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讨厌商人习气,却对商业文明充满了敬意?

我曾经写过一篇《商人思维与政客思维大比拼》的文章,对商人思维,其实是商业文明给予了褒奖;而对政客思维进行了嘲讽。
文章发出来后,评论着实不少。其中,也有个别朋友,对我推崇商业思维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我知道,直到今天,其实仍有不少读书人,知识分子,对商业思维持鄙夷态度的;甚至不乏一些官员也对商人的锱铢必较很反感,更反感商人们为维护商业利益而与有关部门过不去。
就我自己来说,尽管大半生搞出版,也算是做文化生意的。可是必须坦率地承认,自己离一个真正的商人差距极大。
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自己骨子里,缺少商人基因;另外在思想上,由于受传统儒家文化“修齐治平”那一套“遗毒”的影响实在太深,固而对商业思维也存在过相当长时间的偏见。
我们自己经历的农业社会历史,实在是太漫长了。近代以来中国的落后与失败,与其说是落后于西洋(包括东洋日本)的船坚炮利;不如说是落后于他们发达的商业文明。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实现了空前的、超越式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我们重视并发展了自己的商业文明。
不过,一方面我们需要继续光大我们的商业文明;另一方面,其实我们也出现了“重商主义”泛滥的恶果。
其景象便是:人人只认钱,物欲横流。为了钱,为了商业利益,不顾廉耻,不计后果。这应当说是很糟糕的。
现在如果我们打开电视机,在那些法制节目中、婚姻情感节目中,尽是些为了房产打官司的内容。
为了房子,父子干仗,兄弟成仇,夫妇反目,几乎让今天的中国人见怪不怪了。本质上,不过都是为了钱而已。
如此社会乱象的出现,有人认为是搞市场经济惹的祸;有人又开始对商业文明持怀疑态度了,甚至怀念起计划经济了。这是很让我们担心的。
若认真思考,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在很多时候,讨厌的不过是商人习气,而不是讨厌商业文明、商业思维。
何以见得呢?
比如,我们一定对那些见利忘义的小人嗤之以鼻。
那些小人,未必是为了获取什么大利益。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图一点蝇头小利,就敢出卖灵魂,背弃朋友。
我记得小的时候,妈妈就曾经和我讲过,不能与贪小便宜的人交朋友。在后来的工作与生活中,的确发现了不少见利忘义的小人。有的,还真是让自己受过伤害。
见利忘义,很显然与正经的商业文明、商人道德八竿子打不着的。
明晓商业之道的人,常常是不会对小利动心的;相反为了长远利益、更大利益,而甘愿舍弃小利益与眼前利益的。
又比如,我们一定对那些信奉金钱万能,将什么都与钱划等号的人很讨厌。
尽管我们身处商业社会,但也并不是什么都可以用金钱来交换的。
至少在法律、正义面前,公权力是不可以随便用钱来交换的。腐败分子,往往信奉金钱万能,其结果多没有好下场。
另外亲情、爱情、友情,虽然也不能说完全与商业利益无关,但将上述人类感情彻底商业化,恐怕也是有问题的。
事实上,将人类所有的关系都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并不为高度发展的商业文明社会所推崇。
我们可以看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人们更乐于助人,资本家、有钱人更热衷于慈善事业。像比尔·盖茨、巴菲特等,都将自己财富的大部分用作了慈善。
相反,越是商业文明不够发展的地方,反而越容易滋生拜金主义。
买卖婚姻不都是发生在穷地方、穷人家吗?
在东北一些地方,人们似乎干任何事情,找工作、升职、就医、到政府办事,都得花钱才成;反而凭本事吃饭,按规则办事,常常行不通。
因此,这些年来,东北的城市人口外流,特别是青年人呆不住,不能说与商业文明发展滞后不无关系。
再比如,我们也常常不能容忍,或者说极其反感商业欺诈。
应当说,只要搞市场经济,就有出现商业欺诈的可能性。其实,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照样也没有杜绝过商业欺诈。
我们不能因为有商业欺诈现象的存在,而将商业文明而加以否定。
若干年前,美国就发生过安然公司等财务舞弊案,让全世界为之震惊。
至于发生在我们国内,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商业欺诈,就多到数不胜数了。
多年前,吴敬琏教授曾经勇敢地指斥我们的股市连赌场都不如。
吴老是这么说的:“中国股市股价畸高,相当一部分股票没有了投资价值。从深层次看,股市上盛行的违规、违法活动,使投资者得不到回报,变成了一个投机的天堂。有的外国人说,中国的股市很像一个赌场,而且很不规范。赌场里面也有规矩,比如你不能看别人的牌。而我们这里呢,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诈骗。坐庄炒作,操纵股价这种活动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吴老讲这段话的时间是2001年。
而今,17年过去了,我们的股市有多大改观呢?虽然不能说一点改观没有,但彻底的改观应该说还没有出现。今天的股市,依然欺诈不断,做假盛行。
至于让人们痛恨、痛心的毒奶粉、毒食品、毒蔬菜,也还没有从我们的生活中完全消失掉。
记得十几年前,在电视节目中,有一位做牛奶的商人可谓是风光无限,其人不仅大谈商业道德,而且还亲自向青年创业者传授企业经营之道。
当时,对于这位华而不实的商人做法,自己心中就是有过疑问的。
果然,之后不久(2008年),他生产的牛奶便爆出了三聚氰胺严重超标的丑闻。
直到今天,我家人买牛奶,依然只买北京三元品牌的牛奶。至于那个品牌的牛奶,尽管早已经与那个商人没有任何关系了,却仍然让她不放心。
最后有一点,我们对于所谓的纯粹商人常常不感冒,而对所谓的儒商则愿意心存敬意。
我对于这样的看法,其实也是持保留态度的。
我们反感纯粹商人,反感的不过是商人唯利是图的习气;而对于所谓的儒商,敬重的不过是商人身上的书卷气。
环顾当下,我们会发现,大凡有点成就的商人,多已经贴上文化标签了。连做二人转生意的某知名艺人,都上过MBA了。
我想说,“儒商”今天不过是商人的另一种表达而已。
我曾经听一个朋友讲过:她曾经的老板就是一个著名的大亨级“儒商”。老板在媒体上被包装成一个高级文人,而在公司里却是一个随口骂人的“暴君”。
换一种说法吧——
有时我很讨厌社会的丑陋,却仍然抑制不住我对她的爱;同样,我很讨厌商人习气,却对商业文明充满了敬意。

明清书话
风花雪月与人文理想
阅读+旅行+情感+故事。欢迎投稿

主编:明清 ;编辑:紫云 泓波
投稿邮箱:1547128352@qq.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好书推荐
才女朱遐翻译海天出版社出版的泰戈尔名著《飞鸟集》已经在亚马逊网络书店上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