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下雨的声音
满路的湿淋淋,泥泞的道路,满身的雨水,很多人因为这样而不喜欢下雨天。
其实我也不喜欢下雨天,但是我却喜欢下雨的声音。
脑海中关于下雨的最深记忆,是有那么的几处,每次下雨总会偶然想起。
稻田的回忆
夏天雨水茂盛的季节,时而热得满地找牙,时而转眼狂风暴雨。
南方的夏天很长,很闷热。7-8月已经开始热的狂。也是学生放暑假的时期。
乡下的孩子,放暑假。肯定是要帮着家里干农活的。夏天正是收割的季节,家里7口人,除了阿爸在工作和年少的弟弟没有参与外,我们几姐妹总要帮衬着阿妈收割那几亩田地。
中午的太阳热的火辣,一人家早早趁着天空灰蒙蒙的时辰起床,到田地里割禾。
早上全部收割好,摆放整齐。
下午太阳稍微没那么呛人的时候,就到田里打稻子。
年年如此,阿妈也不喜欢我们被太阳晒得那么辛苦,总是挑着好点的时辰去。
那一次,天气一点预兆都没有,稍微有点风。
我们打稻子正起劲的时候,天一点点阴沉下来了。按照我们的猜想,天应该会下雨了。
阿妈看着阴沉下来的天气,急躁的性子也跟着来了,嚷嚷着赶紧赶紧。
我们姐们几人也捉紧了时间,阿妈拿着袋子,在稻子机后面的箱子里着急地装着刚打下的稻谷。
然后一个人,扛上上高高的岸上,连着几袋放在她那辆男装摩托上,轰轰地沿着高低不平的岸驶回家。
留下我们姐妹几人继续打稻子,那时候刚上初中的我们,趁着阿妈不在的时候总要偷懒一下,放慢脚步。
而逐渐向我们压来的阴沉的乌云,也没有影响了我们快要回家不用干活的愉快心情,打着稻子,嬉闹着。
没多久阿妈的车回到岸上了,看着吞吞的我们。
带着严厉而责别的语气和机关枪一样的语速,责怪我们不捉紧时间,天就快下暴雨了。
此时平原一样的田野,剩下寥寥无几的人们纷纷收拾东西赶回家。
阿妈的急躁,人们仓促回家的氛围,阴森下来的乌云,让我们也跟着紧张而忐忑起来。
手上干活的速度比以往快了几倍。
我们赶着天气,天气赶着时间。
一颗颗饱满的雨粒从高空零零散散落下来。而我们,还剩最后的一包稻谷就快弄好。
阿妈,来来回回驶着摩托载着稻谷往家的方向。
而我们急急忙忙打着稻子,装着稻谷,来回搬上岸。
乌云终于承载不了雨水的重量,一瞬间倾盆而下。
空荡荡的田野没有躲雨的地方,阿姐拿起那把大大的太阳伞作势要撑开,我匆忙上去帮忙。
狂风和暴雨总是那么的搭配,连唯一的太阳伞也抵挡不过他们的威力。我和阿姐吃力地扶住被风吹得倾倒的太阳伞。
猛风打得呼呼作响,天气也灰暗起来,短袖且湿淋淋的我们也有点瑟瑟发抖。
听说空旷的地方容易被闪电劈中,人在最没有安全感的时候,脑海总会闪出各种让人害怕的想法。
阿妈开着那辆旧旧的摩托乘着暴雨,回到岸上。
看着无处可档的我们,大声责骂,暴风雨来临前就应该弄好,磨磨唧唧。
我和阿姐终于支撑不了狂风的威力,收起了太阳伞,蹲下来稍微弄开一点伞遮挡着风雨。
我看着湿淋淋的阿姐和阿妹,阿姐看着我们,我们互相对望着。
四周狂风和暴雨,压得越来越低的乌云,泥泞的田里,满身污秽和泥水,湿淋淋的衣服,和满脸散乱湿哒哒的头发的我们。
始终忍不住,三人狂笑起来。看着阿姐和阿妹大笑,我被引得笑得更加用力,暴雨突然也变得好玩、阿妈责骂也变得有魔力。我笑着捂着肚子,看着狂笑的阿姐和阿妹,觉得更有趣。
很快雨水慢了下来,我们忍着笑痛的肚子,一边收拾东西。
最终,我们拿着雨伞和工具,回家了。
