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者的协奏曲
该片故事设定在1963年的美国冷战时期,讲述了在实验室做底层工作的哑女伊莉莎和一条供实验用的人鱼之间的奇异爱情故事。

在没有看任何剧情介绍和影评的情况下,因为这张海报选择了这部电影,走进电影院的。

故事的开始,从一场梦境醒来,浮游在水中沉睡的公主。整个剧情浪漫而又紧凑,看到前面十分钟,已经顿悟,这是一部文艺片。

很是喜欢整部电影的基调,满满的怀旧风格,插曲,背景音乐无处不在的old jazz调调,即使是生活在底层的人,依然保持着对精致生活的执着,保持着有格调的衣着打扮。老旧的房子却一点也不感到颓废,反而有种时代历练的美,能看出不管是女主,还是邻居老画家,即使他们生活窘迫,心灵空虚,但是依然保持内心世界丰盈的孤独者。


失语的伊莉莎,失业的同性恋老画家,婚姻生活沉闷的泽尔达,踌躇不得志的科学间谍霍夫斯泰特博士,四个精神不得圆满,生活孤独的弱者,为了一条人鱼,他们成为了强者。这是他们对沉闷生活的一次逆袭,对自己的精神世界的一次起义。

人鱼的存在,是她们对自己精神世界的顿悟。
外表冷淡内心炙热的伊莉莎,她在人鱼的身上展现出类似于母爱般的迷恋,她虽然身体残疾,但是她渴望被需求,渴望得到他人的依赖。就像她一直无私照顾着老邻居,这是她展现自己强大一面的唯一途径。只不过,老邻居是gay,纵使他们精神合拍,兴趣一致,相互依赖,但是他们无法成为心灵上真正彼此相互慰藉的人。也正因此,才有了后面的故事。不然,两个如此精神契合的人已经有了平静而温暖的生活,那么人鱼的出现就不会惊起什么波澜了。
失业的老画家,他内心最大的空虚是无法释放自己情感。迷恋着快餐店的小鲜肉职员,即使他们家的派根本不是自己的口味,依然乐此不疲,因为他是唯一一个会逗趣他,跟他聊天的人。可是他并不知道,他的善谈,只不过是销售职业病,他面对黑人夫妇的呵斥,实际上是他们精神世界不契合的体现。但是老画家仍然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结果他也被赶出了店门。老画家这时候才明白,精神高度不一致的人,不会是能深入内心的伴侣。而伊莉莎即使不是可以共性的爱人,却是他唯一可以共生活的陪伴。
黑人同事泽尔达,她是个热情又仗义的小伙伴,对待伊莉莎,她几乎是单方面地付出热情更多。也许是因为对伊莉莎的怜爱,也是因为伊莉莎是唯一对她没有歧视的白人,也许是因为她们十年共事,她的啐啐念与伊莉莎的沉默,是最默契的组合。在伊莉莎疯狂救鱼的行为上,泽尔达是不解的,也是反对的,但是她最后也是支持她到最后一刻的。如果不是她坑爹的丈夫,相信她即使生命被威胁也不会出卖朋友的。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呢?这个应该是编剧对黑人这个群体的平反,即使他们不是高贵的血统,但是他们却拥有着高贵的灵魂。事实上,她的黑人丈夫也不完全错的,在他的角度,老婆被架在刀刃上了,难道不救吗?!没有自己落跑,已经是勇敢了。
身为间谍的科学家,他背负着为俄国传递情报的任务,而他内心又是一个执着于科学精神的博士。他有能力,有魄力,缺乏的是发挥的机会。在那个尴尬的时代,他只能是任命于职业,默默无闻。但是他最后一心想解救人鱼,因为他明白不应该让科学宝藏成为政治野心的牺牲品。他已经是其中的牺牲品了,他不愿意再无辜牺牲一个未解之谜。只可惜最后,他还是被降服了,也许这就是人本性所在。




很喜欢这几个镜头,明明是长得不怎么样的女主,最后却会因为剧情的推进慢慢欣赏到了她的美。跟随者她的言行举止,慢慢地感同身受她的精神世界。所以人的美,真的不仅仅因为外表,气质的动人更加细腻。
我是在心情极度低落,精神状态处于愤怒的情况下看的电影,但是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的内心竟然慢慢平复了。生活上,精神伴侣可遇不可求,但是作为孤独患者的我们,还是应该保持内心的积极与乐观,人兽都可以精神相通,人和人之间又何必不多一点宽容呢。
最后,我想说,这是一部可以治愈心灵孤独的文艺片。
© 本文版权归 Yoe-eizetcho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