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十里龙脊”
晨起,睡眼朦胧中恍惚意识到自己原来是会说话的吧?!然后从卧室晃到客厅,又从客厅晃到洗手间,接着晃到电脑前,突然惊觉:哦!原来我也是会走路的!当时就是一阵鼻酸。站在十九楼的阳台再一次眺望这个城市,虽然今天这个城市有些阴霾,但是我知道今天该出去透透气了。
简单收拾了下,背包上了28路。从浙大正门直冲老和山顶。很久以来消失的单纯快乐,像春风样无声无息的抚遍我全身。
老和山至北高峰这一段,长约4.4公里。是杭州人最熟悉走的最多的一段。北高峰处有索道连接灵隐寺景区,交通亦方便。途中于台阶颇陡处偶回望,整个西湖尽收眼底。这段我的速度超快的,四十分钟吧,就到了灵顺寺门前。灵顺寺,又名华光庙,杭州人多叫财神庙。它建于唐代天宝年间,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相传为东晋慧理禅师创建的“五灵”(灵鹫、灵隐、灵峰、灵顺、灵山)之一。宋时,为奉祀婺源五显神(三眼马王爷)增建华光殿,供奉五福神,被宋徽宗赐名“灵顺庙”。现存大殿为明末清初所建,匾额上书的是“天下第一财神庙”,由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文长所书。果不其然,如此小庙香火已堪比灵隐寺了。此行不为拜佛亦不为求财,便没有踏入寺门。来到主席题诗(诗曰: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 一片飘鹞下,欢迎有晚鹰。)碑后,凭栏纵眼望去,虽然尽览灵隐景区,可惜天边阴霾依旧,眼前便也暗淡许多。不愿耽误太久,便重归步道。
北高峰至美人峰80分钟左右,路程应该比第一段略长些吧。一路上,可远观的地方不是很多,可每每能极目处便皆是美色春景,满山深绿嫩绿掺杂繁复,偶有红白山花点缀其间,一个人便也不觉寂寞了。美人峰顶是大多数游客必停的地方,有的是休息,有的则是找下山的路。我也是第一次上来,苦于地理生疏,也暗想等自己摸熟了西山的大道小道,也做个详细的地图和路标出来。在美人峰休息的二十分钟,总是想起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中的那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遂想在杭城以后的时光里,是不是也要多来体会体会这西湖边上群山的四时之景呢?!不过这一路上“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倒是实景了。
美人峰至石人岭我用了近100分钟。不幸的是带的仅有的一瓶水也快要喝完了,又不愿意停下脚步下山,便一步一步上上下下。美人峰以后人也越来越少,我没有追上别人也没有人追过我。走走停停,开始抱怨自己近几年的懒惰了。想当年高中和大学万米越野也是进过前三的人啊!才不到四个小时的徒步就丑态百出了。这段茶树开始越来越多了,山野间偶尔可闻采茶人的笑谈。
石人岭后自己已经分不清地名了,只是十里龙脊还在脚下,便找不到让自己停下来的理由了。尽管十一点时的那碗牛肉面早已消化了了了,尽管最后一口水也被我很爽快的一饮而尽了。速度越来越慢,终于在竹竿山即将登顶的台阶前大腿开始抽筋了,刚坐下休息晾干的汗又一次湿了一身。真担心一直抽下去连山也下不了,岂不挂了?!还好经过二三十分钟的放松,总算部分恢复正常,翻过竹竿山,很庆幸下面的路起伏平淡了许多,不然很有可能要半夜才能下山。一路走到梅家坞的口子,看看天色,考虑自己饥渴交迫,双腿麻痛的现状,就由此下山去了。
梅家坞下山的路口在梅灵南路上,沿路走百米就有游四可乘。站在梅灵南路路边前后望远,感觉异常清爽,这应该是很适合单车骑行的一线吧,安然而美丽!刚好WJ明日离杭,于是往浙大东北菜馆狠狠的FB了一把,以此为她送行也安慰下自己。呵呵!
(痛痛快快的热水澡后,记之!)
简单收拾了下,背包上了28路。从浙大正门直冲老和山顶。很久以来消失的单纯快乐,像春风样无声无息的抚遍我全身。
老和山至北高峰这一段,长约4.4公里。是杭州人最熟悉走的最多的一段。北高峰处有索道连接灵隐寺景区,交通亦方便。途中于台阶颇陡处偶回望,整个西湖尽收眼底。这段我的速度超快的,四十分钟吧,就到了灵顺寺门前。灵顺寺,又名华光庙,杭州人多叫财神庙。它建于唐代天宝年间,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相传为东晋慧理禅师创建的“五灵”(灵鹫、灵隐、灵峰、灵顺、灵山)之一。宋时,为奉祀婺源五显神(三眼马王爷)增建华光殿,供奉五福神,被宋徽宗赐名“灵顺庙”。现存大殿为明末清初所建,匾额上书的是“天下第一财神庙”,由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文长所书。果不其然,如此小庙香火已堪比灵隐寺了。此行不为拜佛亦不为求财,便没有踏入寺门。来到主席题诗(诗曰: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 一片飘鹞下,欢迎有晚鹰。)碑后,凭栏纵眼望去,虽然尽览灵隐景区,可惜天边阴霾依旧,眼前便也暗淡许多。不愿耽误太久,便重归步道。
北高峰至美人峰80分钟左右,路程应该比第一段略长些吧。一路上,可远观的地方不是很多,可每每能极目处便皆是美色春景,满山深绿嫩绿掺杂繁复,偶有红白山花点缀其间,一个人便也不觉寂寞了。美人峰顶是大多数游客必停的地方,有的是休息,有的则是找下山的路。我也是第一次上来,苦于地理生疏,也暗想等自己摸熟了西山的大道小道,也做个详细的地图和路标出来。在美人峰休息的二十分钟,总是想起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中的那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遂想在杭城以后的时光里,是不是也要多来体会体会这西湖边上群山的四时之景呢?!不过这一路上“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倒是实景了。
美人峰至石人岭我用了近100分钟。不幸的是带的仅有的一瓶水也快要喝完了,又不愿意停下脚步下山,便一步一步上上下下。美人峰以后人也越来越少,我没有追上别人也没有人追过我。走走停停,开始抱怨自己近几年的懒惰了。想当年高中和大学万米越野也是进过前三的人啊!才不到四个小时的徒步就丑态百出了。这段茶树开始越来越多了,山野间偶尔可闻采茶人的笑谈。
石人岭后自己已经分不清地名了,只是十里龙脊还在脚下,便找不到让自己停下来的理由了。尽管十一点时的那碗牛肉面早已消化了了了,尽管最后一口水也被我很爽快的一饮而尽了。速度越来越慢,终于在竹竿山即将登顶的台阶前大腿开始抽筋了,刚坐下休息晾干的汗又一次湿了一身。真担心一直抽下去连山也下不了,岂不挂了?!还好经过二三十分钟的放松,总算部分恢复正常,翻过竹竿山,很庆幸下面的路起伏平淡了许多,不然很有可能要半夜才能下山。一路走到梅家坞的口子,看看天色,考虑自己饥渴交迫,双腿麻痛的现状,就由此下山去了。
梅家坞下山的路口在梅灵南路上,沿路走百米就有游四可乘。站在梅灵南路路边前后望远,感觉异常清爽,这应该是很适合单车骑行的一线吧,安然而美丽!刚好WJ明日离杭,于是往浙大东北菜馆狠狠的FB了一把,以此为她送行也安慰下自己。呵呵!
(痛痛快快的热水澡后,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