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读《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集》
窗外木楼梯旁边的海棠花又结出了花骨朵儿,花开花落将近四年,我是在远走他乡的孤单中注意到它的。如今又逢春至,比起它的邻居们来,它倒是十分耐得住寂寞,玉兰花早已凋零,樱花树也铺开了满目繁华,只有它,仿佛古时候的闺阁佳人在赌气一般,迟迟不肯嫁与东风。
硬生生地将海棠花拿来埋怨一场,自然不无理由。日前朋友说要买一本书——《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我听了不置可否。第二次说道已经买了,我又颇不耐烦,不知道“要买”与“买了”在朋友那里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正奇怪一向对书没多大兴趣的朋友为什么会对一本书如此热衷……朋友随即解释道,你知道我为啥买这本书嘛?为了吃狗粮!我脑门前闪过一阵黑线,想起自己二十多年来孑然一身的处境,怎么能容忍一个有夫之妇在我面前肆意卖弄?是可忍孰不可忍呐,我终于朝朋友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
看到躺在朋友桌子上的书时,忍不住拿过来翻了一翻,序言便是《从西厅的海棠花忆起》——夫人邓颖超于一九八八年四月口述了此文,正值海棠花开的时节,看花的主人却已经逝世十二年了。别的暂且不论,这篇序言很是打动人。不是锦心绣口吐来,只是未亡人的倾诉,仿佛故去的人并未走远,于是两个人相识相知携手一生的故事便由几页薄薄的纸承载着,恰好做了这本通信集的引子。
看别人的信,与随便翻看别人手机上的聊天记录一样,是件很奇怪的事情。所以虽则是刊印出来,显见得信的主人磊落,看信的人偶尔也未免心虚。我就是在三分心虚七分无聊的情况下把这本书看完的,最喜欢的当然还是序言。除此之外,大概就是字里行间带给我的感动了。
信的内容其实有点无聊,因为他们谈的最多的是理想、信念和工作,而我想看的,却是风花雪月。当然了,没有风花雪月也不要紧,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徐志摩张爱玲之流,不为作绮丽文章,一句“纸短情长”就足够了。
收录的第一封信,是一九三八年周恩来写给邓颖超的,大概是报平安。在战乱频仍的年代里,家书抵万金,邓颖超经常提醒周恩来要注意身体健康,十封信里就要提到十次,而周恩来则告知邓颖超自己的生活状况,好叫远方的人儿安心。谈及工作的具体问题时,大概他们觉得是在干正经事,所以可以抽空多写些,信就会特别的长,可我偏偏最不爱看。朋友想吃的狗粮,也只是每封信结尾匆匆的一句“都好,勿念”而已,恐怕不够她吃。
古人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他们一定很满足了。在颠沛的世道里能够遇到一个和自己一样可爱的人,与自己有共同的理想,坚守同一种信念,在漫长的岁月里携手白头,所以斯人虽逝,也能够没有遗憾地回首前尘。
写到这里回过头来看看现在的你我他,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里没有理想,唯有苟且,没有信念,唯有物欲,《诗经》里朴实无华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更成了一句笑话。
书既看完,便生感慨。想到虽然现在出现了太多值得羡慕的事物,我独羡慕那个时代的人,认定了一个人,便是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