回到家,阿爸已经烧好热水等着我们,阿妈催促着洗澡。
热水下的我,觉得很快乐,即使被阿妈断断续续地责骂着。
直到现在,依然觉得没心没肺地大笑,对于日后外出的我们多么难能可贵。
青砖瓦片下的滴答声
我脑海总想起有一个地方,青砖瓦片下里盛着满满雨水的陶瓷大缸和缸上翠绿的睡莲,袅袅的熏香,静谧的四周,湛蓝的天空,时而小鸟唧唧叫。
我脑海里总有这么的一个地方,仿佛去过,仿佛见过。
下雨的时候,瓦片上清脆的滴答声,回荡在瓦房里,静!而静得心安。雨水滴落在大缸和睡莲上,瓦房里夹缝中被雨水淋得更加青葱的植物和青苔。
画面越发清晰,记忆越发迷糊。
是在外婆家去过的地方吗?还是阿娘带我去过的地方?
为什么那个让人静谧的瓦房,总能撩拨我内心的弦,久久不能平静,却弹奏不出一丝乐章。
我喜欢雨水打落在瓦片上的声音,能让安静的空气,多了无处不能安置的躁动。
不能到外面,不能干什么。
这种感觉是在阿娘家的青砖瓦房体验到的。
也是夏天。
中午2-3点阿娘和阿爷午睡的时间。阿娘的房子,是由两个格局一样的小房子组合而成的
长方的房子,左右两边各开一栋木门,不过阿爷左边常年不开,以阿娘右边为主门。
进门就是小小正方急迫而简陋的客厅。继而靠墙边的门进去就是暗黑的厨房,厨房边边洗菜的地方也是阿娘洗澡的地方。
厨房的灶台旁连着狭窄的楼道通往二楼。正对着就是阿娘的房间了。
而阿爷阿边格局也如此,不同的是,客厅变成了供奉的地方,厨房变成放杂物的地方,里面暗暗无光的房间也就是阿爷的房间。
我记得雨水打落在瓦片上,引起内心躁动不安的声音。是从阿爷房门前放杂物的地方听到的,高高的瓦顶抬头就可以看到。
一块透明的瓦片漏出一点光,印亮了简陋的房子。
阿爷关着门睡觉了,阿娘也关着门睡着了。房子静谧而躁动,简陋而有故事。
我听着雨滴,两边来回走动,这里摸摸那里看看,总觉得无处可放,无事可做。
独处的不安就是从瓦片下的雨滴这里开始的,也上瘾般追随着这份不安。
雨水打在出租房的窗外不锈钢条上的声音
窗子外面斜对着水泥公路,关着窗户也能听到黑黑的公路飞驰而过的汽车来来回回的声音。
我坐在小小的客厅里,听着车来车往。
四周规整熟悉而无情的墙壁,泛着灯管下的光。
夜晚的天很黑,黑得不知道所以然,稍微有点冷。想起下午的蒙蒙小雨,下班过马路的时候,路面还是湿湿的。
近日的工作压力越发大了,挥之不去的烦躁随着我到宿舍了。灯光下,电脑前,公司的网页来回点击查看。
窗外滴滴雨水响起,继而越下越大。我在房子里,靠着墙壁,莫名觉得心安。此时的无情墙壁仿佛母亲的怀抱,拥我不受风吹雨打。突然觉得雨水也莫名给我点点慰藉,那么的动听。是不是我的烦扰被天空听见了,然后派雨来给我温暖。
我喜欢下雨,喜欢被雨水冲刷,喜欢听雨隔着瓦片滴落的声音,喜欢雨打着墙壁的声音。
但是我却不喜欢泥泞的路,不喜欢湿嗒嗒的衣服。
还记得有人说过,你说喜欢雨,但是下雨的时候却躲得远远的,雨看见了也会伤心的,
其实我也不喜欢下雨天,但是我却喜欢下雨的声音。
脑海中关于下雨的最深记忆,是有那么的几处,每次下雨总会偶然想起。
稻田的回忆
夏天雨水茂盛的季节,时而热得满地找牙,时而转眼狂风暴雨。
南方的夏天很长,很闷热。7-8月已经开始热的狂。也是学生放暑假的时期。
乡下的孩子,放暑假。肯定是要帮着家里干农活的。夏天正是收割的季节,家里7口人,除了阿爸在工作和年少的弟弟没有参与外,我们几姐妹总要帮衬着阿妈收割那几亩田地。
