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孙子兵法 笔记
“五事七计” 五事:是道,天,地,将,法 七计: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就是比较敌我双方的政治,天时,地利,人才和法治。
所以孙子的计,相当于现代的swot分析,比较敌我双方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
计的目的是为了知胜。比较这五个方面,七个科目,在战前就能判断胜负。通过计算定胜负,胜了再打,这就叫胜算。没有胜算,那就不要兴师动众。这就是孙子的核心思想:先胜后战。“称之为赢了再打”
“计”也分“五事七计”和“奇谋巧计”
梅尧臣:“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能附众,勇能果断,严能立威。”
认为自己有靠山的人,在变革整顿,打仗出师时最容易被拉出来祭旗,因为整肃这种万众瞩目,地位显赫,对集体有没有实际价值的人,既能立威,又没什么损失。
所以做人,靠什么不要靠山。你的靠山跟别的山稍微磕碰一下,你就粉身碎骨。你以为你是山的一部分,但一阵风就会把你刮下山崖。如果靠山倒了,那更可怕,靠在那山上的人全被活埋。所以君子行中道,靠自己的独立人格,独立价值安身立命,遵纪,守法,知止。找靠山,是小人之心,也就只能是小人的命。
“道,天,地”,是大略; “将”和“法”,则是雄才,能组织,动员,驾驭,推动。
赏罚的关键,主要是两条,一是及时,二是恰当。做好事的利益,让他马上得到;做坏事的惩罚,让大家马上看到。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赏无度,则费而无恩;罚无度,则戮而无威。” 赏罚要适度,滥赏无度,大家拿来还不感激你;滥罚无度,人人愤恨,失去威信
孙子的观念是先战后胜,不胜不战。没有胜算就等。
不能等待,是巨大的性格缺陷。
“多方以误”,就是想尽各种办法引对方误判,做出错误举动,把破绽露出来。
战争不是打过来打过去,而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一战而定。
做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不该动作时什么也不做,做一次就解决问题。多少事都误在频频动作。
小心你的“焦虑性动作”,那是最能毁你的
真正最重要的工作有两项:一是准备,二是等待。准备是自己的事,积蓄实力。等待,是等待敌人犯错,等待时机出现。敌人如果不犯错,我们就很难赢。
多方以误:就是想方设法引诱对方失误。
三戒:戒贪,戒忿,戒急。贪心,就会失去越多;忿怒,就容易有难;急躁,就会摔跟头。
不贪心,就不会上当。所有的骗局,都是从“贪”字入手
不能胜利,就要能等待。
人们往往有一个误区,认为行动才有机会。却忘了事物的另一面:行动必有代价。就像那句常说的话:不作死,就不会死。
忘了本谋,这是我们每个人尝犯的毛病,不仅仅是因为愤怒,任何的干扰都会令我们越来越远离本质的目的,而自己完全意识不到,追求枝节,而忘了本质。
本谋和初心,是我们每天,每事,要对照检核的,要拒绝冲动,拒绝诱惑,排除干扰,坚持本谋,不忘初心。
示弱不是羞耻,争什么不要争气,特别是不要争一时之气。
假装谦卑,让对方骄傲,让对方轻视自己。轻视就不会防备,不防备就可以发动突然袭击。
做任何事之前,一是先考虑风险,二是考虑代价,第三才考虑利益。有两样东西最能驱使人犯错,一是利益诱惑,二是焦虑。
人们常说见利忘义,其实更普遍的情况是“见利忘害”,见到利益,就难免“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焦虑也害人出错,因为人一焦虑,就想有所动作。要他非战,非攻,要他等待,忍耐,但是生死存亡之间没有一刻不焦虑,这就特别容易出错。
以失败为假设前提来考虑问题,首先假定这事会失败,其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决策,都是围绕避免失败,减少代价,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用计,等待,等待一战而定。
很多人,败就败在不知道事情可以不办。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办不到的事,就不要强求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果非要办,就会输光了老本。
等什么呢?一是等形胜,积累自己;二是等势胜,等对方失误。对方一失误,胜机就出现了。对方不失误,我们就没法赢,或者战胜的代价太大,不如再等一等划算。
观古今兵法,一言蔽之:多方以误 想法设法引对方失误
曹操:“当见未萌” 没发生的,没显现出来的,你能洞察到,那才是本事。
胜已败者也! 真正的善战者,不是把敌人打败,而且看见敌人已经败了,他才开打
形和势什么关系?做事先看形,做起来就靠势。“形”是实力,是战略。“势”理解为根据事态发展变化的“临时之势”,更是人为的制造出一种势态,俗话说“造势”
造势,然后“任势”,用这种制造出来的势态是驱使团队,甚至呼天唤地。孙子更强调通过造势去影响人的心态。
气势是什么,首先是你内心要强大,然后别人也认为你强大。气势不是虚的,是真的,是实力积累出来的。虚张声势是装不出来的。气势,一是实力作底,那叫有底气,气势才上的来。然后,就是别人得认,被你气势压倒,压不倒,那就还得较量较量。
单次成败都有偶然因素,而终身成就就是用成功消化失败
故意远远的迂回,让对方感觉我们不会过去,再用假动作,用小利牵制对方,然后突然间道插进去,就能后发先至。
不能慌,要能认输,能认栽。前面我栽了,认了。在新的形势下想想怎么办。别老想把前面捞回来,并且下老本去捞,那就是要输得精光了。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对于智者是利益,对于愚者就是死路。如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不要以为别人行,我也能行。
