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反向论证 以及实现方式
在这里要探讨的所谓“常识”,并非日常吃穿住行,而是在意识形态下人们乐于接受并且如沐浴般享受的温暖阳光。
黑格尔,海德格尔,马克思们都曾经对意识形态有过论证。比较普遍得到接受的看法是,“意识形态是旧有秩序的反应”。完整的看法是将意识形态归于过时的、过气的、甚至不合时宜的舆论和文化管制。如果流行的见解是潮流的走在浪尖并带有破坏性的,则不会归纳为意识形态。
那么在这里我把他叫做“常识”,这样叫比较符合大众的认识。生活在意识形态其中,不会有谁去刻意区分什么是意识形态造成,什么是符合自然法则的真正常识。对他们来说,都是常识。
那么对于北方亚欧大陆的人们,比较乐于接受共产主义的概念,对他们来说这是“常识”,并植根于深刻的记忆里。如何实现共产主义,则认识非常浅薄,甚至是歪曲的概念理论。此类认识就是乌托邦,这里面包含了勤劳、善良、节俭、敬业、与邻为友的美德,还有万能的科技主义,以及简单无私或者说单纯的分配方式,最后还混合了农耕时代春耕秋收的线性思维。这种奇妙的组合是暖人心脾的,就如同果茶饮料一定要几种香气混合,或者说鸡尾酒的丰富层次,解读固然是徒劳伤身并且迷惑不清的。
但如何实现?千个人中恐怕没有十人能阐述清楚,所有人的答案都不会脱离固有模式背书。连这个答案都没有的话,恐怕只剩下抓耳捞腮了……这一问题在前面知识分子的困境中,有探讨。回答这一问题,遇到的困难不会比知识分子的问题更简单。但有所不同的是,知识分子会质疑,而普通人不会。其原因就在于,在某些方面“常识”所承诺的远景或已实现,或的确可以实现,让人无限憧憬……正因为此,普通人不会去质疑。这是关键
此间荒唐之处,或者说弥天大谎能堂而皇之行走于阳光之下,皆因为此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