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帮你记得

家楼下小巷子里的这位老人家,十几年前我编「方言」周刊的时候,摄影记者拍摄过她。她在菜市场边摆了个小摊,卖头绳、梳子、鞋垫、针线等小杂货。那时候我刚从泉州回到厦门工作,住在吕岭路,对于大生里、沙坡尾一带的民生,全然无知,只是将老太太和她小摊的照片选到了某期的菜市场专题里作为大图,对她实际的生活坐标没有概念,并且,专题完了后,也就忘得差不多了。
想不到之后两年,我搬进了老太太所在的这片市井之地,之后一直也就在这里生活。我的楼下就是那个菜市场,菜市场边上的巷子里还是她的小摊,我很少经过,只是偶尔在她对面的猪肉铺子买肉。我记起了那张照片。每次我都想要买些什么,但这么些年来我可能只买过她的鞋垫。她总是在她的摊子上忙活,清瘦、严肃,头发雪白,一丝不苟地向后梳理。
最近,芥末的上学路线变了,由原来的小巷换成了菜市场边的这条小巷,我因此要天天经过她的身边。这才注意到她的摊子后面就是她的家门,那种巷子里常见的老房子。摊子上的杂货基本没变。12年了,芥末出生并长大,我中年并开始掉发,她一头雪白的发,还是整整齐齐,带着时日无多的悲剧感和自我生活的尊严,天天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我还是不知道那些小物件里我该买什么。就像我写过的另一条卖花的巷子里的一位老太太那样,某天她会消失,门口出现一群喝茶聊天守夜的人,然后她的生活痕迹会被完全抹去。已经去世的那位老太太有双湿润明亮的大眼睛,婴孩一般,而她也是像孩子一样,常年收集着四处捡来的各种垃圾杂物,堆积在她不大的房子里。后来,那些堆积了后半辈子的东西,当然就都不在了。这个小摊,也会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