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日记总结
2月10日,开始写第一篇日记,记录生活、工作、成长等。今天是3月10日,是时间做个复盘了。
回顾30天的日记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1. 分析认知类。主要是结合自身性格、经历、环境等因素,对日常生活的思考,有《运动与饮食》《学习能力》《阅读这个小课题》《培养好的习惯和清晰的思维方式》《早起的动力》《培养小孩是一场马拉松》《耐心》《孝敬父母》《致闺蜜的一封信》《被爱是一种幸福》,共计10篇。
2. 实践操作篇。主要是对于具体事情,提出应对措施,称之为“如何系列”,有《如何设计一个logo》《如何应对感冒》《如何照顾一个病人》《如何学习英语口语》《如何克服购物弱点》《如何搞好与同事的关系》,共计6篇。
3. 职场有感篇。主要记录或者分析最近发生的小事,有《体制内职业槽点》《工作小事杂记》《第一次pk失利》。
4. 娱乐游记篇。主要记录春节、周末游玩活动或者最近欣赏的电影,有《春节活动》《一天游记》《天才抢手》。
30天,从无到有,每天坚持,可以算是又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值得肯定。当然,从写日记中,我也体会到了没有想到过的“恩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更细致的观察。因为每天中午吃完饭后就要写日记,我必须持续不断的寻找主题,而生活和工作会时不时提供意想不到的材料源泉。因为需要写,我观察到了以前从未注意的细节。而当我真正写的过程中,时不时蹦出来的想法,让我对所写的内容理解更加深刻,从而产生了变成实践的内生动力。
2.养成线性思维。可以说,以前我的思维是零散的,是n个毫无关联的点、点、点。而现在,随着我对每个主题的思考,我生活、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几乎可以串成一条条线,而且我知道如何让线变得更大或者更长。
比如,一个主题或者任何一件事来了,我都先列个1、2、3,然后再看1后面有没有1、2、3,2和3后面分别有没有1、2、3。最后尽可能以文字或者表格的形式将这个主题写下去或者将事情落实。
3. 更清晰的认识自己。写得越多,对自己的生活掌握得越多。分析越多,对自己的认识就越清晰。很多时候,我发现主题定下来后,自己没有很多观点或者素材去支撑整篇文章。追根究底,是自己对这些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连输入都没有,更何谈输出呢?这让我更加认识到自身的短见与无知,以后更要以如饥似渴的姿态去补全这些思维的空白。
当然,写日记还有其它的好处,以后再慢慢体会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