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解南陵方言之文化秘码
趣解南陵方言之文化秘码 叶朝曦 历史不能轻言戏说,但可以选择一些活泼接地气的语言形式,增加故纸堆里档案文化的趣味性。 媳妇第一次去我们家遇着一件很有趣的事,早晨起来父亲问:“你脸子咯洗咯了哎?”连手带脚比划了半天媳妇也不知道父亲说什么。 老家南陵古称春谷,秋浦,现属芜湖地区。是三国时东吴重要城镇,周瑜为第一任春谷令,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黄盖老爷子恰恰便是第三任春谷令。南陵方言保留了典型的吴越语系特点,听上去语速快却又轻柔绵软抑扬顿挫,说一句话只有第一个字是正常音调,其它字的调调全部根据说话人的情绪来,想用什么调就用什么调。“你脸洗了没?”五个字被拉长了,加了一堆情绪化的助词叹词,“你脸子咯洗咯了哎”,一咏三叹听不懂的人当成是唱戏好了,跟人解释说是唱的越剧经典“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都能糊弄过去。 可能大家会觉得应当比喻成黄梅戏才准确呀?明明是安徽呀?其实不然,南陵在文化史上有着特殊地位,中原文化与吴越文化的分界线从南陵分城而过,不同的文化渊源在民俗上表现出了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我家所在的梅花山村说话就是越剧的调调。

高中在南陵中学读书,学校倚河而建,有石拱桥马头墙白墙黑瓦和垂栁倚倚,风景很美。河的对面有小乔的墓地和豆蔻的旧居,李白、杜牧也在这转悠过,沾染了不少人文气息。这些其实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同桌说话我愣是听不明白,只能连蒙带猜。同桌来自丫山镇,东吴灭亡后皇室后代隐居于此,同桌姓孙,虽是大男人但却长的唇红齿白,面如银盘,无疑是孙权老爷子的正宗嫡系了。东吴兴于斯亡于斯都是一个原因,芜湖自古便是中国四大米市之首,物产富饶,美女众多,东吴很快便由贫穷走向富裕走向强盛。美人腰下三尺剑,吴王很快不早朝,由奢入俭难,不思进取的东吴很快也就走向没落。可惜自己青春期来的晚,当年没被众多的美女同学们给迷住,不然现在肯定窝在南陵县城里,不肯出来半步。

言归正传,我倒是觉得文化分界线穿城而过与南陵的自然地貌有很大关系,南陵西北为典型长江三角洲,莺飞鱼跃河网密布,北方而来的中原文明是不肯轻易放弃这块大肥肉,当然也要留下文化的印迹。县城东南为皖南山区兼着丘陵地带,爱玩爱闹的李白三次寓居南陵足以说明这里风景美的一塌糊涂,唐玄宗听说李白大名,召其入长安,李白高兴的离妻别子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进城当官去了。等到被那些个政客玩的鼻青脸肿又灰溜溜跑到南陵拿美景当红花油疗伤。孙权的后人敢隐居这个地方,不仅说明这里既白又富且美,更能说明这里山高林密易守难攻。一旦遇着危险马上可以撂蹶子往山里面钻,顺着新安江赏着富春山居一船就能从钱塘江出海。这样复杂的地形吸引了东吴贵族,同样保留了吴越文化的传承,体现在方言上也就继承了吴系方言的绵软抑扬。 多种文化并存也让南陵成了个有文化的地方,文臣武将也是南陵重要特产。蹭一下电影热度单拣一个不算顶尖的名人说说,也算是为先贤正名。电影《绣春刀》里的沈炼确有其人,只不过不是锦衣卫而是龙虎大将军,沈将军配合李如松抗日援朝,大发神威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一举收复了平壤,有家能回的朝鲜国王李蚣大为感谢沈炼将军,诗兴大发亲书《赠沈督炼凯旋》一律赠之。之前认为南陵读书写字的人多,是因为皖南盛产宣纸徽墨歙砚,现在才发现完全整反了,原来是文化人多了才玩出来这些个笔墨纸砚。 小孩子走路不稳当,跌跌撞撞还得往前跑,奶奶着急,边追边喊:“闲闲滴,白跑掼倒子咯。”翻译过来是说,“慢点,不要跑摔倒了。”“不要”俩个字因为语速快连成了一个“白”字,“慢”字改成了“闲”,更是体现了吴越文化的特性,凡事周到稳妥点,欲速之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