中午的太阳热的火辣,一人家早早趁着天空灰蒙蒙的时辰起床,到田地里割禾。
早上全部收割好,摆放整齐。
下午太阳稍微没那么呛人的时候,就到田里打稻子。
年年如此,阿妈也不喜欢我们被太阳晒得那么辛苦,总是挑着好点的时辰去。
那一次,天气一点预兆都没有,稍微有点风。
我们打稻子正起劲的时候,天一点点阴沉下来了。按照我们的猜想,天应该会下雨了。
阿妈看着阴沉下来的天气,急躁的性子也跟着来了,嚷嚷着赶紧赶紧。
我们姐们几人也捉紧了时间,阿妈拿着袋子,在稻子机后面的箱子里着急地装着刚打下的稻谷。
然后一个人,扛上上高高的岸上,连着几袋放在她那辆男装摩托上,轰轰地沿着高低不平的岸驶回家。
留下我们姐妹几人继续打稻子,那时候刚上初中的我们,趁着阿妈不在的时候总要偷懒一下,放慢脚步。
而逐渐向我们压来的阴沉的乌云,也没有影响了我们快要回家不用干活的愉快心情,打着稻子,嬉闹着。
没多久阿妈的车回到岸上了,看着吞吞的我们。
带着严厉而责别的语气和机关枪一样的语速,责怪我们不捉紧时间,天就快下暴雨了。
此时平原一样的田野,剩下寥寥无几的人们纷纷收拾东西赶回家。
阿妈的急躁,人们仓促回家的氛围,阴森下来的乌云,让我们也跟着紧张而忐忑起来。
手上干活的速度比以往快了几倍。
我们赶着天气,天气赶着时间。
一颗颗饱满的雨粒从高空零零散散落下来。而我们,还剩最后的一包稻谷就快弄好。
阿妈,来来回回驶着摩托载着稻谷往家的方向。
而我们急急忙忙打着稻子,装着稻谷,来回搬上岸。
乌云终于承载不了雨水的重量,一瞬间倾盆而下。
空荡荡的田野没有躲雨的地方,阿姐拿起那把大大的太阳伞作势要撑开,我匆忙上去帮忙。
狂风和暴雨总是那么的搭配,连唯一的太阳伞也抵挡不过他们的威力。我和阿姐吃力地扶住被风吹得倾倒的太阳伞。
猛风打得呼呼作响,天气也灰暗起来,短袖且湿淋淋的我们也有点瑟瑟发抖。
听说空旷的地方容易被闪电劈中,人在最没有安全感的时候,脑海总会闪出各种让人害怕的想法。
阿妈开着那辆旧旧的摩托乘着暴雨,回到岸上。
看着无处可档的我们,大声责骂,暴风雨来临前就应该弄好,磨磨唧唧。
我和阿姐终于支撑不了狂风的威力,收起了太阳伞,蹲下来稍微弄开一点伞遮挡着风雨。
我看着湿淋淋的阿姐和阿妹,阿姐看着我们,我们互相对望着。
四周狂风和暴雨,压得越来越低的乌云,泥泞的田里,满身污秽和泥水,湿淋淋的衣服,和满脸散乱湿哒哒的头发的我们。
始终忍不住,三人狂笑起来。看着阿姐和阿妹大笑,我被引得笑得更加用力,暴雨突然也变得好玩、阿妈责骂也变得有魔力。我笑着捂着肚子,看着狂笑的阿姐和阿妹,觉得更有趣。
很快雨水慢了下来,我们忍着笑痛的肚子,一边收拾东西。
最终,我们拿着雨伞和工具,回家了。
回到家,阿爸已经烧好热水等着我们,阿妈催促着洗澡。
热水下的我,觉得很快乐,即使被阿妈断断续续地责骂着。
直到现在,依然觉得没心没肺地大笑,对于日后外出的我们多么难能可贵。
青砖瓦片下的滴答声
我脑海总想起有一个地方,青砖瓦片下里盛着满满雨水的陶瓷大缸和缸上翠绿的睡莲,袅袅的熏香,静谧的四周,湛蓝的天空,时而小鸟唧唧叫。
我脑海里总有这么的一个地方,仿佛去过,仿佛见过。
下雨的时候,瓦片上清脆的滴答声,回荡在瓦房里,静!而静得心安。雨水滴落在大缸和睡莲上,瓦房里夹缝中被雨水淋得更加青葱的植物和青苔。
画面越发清晰,记忆越发迷糊。
是在外婆家去过的地方吗?还是阿娘带我去过的地方?
