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教之“景”
景教之“景”,有释为“光明”、“大”、“影”……义虽近而未切,因为均是作“景”字来解。其实这是唐代景教徒生造的一个新字:上面是个“口”(或象天极?),下面的“京”,“口”中有“一”,是个“日”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序中尝特为提示:“真常之道,妙而难名,功用昭彰,强称景教”,想必“功用昭彰”即此“景”字之要义。碑文中另有“法非景不行,主非德不立”句,略似“道本具德”之义。“德”字从“行”旁,本义即“运行”。《梨俱吠陀》有《有转神赞》(第10卷第129首),梵文标题为Bhava-vrtta,Bhava义为“有”或“存在”,vrtta义为“运转”,因该篇内容是对万法本原及宇宙主宰的思考和颂赞,巫白慧先生硬译为《有转神赞》。vrtta在佛典中亦译为“德”。“大德”本义,乃指能化用佛法者。 综上,判景教之“景”,应即“天道昭显”之义。景教玄理颇奥,“景”义亦似藏传佛教“明空不二”之“明”。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精通神学,深明“景”义。其名篇《In lieblicher Bläue blühet 》中最著名的片段,现译多谬,尝与懂德文之网友推敲,试校: Die Himmlischen aber, die immer gut sind, alles zumal, wie Reiche, haben diese, Tugend und Freude. Der Mensch darf das nachahmen. Darf, wenn lauter Mühe das Leben, ein Mensch aufschauen und sagen: so will ich auch seyn? Ja. So lange die Freundlichkeit noch am Herzen, die Reine, dauert, misset nicht unglüklich der Mensch sich der Gottheit. Ist unbekannt Gott? Ist er offenbar wie die Himmel? dieses glaub' ich eher. Des Menschen Maaß ist's. Voll Verdienst, doch dichterisch, wohnet der Mensch auf dieser Erde. Doch reiner ist nicht der Schatten der Nacht mit den Sternen, wenn ich so sagen könnte, als der Mensch, der heißet ein Bild der Gottheit. Giebt auf Erden ein Maaß? Es giebt keines. …… 上苍,始终至善至美, 圆满、具德、吉祥悦意。 人或可以仿效。 但若生活纯属劳累, 人还能否仰天而曰: 我甘于这样存在? 是的,只要善良纯真尚与心灵同在, 人就不会不幸与神性脱离。 神莫测而不可知? 亦或昭若苍天? 我宁愿相信后者。 神乃人之规矩。 辛劳忙碌建功立业,但人诗意地, 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那满缀星辰的夜之影象,我敢说, 也不比作为神性写照的人纯洁。 大地上可有规矩? 并无。…… 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曾以英文作一诗《Mind’s ultimate nature》: Mind’s ultimate nature, emptiness endowed with vividness, I was told is the real Buddha. Recognizing this should help me Not to be stuck with thoughts of hierarchy. Mind’s ultimate nature, its emptiness aspect, I was told is the real Dharma. Recognizing this should help me Not to be stuck with thoughts of political correctness. Mind’s ultimate nature, its vivid aspect, I was told is the real Sangha. Recognizing this should help me Not to be stuck with thoughts of equal rights. One cannot disassociate emptiness from vividness, This inseparability I was told is the Guru. Recognizing this should help me Not to be stuck with depending on chauvinist lamas. This nature of mind has never been stained by duality, This stainlessness I was told is the deity. Recognizing this should help me Not to be stuck with the categories of “gender”or“culture.” This nature of mind is spontaneously present, That spontaneity I was told is the dakini aspect. Recognizing this should help me Not to be stuck with fear of being sued. 试译汉: 心之本来,空性自明, 我曾听说,此即真佛。 知此助我,不落阶级。 心之本来,本性自空, 我曾听说,此即真法。 知此助我,不执正见。 心之本来,本性自明, 我曾听说,此即真僧。 知此助我,不拘一格。 空不离明,本不可分, 我曾听说,此即上师。 知此助我,不迷袈裟。 此心本来,不染不坏, 我曾听说,此即神性。 知此助我,不论阴阳。 此心本来,当下自在, 我曾听说,此即空行。 知此助我,不畏世缚。 宗萨仁波切此诗中所用vividness一词,颇同景教之“景”字,亦即“亮了”之义。 敦煌藏经洞文献有汉文《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译者即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撰者景净。其赞如下: 无上诸天深敬叹 大地重念普安和 人元真性蒙依止 三才慈父阿罗诃 一切善众至诚礼 一切慧性称赞歌 一切含真尽归仰 蒙圣慈光救离魔 难寻无及正真常 慈父明子净风王 于诸帝中为师帝 于诸世尊为法皇 常居妙明无畔界 光威尽察有界疆 自始无人尝得见 复以色见不可相 惟独绝凝清净德 惟独神威无等力 惟独不转俨然存 众善根本复无极 我今一切念慈恩 叹彼妙乐照此国 弥施诃普尊大圣子 广度苦界救无亿 常活命王慈喜羔 大普耽苦不辞劳 愿舍群生积重罪 善护真性得无繇 圣子端任父右座 其座复超无量高 大师愿彼乞众请 降筏使免火江漂 大师是我等慈父 大师是我等圣主 大师是我等法王 大师能为普救度 大师慧力助诸羸 诸目瞻仰不暂移 复与枯燋降甘露 所有蒙润善根滋 大圣普尊弥施诃 我叹慈父海藏慈 大圣谦及净风性 清凝法耳不思议 “惟独绝凝清净德 惟独神威无等力 惟独不转俨然存”这样的描述,无疑脱胎于对“天极”的崇拜。阿罗诃为叙利亚文Alaha音译,亦即希伯来语的埃洛希姆(Elohim)、阿拉伯语的安拉胡(Allāh),此为西亚地区自古以来对“最高主宰”的习称。李民举先生曾考,祆教之“祆”字《玉篇》中记为“阿连切”,依反切可以直接读作“阿连”。《玉篇》为南朝字书,查元刊本“示部第三”有:“祅(当为“祆”字之误),阿憐切,胡神也”;唐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中则记为“呵憐反,胡神”,所标读音近似。弥施诃则为弥赛亚异译。 汉文景教文献,计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序听迷诗所经》、《一神论》、《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尊经》、《志玄安乐经》、《宣元本经》、《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大圣通真归法赞》等九种,汉译多化用佛道。其中,三位一体之圣父、圣子、圣灵,《尊经》译为:妙身皇父阿罗诃,应身皇子弥施诃,证身卢诃宁俱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译为:三一妙身无元真主阿罗诃,三一分身景尊弥施诃,三一净风无言;《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译为:慈父、明子、净风王;分别对应大乘佛教的法身、化身、报身。 善哉先贤。敬礼。

感冒的河马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浦宁路围墙4月28日 (2人喜欢)
- 浦宁路围墙4月24日 (3人喜欢)
- 浦宁路围墙4月8日 (5人喜欢)
- 巴海兄摄东塘村神帝庙土主节、古清溪寺游塘节、湖墩庙二清明小福王节、老吴王庙三月初八新菩萨像开光 (5人喜欢)
- 清明随拍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