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青年,还好吗?-李诞们与许知远的战争
“难道你内心坚守的价值那么脆弱吗?”许知远看着一脸不知该如何回答的李诞。李诞笑了,那笑容里透露着答案,可又那么生硬。

李诞的年少经历促使了他有着一脸玩世不恭的戏谑与充分迎合生活的表现。在某南方媒体行业实习过的李诞对那些曾经信仰过的东西与价值都在那一刻与许知远的对话中表现出对它们的陌生与不真实。他曾经那么相信过,也满怀着期待能够实现,可是它们不真实,它们不是主角。也许只有跟社会一样,被规训,被击中,然后带着满脸疑惑与不解,是要过着“也行的生活”,还是要过“既然这样,那就跟着社会一起运转”的生活。他选择了后者,也成就了众人追捧的象征。

是的,李诞曾经也是满怀诗与远方的青年。从内蒙到广州,他带着一身的期待,来到陌生的城市。期许着远方的诗,真实得彻底。正如刚刚走出来的那些青年。真实只是可贵,李诞在与许知远的对话中,充分地表现出不真实的真实。他信仰佛教,他认为在佛祖的体系里,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人间不值得。于是,他认为一切太没劲了,人是为他人而活的,他消解着生活,消解着社会,戏谑着身边事物。这样的李诞,跟那个有着远方与诗的李诞一样,都是真实的表征。他们从来不会因为那个变化而认为不真实,或许虚伪本来就不存在,一切本就是没有意义的。许知远不屑却又疑惑地看着身边的年轻人,许知远不知道,这位年轻人虽然嬉皮笑脸,戏谑,虚无,可却是一个底色悲凉的悲观主义者,而许知远自己每天愁眉紧锁,担忧,困惑,可却是一个充满能量的乐天派。李诞的真实,在许知远眼里,可能就是不真实,就是服从了自己。这个时代,消费主义的兴起,一切都被消费着,李诞与我们一样是参与者,也是旁观者。这种无边界,人人都在这时代漩涡中转动的现象,在以往从来没有大规模发生过。面对这样巨大的张力,似乎在拉扯着本就存在的价值,那些李诞们是否有感觉到,这真实很刻意。

或许,不该批评李诞这种真实,因为他曾经也真实过。许知远面对这一代年轻人的虚无,困惑。他们的话语,在这社会中从来都没有过主体权。他们无力地透露着虚无,然后一边嘲弄,戏谑着社会存在的价值体系,一边却又不得不靠近它,不择手段着得到它。改变这些不是他们的主题,李诞们,吐槽着一切都没劲,其实都在暗地里迎合着,或许本就这样。他们戏弄着过,痛着,然后在手机上打开某视频网站或微博看着某人表演,吐槽,脸上笑了笑,李诞们也就这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