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盲”|争相在做的“贩卖生活美学”复合型店铺,该从何入手?
随着消费升级,新中产阶级异军突起,越来越多的人对消费的态度的发生转变,人们渴望提高消费层次,并且自身的消费观念也逐渐趋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在这个大背景下,以“贩卖生活美学”为目标的复合型店铺开始在零售业悄悄兴起,逐渐成为了大家争相追捧的店铺革新的重要形式。
而面对这个新的店铺型式,如何才能正确入坑不踩雷?

多品类的复合型店铺和单品类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陈列主体方面,除了陈列的品类会增多,同时也可能会有不同品牌的加入。这要求店铺的陈列要做到潜移默化影响消费者,让消费者对店铺呈现的“生活美学”产生认同感和向往,从而达到由单到双甚至多的“打包”购买。
事实上,在商品品类增多时,即使经验再丰富的单品类陈列师,也难免会感到无所适从,因此作为基础养成一种多品类的陈列思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着手前,不妨先想清楚下面这两点。
1. 终端零售产品系统化

品类增加必然会增加陈列的复杂程度,这时候你首先需要做的是系统化的理清终端零售产品。
通过市场分析,了解顾客感兴趣的潜力款;了解上一旬货品的销售状况,哪些卖的好,哪些卖的不好;由此,把握个品牌、品类的热点商品和形象商品。通过这些,进行有效的畅滞结合,能够帮助你更好的关联不同品类的商品,使你的组合搭配更具吸引力。
2. 梳理产品线

通过捋清货品计划逻辑顺序,清楚各品类、品牌的重点系列、其次重点系列有哪些等等。根据这些来平衡考虑不同区域的货值分布,在保证店铺整体统一的前提下,突出不同区域的主题性。
清楚了上面的内容,我们不妨看看这个革新书店业态的创新者——「茑屋书店」,来感受一下多品类的店铺究竟能做到什么?
被称为全球最美20家之一的书店,却没有好好卖书?

「茑屋书店」的代官山店,虽然被叫做书店,但店铺里陈列售卖的可不仅仅只有书籍。

你会发现有一整个楼层都在售卖音乐相关的商品,种类从爵士乐到古典,从摇滚到流行音乐,分类清晰明确。而针对与书籍息息相关的文创类用品,书店则辟出了一整块区域,用来陈列售卖世界各地的钢笔等文具。

「Anjin」则是书店的另一个特别的地方,那里了摆满珍贵书籍、杂志和艺术品,提供餐饮的同时也给消费者一个安静欣赏、阅读的空间。
作为休息区,你可以在书店和Starbucks合作的BooK&Café小憩,同时品尝咖啡。除此之外,书店还有提供针对游客的个性化旅游计划服务,等等…
可以说,「茑屋书店」并不仅仅是在售卖商品,它还在主张将一种“茑屋”的生活方式传递给消费者。
当然了,「茑屋书店」算是大型店铺中比较成功的案例。而从它的每一个分区、楼层来看,对于一般的创业者或者陈列师仍然非常有思考意义。

如果你也是时尚类零售空间(花店/家居生活馆/服饰买手店/多品类集合店)主理人、零售行业陈列师、空间设计师或者是道具开发相关工作人员,想要开一家生活馆或者集合店,但苦于不知道从何入手。
像是在规划类似「Anjin」这种,同时兼顾餐饮和艺术空间的情况下,内部的空间如何怎样能做到和谐统一?
品类增多后,到底应该如何高效的利用陈列空间?
如何规划动线?
色彩贯穿需要注意些什么?

不如来中赫的《生活馆综合业态视觉陈列》课程中找到店铺的解决方案。

课程讲师ARTHUR HO,曾就职SAINT LAURENT、HUGOBOSS、I.T等品牌陈列师,被公司长期派任到香港、澳门工作,具备丰富的品牌陈列与管理经验,他会在课上讲授各类型品牌的陈列手法及风格。

为期六天的课程涵盖了陈列理论、陈列实战、以及陈列管理三大主题板块。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你对多品类陈列的知识空缺,并通过实践课程教你如何突出主题性,体验性,让你的集合店/生活馆更容易“吸睛”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