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9
还是更喜欢老版,预算有限带来的制作限制反倒歪打正着形成了影像的迷幻美与叙事的暧昧性相得益彰,让影迷们35年来一直对主角的身份问题争论不休。2049在影像和叙事上都交代得太明白、做得太实,少了留白和回味的余韵。仅以两场推动人物关系的情欲戏为例,老版中人物百转千回的心理变化在萨克斯的love theme烘托下灵动而有张力(会想起王家卫的《重庆森林》)。新版虽然创意新奇大胆,但是情绪和气氛的温度不够,在打动人上差口气。可能是欧美文化差异,也可能是新老两代导演的代际差异。新版的结局摆明了是还要有续集。
《2049》上映后有很多与前作比较的讨论。除了影像风格上,最根本的还是维伦纽瓦和斯科特两个人迷恋的主题不一样。斯科特的《异形》系列和《银翼杀手》着迷于探讨神——人——人造物的关系。这也是自雪莱夫人的《弗兰肯斯坦》以来西方科幻文学乃至整个现代文明一直在纠结的核心问题:宗教被祛魅之后,科学能否为人的存在提供终极意义,人的终极命运将被导向何处。维伦纽瓦则一直在个体的身份认同的谜团和困境上做文章(也许因为他是加拿大魁北克人)。在《焦土之城》、《囚徒》、《宿敌》、《边境杀手》里,人物的身份随着叙事悬念的层层推进和破解,在矛盾和冲突中发生了多次反转和互换,原本清晰的真假、善恶、正邪之间的对立渐趋模糊。《2049》是两者趣味的结合,而且为了降低全球观众观看的文化门槛,在叙事上用了古今中外都喜闻乐见的认亲套路(一举例就会剧透),但是结局太活雷锋,不及前作的暗黑和深刻。另外有人批评2049里将对何以为人的讨论退化到生娃问题太low,应该再好好看看原著里的设定。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