为什么那个让人静谧的瓦房,总能撩拨我内心的弦,久久不能平静,却弹奏不出一丝乐章。
我喜欢雨水打落在瓦片上的声音,能让安静的空气,多了无处不能安置的躁动。
不能到外面,不能干什么。
这种感觉是在阿娘家的青砖瓦房体验到的。
也是夏天。
中午2-3点阿娘和阿爷午睡的时间。阿娘的房子,是由两个格局一样的小房子组合而成的
长方的房子,左右两边各开一栋木门,不过阿爷左边常年不开,以阿娘右边为主门。
进门就是小小正方急迫而简陋的客厅。继而靠墙边的门进去就是暗黑的厨房,厨房边边洗菜的地方也是阿娘洗澡的地方。
厨房的灶台旁连着狭窄的楼道通往二楼。正对着就是阿娘的房间了。
而阿爷阿边格局也如此,不同的是,客厅变成了供奉的地方,厨房变成放杂物的地方,里面暗暗无光的房间也就是阿爷的房间。
我记得雨水打落在瓦片上,引起内心躁动不安的声音。是从阿爷房门前放杂物的地方听到的,高高的瓦顶抬头就可以看到。
一块透明的瓦片漏出一点光,印亮了简陋的房子。
阿爷关着门睡觉了,阿娘也关着门睡着了。房子静谧而躁动,简陋而有故事。
我听着雨滴,两边来回走动,这里摸摸那里看看,总觉得无处可放,无事可做。
独处的不安就是从瓦片下的雨滴这里开始的,也上瘾般追随着这份不安。
雨水打在出租房的窗外不锈钢条上的声音
窗子外面斜对着水泥公路,关着窗户也能听到黑黑的公路飞驰而过的汽车来来回回的声音。
我坐在小小的客厅里,听着车来车往。
四周规整熟悉而无情的墙壁,泛着灯管下的光。
夜晚的天很黑,黑得不知道所以然,稍微有点冷。想起下午的蒙蒙小雨,下班过马路的时候,路面还是湿湿的。
近日的工作压力越发大了,挥之不去的烦躁随着我到宿舍了。灯光下,电脑前,公司的网页来回点击查看。
窗外滴滴雨水响起,继而越下越大。我在房子里,靠着墙壁,莫名觉得心安。此时的无情墙壁仿佛母亲的怀抱,拥我不受风吹雨打。突然觉得雨水也莫名给我点点慰藉,那么的动听。是不是我的烦扰被天空听见了,然后派雨来给我温暖。
我喜欢下雨,喜欢被雨水冲刷,喜欢听雨隔着瓦片滴落的声音,喜欢雨打着墙壁的声音。
但是我却不喜欢泥泞的路,不喜欢湿嗒嗒的衣服。
还记得有人说过,你说喜欢雨,但是下雨的时候却躲得远远的,雨看见了也会伤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