在博弈策略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只看到双方的博弈和利益诉求,而是扩大游戏的参与方,甚至改造这游戏,把更多其他看似不相关的人和利益拉进博弈游戏中来,加大我方的博弈筹码。
读书要联系上下文,听人说话要看他说话的语境。文本本身只能传达言语者意思的一小部分,结合说话时的语境才是完整意思。我们不能把别人的一句话,从那语境中抽离出来,孤立地解释甚至放到别的语境中去放大,那就大大偏离了作者本意。
不能做到有利才行动,是我们最大的弱点。我们行动的原因,往往是因为焦虑,压力,贪欲或愤怒,而不是因为真正的有利。
“有利选择”是我们行事最重要的一个原则。不管之前怎么样,唯一需要把握的就是下一步怎么做对我有利。
“以利动”,不是见利而动,是有利才动。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疾如风”,一是进攻,二是撤退,进攻则迅疾如风,撤退则去无影踪。要判断虚实,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避实击虚,才能所向披靡,迅疾如风。
“徐如林”军阵,像树林一样整齐,徐徐而行,无懈可击。
“侵掠如火”进攻的时候就像熊熊烈火
“不动如山”军队不动的时候,就像山一样不可撼动
如果对方旗帜整齐,阵容堂皇,就不要去攻击,避他一避,耗他一耗。等他“朝气锐”没了,渴了,饿了,不兴奋了,变成“昼气惰,暮气归”了,再出战。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强而避之”
我们总是想解决问题,却顾不上我们为解决问题而作出的举措,并不能解决那问题,反而会带来新的问题,甚至是灾难。
“穷寇勿迫”困兽犹斗,狗急跳墙,敌人已到了绝境,不要急于迫近,不要逼得他无路可走,那样他会跟你死战的。
看到利,就多想想它有什么隐患,藏着什么危险。看到害,就多想想它有什么积极的一面,能转害为利。遇到困难或突发事件,要懂得变通。
有人常说,白准备了,敌人也没来。事实上,你有准备,正是敌人没来的原因。你一旦没准备,他马上就到。
侥幸是决策者最可怕的心态。侥幸心理,人人常有。所以决策前,一定要作“侥幸检查”——我这样决定,有没有侥幸心理?
懂兵法,不一定会用兵法,因为具体时候心态不一样
人为什么会上当呢?有谚语说“人们相信一些事情,只是因为他们希望那是真的” 别人制造的假象,如果符合你的期望,你就会信心满满,甚至得意洋洋地认为“果然不出我所料!”
没有实质性的谋约就请和的,一定是有阴谋
“以死救死”,不是拼死求生,一有了生念,就不容易拼死了,可能投降了,可能想办法逃跑了。而是没有生念,就是死,多捞几个垫背的。这才有生机
“同舟共济,则吴越何患乎异心也” 张预
春秋时,吴越两国世代交战,两国是敌国,仇国。一天在一条渡船上我两国百姓都有,相互敌视。船到江心,天气突变,风雨大作,眼看船要颠覆,必须马上船杆把帆降下来。这时船上的吴人越人,都争先恐后往上冲,同心协力,降下了船帆。这就叫风雨同舟,不用人做“团结就是力量”的思想工作,仇人也能变亲人,形势比人强。
“率然” 是常山上的一种蛇。你打他的头,尾巴来救应;你打他的尾,头就来救应; 你打它中间首尾一起来救应。
我们想得到成功,总是在动中得,通过自己的动,去把捉,去抓取。而往往东抓西抓,却空捞一场,什么也没抓住。能不能静下来,认真思考,踏实积累,不是在动中抓,而是让成果在静中来。
进入围地,被人包围了,自己把那缺口堵上。因为“围师必阙”。敌人包围我们,怕我们死战,就要留个缺口给我们,我们的士兵就没有死战的意志,就往人家给安排好的路上跑,我们一跑,他就击其惰归,围追堵截,最好一截一截把我们全吃掉。所以,咱们自己堵上缺口,告诉士卒们我们无路可逃了,只有对着敌人冲杀。这样反而可能击垮敌人。而是那缺口就是敌人就给我们跑的地方,他的伏兵全在那里。我们自己把缺口堵死了,他们就不知道我们从那个方向突围了。
“示之必死,另其自奋,以求生也”
只管叫士卒去执行任务,不要说明为什么。知道为什么的人多了,就容易泄密,被人推测你下一步要干什么。
你告诉士卒为什么,他就会思考,要分析,一思考,一分析,就难免要怀疑。就不能坚定踏实对方跟你干。
士兵们行扎好营,裴行俭就让他们拔营到高处,而且不给任何理由。士兵们十分不愿意。晚上下了大暴雨,之前扎营的地方全淹没了,大家对裴将军十分崇拜。
所以为将者,要让士兵们对你深信不疑,但“深信”是原因,“不疑”才是目的。所以最好的方式,是不给他们信不信的机会,直接“不疑”就是。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是不要让他思考,不要让他判断,不要让他怀疑,只一心跟着干。 “犯之以害,勿告以利” 是只告诉他们去多利,不要告诉他们有危险。因为人情都是趋利避害。要让大家见利而亡命,不能见害而疑惧不敢进。
“忠言逆耳利于行,百依百顺有奸心”
我们要打敌人,又找不到空隙,那就把自己隐藏起来,敌人要做什么,都顺着他,别惊动他。假如他强悍,我就示弱示怯,让他逞强,骄傲。等他懈怠,然后设埋伏打他。假如他想撤退回头,我就开围一面,让他退出,然后击其惰归。
老子《道德经》“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飘风,就是暴风,暴风呱不完一个早上就会停止,暴雨不会下一整天,意思是来势凶猛的,不会长久。
当我们真正要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绝对要排除类比思维对自己的影响。要就事论事,禁止打比方,打比方最能偷换概念,类比思维是最能自欺欺人的。
不能用事物的一般规律,经验来猜度,因为任何例外都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