阵地吹过来,透过厚厚的羽绒服带走我身体的温度,才一会儿工夫,我的手脚就被吹得冰凉,脸颊也是生疼生疼的了。
(师评:游记散文第二要素——景物特点。大自然的景物各不相同,都有自身的特点。要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或最有特色的景物,作具体地描写,并对重点部分进行生动细致地刻画,运用联想,采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将景物的特点写出来,使景物形象逼真,让读者宛如亲眼所见一般。作为南方人,到了冬天的北方,感受最深刻的莫过于寒冷了,栩嘉同学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顶“雹子风”的寒冷,这就是与其他地方旅游带来的感受不同的地方。)

长白山是中朝两国的界山,天池便是中朝两国的界湖。一眼望去,白茫茫一片雪,但又隐隐见湖的轮廓。我想望见对岸的朝鲜,可云雾遮遮挡挡,不与我见。虽说这里一年长达二百五十天都是看似恼人的大雾,可这云雾,环绕着覆盖皑皑白雪的山头,映衬着如蓝宝般纯净的天空,一时间我竟分不清哪是云,哪是雾,哪是霰,哪又是被风扬起的雪,原已让人神秘莫测的天池又蒙上了一层让人捉摸不透的面纱。

(师评:游记第三要素——分清主次详略。在写游记时,面对繁多而又千姿百态的景点,美丽而又令人回味的山水,写什么好呢?这都必须根据文章的中心确定主次详略,把最具代表性的、最使自己激动、最令自己难忘的景物,当作主要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如景物怎样美、怎样奇,你怎样感叹,你凝望着什么,展开怎样的想象等;次要景物可略写或不写,这样重点就突出,游记也就生动了。此文中,作者重点描写的是天池,却没有直接写天池,而是通过云雾、雪山、蓝天反衬天池的神秘。)
我登上顶峰,举目四望,左面是一览万里的北大仓,右面是若隐若现的朝鲜。不知是风还是美景冲昏了我的头脑,总之我陶醉在这一刻,竟分不清是在人间,还是在仙境了。

(游记的第四要素——融入真情实感。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这样可以丰富文章内涵,深化习作主题,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小作者写天池,可最后湖到底怎么样,小作者并没有写出来,或许在他看来,天池给予他最深刻的感受便是云遮雾绕,神秘莫测,可观而不可言说。)

结束语:
希望阅读到此文的孩子们都能轻轻松松写出让人身临其境的游记;家长朋友们也可以根据此文的点评来指导孩子完成属于他自己的游记。
关注微信公众号:凤鸣云山,让作文变成享受!有什么问题的话欢迎微信公众号内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