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再曝“潜规则”:整容脸已被全面封杀?
自2月26日起,为期12天的2018年度上海戏剧学院艺术专业招生考试(下称“艺考”)于日前落下帷幕,中国演员马伊琍担任本次艺考三试考官,并以“担心误导年轻人”为由,严辞拒录整容考生。马伊琍已连续两年在艺考过程中明确且犀利地对整容考生说“不”。无独有偶,中国著名导演冯小刚、姜文均曾在筹拍新片的演员遴选过程中,公开抵制甚至炮轰整容演员。使“拒绝整容脸”成为舆论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如今“整容脸”日趋边缘化的舆论环境下,人们开始了对这种审美的反思。当一张张精致的“网红脸”千篇一律地出现在观众面前时,除了由于脸盲而导致辨识度不升反降的尴尬以及审美疲劳外,人们还意识到,整容正在沦为一种向单一以致庸俗化审美的妥协。
因而无论是作为考官的马伊琍,还是身为导演的姜文、冯小刚,他们拒绝“整容脸”的言行都可被理解为给予外界对专业领域提出质疑的一种回应。然而那些参加艺考的学生与竞逐角色的演员之所以会对整容趋之若鹜,则大致可归结为以下两方面:首当其冲的一点便是出于自我认同的要求,为提升自信而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做一些局部微调,固然可以理解,若选择风险较高的手术,一旦失败不免悔之晚矣;其次,为参加艺考或面试各类演员海选以期成为明日之星,为星途事业而整。通常在这类整容者看来,只要整容,就可以变美,继而人生便可一片坦途。其信奉的无疑是一种简单而粗暴的成功学价值观,即通过整容来获得最快的变现能力,与此同时,则往往忽略自身对于专业的素质要求。
近年来,针对试图通过化妆使自己更加贴近“艺术”的考生,各大艺术院校在招生过程中更重视返璞归真的“自然美”。面试表演系考生时,上海戏剧学院一如既往提出“素颜”“着装朴素”等硬性要求。此前在中央戏剧学院的艺考现场,还曾有考官当场帮考生卸妆,要求素颜入场。实际上,这样的做法,也与马伊琍、冯小刚和姜文等人的做法相得益彰,因此,拒绝整容脸或将成为演艺圈中下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事实上,相较于妆容服饰雷同,仿佛整容工业流水线批量产出的“整容脸”,在并不遥远的八十至九十年代的华人影视圈,以林青霞、王祖贤、关之琳、邱淑贞为代表的一线影星,从外形条件上而言,可谓环肥燕瘦、各有千秋,无一不是绝代芳华。而抛开颜值,单论演技,一些尽管在外形上并不占优的演艺明星,凭借精湛演技与出色表现亦在观众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例如曾因容貌并不出众而遭遇入行问题的中国演员张译、海清二人,便在近期于中国热映的战争题材影片《红海行动》中联袂奉献精彩演出,令电影票房大卖。反观那些“除了发型一无所有”的鲜肉、仙女们,几乎鲜有经典之作问世。他们在演技饱受舆论诟病的同时,除却靠花边新闻或参加综艺上镜外便无人问津,甚是可悲。
若要在竞争激烈、俊男美女辈出的演艺界博得一席之地,姣好的面容无疑能为自己引得更多的眼球和关注,但掌声与喝彩却从来不是可以仅凭“颜值”就能收获的。需要指出的是,时下年轻人盲目地“唯形象论”,甚至以整容的方式来博得自我与外界的认同,并非能带来真正的成功。
古谚云“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诚然,通过整容、化妆等途径增加的颜值或许可以令人眼前一亮,但每个人的气质更是外表与内涵的综合展现,一蹴而就的改变又怎能与日积月累的沉淀相提并论?
是以,注重内在的提升与专业素质的训练,方能使自己的身心受到洗礼和升华。内外兼修才是身为一名演员真正的自我修养。
原文:http://culture.dwnews.com/renwen/news/2018-03-13/60045517.html
在如今“整容脸”日趋边缘化的舆论环境下,人们开始了对这种审美的反思。当一张张精致的“网红脸”千篇一律地出现在观众面前时,除了由于脸盲而导致辨识度不升反降的尴尬以及审美疲劳外,人们还意识到,整容正在沦为一种向单一以致庸俗化审美的妥协。
因而无论是作为考官的马伊琍,还是身为导演的姜文、冯小刚,他们拒绝“整容脸”的言行都可被理解为给予外界对专业领域提出质疑的一种回应。然而那些参加艺考的学生与竞逐角色的演员之所以会对整容趋之若鹜,则大致可归结为以下两方面:首当其冲的一点便是出于自我认同的要求,为提升自信而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做一些局部微调,固然可以理解,若选择风险较高的手术,一旦失败不免悔之晚矣;其次,为参加艺考或面试各类演员海选以期成为明日之星,为星途事业而整。通常在这类整容者看来,只要整容,就可以变美,继而人生便可一片坦途。其信奉的无疑是一种简单而粗暴的成功学价值观,即通过整容来获得最快的变现能力,与此同时,则往往忽略自身对于专业的素质要求。
近年来,针对试图通过化妆使自己更加贴近“艺术”的考生,各大艺术院校在招生过程中更重视返璞归真的“自然美”。面试表演系考生时,上海戏剧学院一如既往提出“素颜”“着装朴素”等硬性要求。此前在中央戏剧学院的艺考现场,还曾有考官当场帮考生卸妆,要求素颜入场。实际上,这样的做法,也与马伊琍、冯小刚和姜文等人的做法相得益彰,因此,拒绝整容脸或将成为演艺圈中下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事实上,相较于妆容服饰雷同,仿佛整容工业流水线批量产出的“整容脸”,在并不遥远的八十至九十年代的华人影视圈,以林青霞、王祖贤、关之琳、邱淑贞为代表的一线影星,从外形条件上而言,可谓环肥燕瘦、各有千秋,无一不是绝代芳华。而抛开颜值,单论演技,一些尽管在外形上并不占优的演艺明星,凭借精湛演技与出色表现亦在观众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例如曾因容貌并不出众而遭遇入行问题的中国演员张译、海清二人,便在近期于中国热映的战争题材影片《红海行动》中联袂奉献精彩演出,令电影票房大卖。反观那些“除了发型一无所有”的鲜肉、仙女们,几乎鲜有经典之作问世。他们在演技饱受舆论诟病的同时,除却靠花边新闻或参加综艺上镜外便无人问津,甚是可悲。
若要在竞争激烈、俊男美女辈出的演艺界博得一席之地,姣好的面容无疑能为自己引得更多的眼球和关注,但掌声与喝彩却从来不是可以仅凭“颜值”就能收获的。需要指出的是,时下年轻人盲目地“唯形象论”,甚至以整容的方式来博得自我与外界的认同,并非能带来真正的成功。
古谚云“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诚然,通过整容、化妆等途径增加的颜值或许可以令人眼前一亮,但每个人的气质更是外表与内涵的综合展现,一蹴而就的改变又怎能与日积月累的沉淀相提并论?
是以,注重内在的提升与专业素质的训练,方能使自己的身心受到洗礼和升华。内外兼修才是身为一名演员真正的自我修养。
原文:http://culture.dwnews.com/renwen/news/2018-03-13/60045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