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回家听什么歌——0318周日洗耳朵
作为一个经常加班的画图汪,音乐始终是陪伴我身边的朋友。所以就想小小的盘点一下加班回家的歌曲。
1.《Fare Thee Well》——Oscar Issac
那个时候我在做一个会所设计,会所中间有一个湖。在对着电脑到晚上11点后,从5号线飞奔向6号线的末班车。耳边忽然响起一个有磁性的男声:
If I had wings—
like Noah's dove—
然后我眼前一对翅膀,我乘着它们,掠过湖面。羽毛甚至还擦着湖的微波,迅速划过飞向远方。心里觉得也许加班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有一天我的会所能建成。

《Fare Thee Well》是科恩兄弟经典电影《醉乡民谣》里最后一首歌曲。也是我在《醉乡民谣》原声音乐中最喜欢的一首,超过了中间最有名的《500 miles》。我一直惊讶为什么同样的旋律重复4次却一点不让人觉得单调。感觉就像谭晶的《九儿》;或者《芳华》片尾那个版本的《绒花》;旋律简单,伴奏也没有很多乐器,却包含着真情实感,层层递进。
一把吉他,一个磁性男声,4句旋律。前路漫漫,亲爱的,珍重,珍重,珍重。

然而这个故事的结尾呢,当然是——这个会所黄了。。。(捂脸)
2.《感觉自己是巨星》——毛不易
毛不易这个弟弟,真是年轻歌手的一个惊喜啊!他的《消愁》八杯敬了时间、空间、此岸、彼岸。道尽了现在在外漂泊的年轻人内心的迷茫。然而这首歌这个悲的劲儿有点大,加班的时候听我怕肝肠寸断啊哈哈。
这首《感觉自己是巨星》更像一粒开心果,非常轻快,但是唱到人心坎去了。而且还cue了一下现在的粉丝文化。唯一要挑点毛病就是第三句“每当生活让我想死的时候”,有点口语化哈。

现在中国有没有不苦大仇深的民谣?有!!这首就是啊!
3.反面教材:《十点半的地铁》
这首歌,我认为是上一首歌的反面,是完完全全“苦大仇深”民谣的代表!!!
去年,我曾经多次乘坐晚上11点半的地铁。我想说,真的歌词太不接地气了。在地铁里,你第一感受居然是——温柔的风?Excuse me?地铁里的风都不是自然风啊!。。。然后就是一顿描述:大家都很困……我凭着自己小小的经验说,加班到晚上10点半的人到地铁上,很有可能在玩手机。是因为你工作了10多个小时可能需要一些精神上的放松,随便刷刷朋友圈甚至玩玩游戏。地铁上又睡不好,回家就睡了,还在“鼾声中张大了嘴”。。。真是服了。

附上一些加班照。

其实讲真,地铁上隆隆的声音很大,打车回家还要和同事尬聊,不适合听歌。

本来想把每一次加班照当做一次勋章。

后来才知道,只不过就是被压成廉价劳动力的尘埃而已。

黛玉 福尔摩斯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工作碎碎念记录
- 设计师也没住过别墅 (3人喜欢)
- 网络舆论观察2--不同圈吵架 (1人喜欢)
- 网络舆论“定律” (1人喜欢)
- 无聊的工作总结2--适老化文本总结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