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特别容易在很短的时间内深深陷入到某个事物中的人,往往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事物仅属于过去的某段时光。 沉浸在过去,无法把握现在,注视着往昔的影像、文字、人、以及回忆就这样从指缝中溜走而无能为力。 这种感觉很糟糕,却时常伴随着我。 今天是2018年3月12日,可我却是一个活在2011年的人。 2011年的我,刚刚踏入高中的校门,开始期待已久的住校生活,身边是初中相伴了三年的朋友。 还记得,那天的阳光格外温暖,我穿着一双绿色的球鞋。未来似乎一片光明。 2008年才刚刚过去,2006年也并不显得遥远。 2001-2011是我成长的年代,也是我将深深眷恋的”黄金年代“。这十年发生的事,遇到的人,看过的影像、文字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此时此刻,距离2011已过去了7年,想到这里,我好像有点喘不过气。 这7年对我来说,完全是空白。 去过的新奇的地方、读过的深刻的书籍、看过的有趣的电影...我无法否认他们的存在,但他们却并没有真正走进我的内心。也许下一个十年,还会有其他的事物取代他们,而他们,将逐渐被我遗忘,或一笑而过,或嗤之以鼻。 我总是告诫自己,人要向前看。因为我知道,一旦回头,再想转过头来向前有多难。 我是一个眷恋过去的人,总是活在过去,这让我跟当下格格不入。“过去”并不是一个能让我逃离“现在”的出口,因为我甚至不曾找到他的入口。过去总是在我的指尖前环绕,弄皱我的眉头,每当我想伸手触碰他时,他又立刻溜走,只留下一道残影,让我无法忘却他曾经来过。 自己都很难想象,以上这段非常真诚而又矫情的感悟是在重看《暮光之城》得出的。 是的,昨晚加今早,一口气把《暮光》系列电影又重新看了一遍。抛开小说以及电影本身的品质不谈,的的确确又重新回味了一下自己的青少年时光。 《暮光之城》出现在我的“后哈利波特”时代,初中的某天,看到了电视上电影频道对吸血鬼电影的专题介绍,对这部色调灰绿,阴郁而浪漫的电影印象深刻,鬼使神差的买了全套小说。当时《破晓》的中文版还没有出版,还特意在淘宝上买了盗版的原版书,一边查字典,一边读完了。等到电影234部上映的时候,这种短暂的迷恋早已退散...即使现在回看,电影的第一部完成度非常高,不奇怪它从一部小成本独立电影一跃成为全球少女痴迷的对象。 我想,这种“暮光之城式“的伤感,大概与我自己的少年经历无关,毕竟我对它的最后记忆,也仅仅是书架上摆着的一套再没有翻开来的书籍,以及当年初看电影时那种幽暗、阴郁、神秘的氛围。这种伤感,应该来自于一种对无常的感叹。每十年,都有无数作品、潮流、明星从万人追捧跌落至无人问津。而其中的辉煌、得意亦或是心酸、堕落又有多少人知晓。 深知自己是这群看客中的一员,而又无能为力的我感到沮丧。屈服于时光的力量,为了不让自己继续失落,也只好拼命抑制自己沉迷的冲动。因为我无法忍受自己曾经热爱过的东西,被众人视作垃圾丢弃在“过去”这个巨大的垃圾场中,在时间长河的缓慢分解中逐渐被人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