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育
查看话题 >高墙内外,人生该如何抉择?

过年回家的时候,和弟弟跟着老爹去老家给亲戚挨个拜年。
老家依旧是固有的风俗和风貌,黄土地上兴建起来的城市,总是和这片沟壑纵横的大地一样多了一些苍凉,少了一些绿意。
哦对不起,忘记了这是冬天,无论到哪儿也没什么绿意。
到了舅爷家里,寒暄过后,舅爷开始发问:现在在哪工作?
我回答说:济南。
舅爷又问:做什么工作?
这个问题着实让我犯了难,我的工作是房地产营销策划,这是个在老家闻所未闻的工作。按照以往的经验,即使是我说出去了,对方也是一知半解,还的解释,耐着性子解释吧对方也不一定能够解释明白。
所以,很难。
老爸直接了当的告诉舅爷:“卖房子。”
对于老爸这个解释,我是相当不满意的,仅仅从逻辑上看这似乎是说得过去的。营销策划就是卖房子的一个环节,我们从事工作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把房子卖出去,变成红艳艳的毛爷爷,但若仅仅说是卖房子,又显得我做得工作太肤浅了一些。
就像一个从事IT的回到家里,总会被简单认为是修电脑的,这两种感觉是一样一样的。
果然,舅爷“哦”了一声,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舅爷的这声“哦”的弦外之意我听得十分明白。在老家人的心里,世界上的工作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叫“吃公家饭”的,包含公务员、老师、医生等等多种多样的职业,另一种则是打工的,包含除了第一类以外的所有职业。
从高下上分,吃到公家饭那必然一定是有出息的,而没吃到公家饭的孩子,对不起,你那只能叫混一口饭吃。
舅爷又开始问弟弟,你做什么工作?
弟弟答曰:“在广州学习修车”
果不其然,舅爷再次“哦”了一声,没有再继续问下去。
开始拿自己的孩子教育我们:“你看我家老大,现在在西安铁路局,刚考进去的时候扫了四十天礼堂,后来给领导去当秘书。领导看得上就提拔了,今年快成副处级了,找他关系的人多得很。今年我们两口子给人家收拾家的时候,发现别人送的礼里面还夹着钱来,现在过得好得很。”
我没有说什么,这是老家人普遍的心态,看得久了我也渐渐习惯了。
你月薪十万,对不起,你不稳定,我是公务员。
你卖房子,对不起,你没地位,房地产也快不行了,我是公务员,我稳定。
大集体时代走来的一代人,对体制内充满了无穷无尽的眷恋。进入了体制,就是一种高高上上的姿态,他们在根子上就在否认市场经济,看不起市场经济。
哪怕是经历了98年国企改制的下岗狂潮,他们依旧对集体充满了期盼,依旧希望回到集体的怀抱中。
两代人的的思想也迥然不同。
弟弟去广州学修车,家人普遍看法是没有前途,听说新疆奎屯在面向全国招警察,家人们纷纷游说弟弟去新疆干警察。
“最起码能吃上公家饭了呀!”这是大家的普遍看法。
一叶障目,不知千秋。可能在所有人里面,我是最支持弟弟的了。一方面是我自身闯出来的一番经历。另一方面,我觉得在小城市里当一名警察,确实是一种吃不饱又饿不死的状态,但若为自己的后代考虑,小城市的下一代人又会和自己一样站在十字路口考虑人生的去向,忍受同样的折磨,何必呢?
在广州这个汽车保有量巨大的城市里,有着巨大的机会,为何不能放手一搏?去奎屯吃公家饭就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吗?
就像我的同学J在家里当上了老师,但并不快乐。
原不快乐的原因很简单,为一眼就看到了自己人生的上限,一辈子能赚多少钱都能算个八九不离十。在这里干一辈子,就是当初梦想的初衷吗?
有些人考上了老师就欣喜若狂,每天吃吃喝喝庆祝,沉浸在满足的喜悦中。J老师是真心不明白这些人有什么喜悦的,人生的高度已经被框死,何乐之有?
对于真正不设限的人来说,进入体制无疑是一种禁锢。
对于设限的人来说,进入体制也许是一种好的选择。
作者:春秋 撰稿人/房地产企划/新闻评论,现居济南。微信公众号:春花秋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