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艳情的秦淮河
秦淮河里流淌的不是水,是诗,是情,是画。






因为出差的缘故,又适逢春运,所以本来想从上海直接回到西安,却因为飞机一票难求,所以取道南京,这让本来糟心的出差瞬间变得美好了,不仅如此,我还要感谢这次出差的机会。这一切都是因为那条声名在外的河——秦淮河。对于一个从小都会背诵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中国人来说,秦淮河早已深深印在灵魂深处了,能亲身体会秦淮河的魅力,实在是一件让人神往的事情,而对于一个刚在上海外滩领略过黄浦江高大上美景的我来说,夜访秦淮河则有点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激动。为了秦淮河,特意提前选了夫子庙附近的酒店,抵达南京约莫傍晚时分,行李物品放在酒店后,顾不上饥肠辘辘,就直奔秦淮河而去。
想看到秦淮河,要先到夫子庙。说实话,对于夫子庙的兴趣我不是很大,所以到了夫子庙景区,我也没有刻意寻找夫子庙的所在。说来也怪,没到这里之前,心里特别想早点见到秦淮河,到了门口了,反而不着急了。到了年底,景区的人没有黄金周那样的爆满,正好适合闲庭信步。随着人群,各处溜达,先感受一下南京的味道,虽说各地景区里买的小吃大多是不那么地道和正宗的,不过对于外地人来说省却了诸多不便。吃了南京有名的鸭血粉丝汤,咸水鸭,小笼包,这些很早就知道的名小吃,现在真正的吃到嘴了,反而名气要打折扣了,大家的评价是,也就那样吧。不过想想也对,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吃已经不是那么一件很奢侈的事儿了,北京烤鸭不是也有很多人说不好吃的嘛,重要的是尝一下味道,感受各地不一样的味道。
逛完街道,就到了秦淮河。河面灯火辉煌,到处都装饰着彩色的灯饰,过年的气氛分外浓。激动的我,迫不及待的来到河边,靠着栏杆,欣赏心里盼望已久的秦淮河,把曾经对这条河的所有向往都倾注在眼前的这条水波荡漾的河上,心底不由得感叹,“啊,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淮河呀,真没想到今天能亲眼目睹。”伫立在河边,我想每个人都会脱口而出杜牧那首《泊秦淮》,虽然在这首诗歌里,秦淮河是红粉窟,英雄冢,弥漫着亡国之音。但是后世的人们竟也不以为意,反而更添加了秦淮河的魅力,秦淮河就像是周幽王之褒姒,吕布之貂蝉,陈后主之张丽华,唐明皇之杨玉环,经历了历史长河的冲刷,留下来的是她们绰约的风姿和美丽的传说,又有谁真能把亡国的帽子扣在一个弱女子头上。历史终归是会过去的,如今我们回过头来看,真是浪花淘尽英雄,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好在今天的我们,只是仅在心里感叹那些曾经的国恨家愁,感慨之余更多的是庆幸我们的这个时代,我们才可以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欣赏秦淮美景。
在夜色下,乘着画舫,游览秦淮河,应该没有比这更加诗意的事儿了,嗯,我确定以及肯定。自古就有,游秦淮者,必资画舫。坐在画舫上,随着船只离开码头,一段历史文化之旅就开始了。历史上的秦淮河水面开阔,约为今天的三倍,如今的秦淮河,虽然河道不及以往,但是两岸的风景甚佳,顺流而下,见到最多的就是桥了,各样的桥,各样的故事,各样的由来,仿佛每一座桥都是秦淮上的一位美人。水流很缓,我将手伸入水中,凉凉的河水让我不禁想到有多少文人骚客曾经在这条河上停留过,留下了多少传世的佳作,还有那些让人津津乐道的风流。过往虽已成云烟,但此时此刻荡漾在这秦淮河上,隔空也能感受往昔的繁华,想象得到曾经这里两岸的茶楼酒肆、莺歌燕舞,多少风流人物在这里挥洒墨水,这才有了秦淮河天下闻名的才气,金陵王气里也应该有秦淮河的几分。秦淮河的两岸都是清一色的仿古建筑,再现了明清时期徽派建筑的风貌,房子临水而建,从河面上看去,一片素雅淡朴,正所谓“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让人感受到建筑美学中的诗情画意,合江南之多才也。
游秦淮河,最重要的就是听故事,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藏着一段传闻。最有名当然是“秦淮八艳”,坐在画舫中 ,伴随着导游的讲解,终于把她们的故事完整的听了一遍,果然是出淤泥而不染,个个都是巾帼不让须眉,折煞了多少七尺男儿。在这里很有必要说一下她们的名号,分别是:风骨嶒峻柳如是,倾国名姬陈圆圆,艳艳风尘董小宛,侠肝义胆李香君,侠骨芳心顾横波,长斋绣佛卞玉京,风流女侠寇白门,才华横溢马湘兰。不过说到这里,我也有点不同的见解,虽然我也心里很钦佩和神往这些奇女子,但是秦淮八艳的时代正值明末清初,乱世之际,江南的才子文人沉溺于诗词风流之中,为几位堕入风尘的女子树碑立传,真是缺了些男儿气概。若是盛世,这些歌舞升平自然是锦上添花,但乱世之中,我想能听到更多的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或是“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这才是强国之音。看过佳人,接下来说说才子,自古江南出才子,秦淮河畔的桃叶渡流传的便是王献之的风流佳话,据说是王献之迎接其妾桃叶的渡口。“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从这首小诗中能感受到一代书圣的儿女情长。《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的故居——秦淮水亭,也坐落在河畔,这确是我第一次知道的,一代讽刺文学大师的宅院竟然是在这繁华的十里秦淮,真是大隐隐于世。秦淮河畔还有中国最大的世家,王家和谢家,虽然如今已经没有往昔的辉煌,只有“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跨越千年,繁华不复,但是留下了传唱千古的文化高歌,应了那句“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随着四十多分钟游程的结束,我的文化之旅告一段落,看着水波荡漾中辉煌的灯火,流淌了千年的秦淮河还是那么的静默和深情,看不出曾经的沧海风云,她还是那么的迷人,总是把最美的一面展现给人。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可能她在等一个人,下一个有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