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渣男!

不是每个艺术家都会像莫奈对妻子卡米尔一样痴情。也不是每个人都是夏加尔,一生只爱一人,妻子去世的一年后依然悲痛无法动笔,妻子去世四十年后,他依然画她。
有人戏称说,梅毒被治好了之后,再也没有了大师。艺术家多情自古有之,为了成全自己的艺术伤害他人的艺术家也不在少数。
继我们聊完了摇滚圈的小婊子们(嘿,小婊子!),今天我们来简单说说艺术圈里的渣男们。
高更:
去你妈的理想主义
高更本来可以继续做那个放在如今,许多父母口中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本来在巴黎证券交易所有着体面的工作,也娶到了丹麦工业大亨的女儿,有了五个孩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别人家的孩子”,忽然不知道“哪根筋不对了”,抛妻弃子选择要去一个遥远的岛上画画。
1891年,高更抛下自己的妻子和五个儿子只身来到南太平洋的小岛,就是如今的大溪地。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到:“一股稳定祥和的力量已逐渐侵入我的身体,欧洲的紧张生活早已远去,明天、后天乃至未来的永远,这都会是永恒不变的存在!”

▲高更自画像
他说:“文明慢慢从我身上消退,思想也变得单纯了”。
来到了大溪地,高更先是以其“受了殖民地风气污染”为理由,很快抛弃了他第一个情人。
后来娶了13岁的妻子,后又因“家里有急事”离开大溪地。当他再次回到大溪地时,又与14岁的帕呼拉同居。迁到马克萨斯群岛时,又与同样14岁的瓦可沃同居。整个迁徙之旅,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高更和他的情人们”的故事。

“我要找回荒蛮肉体的奢华”。这是高更来带大溪地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了,高更带去大溪地岛的,除了才华,还有梅毒。
生命的最后,高更在马克萨斯岛自建“欢乐屋”,写“你们要神秘、你们要恋爱、你们才会幸福”。
达利:
抢别人的妻子,最终成了情圣
其实这应该是一个“相见恨晚的灵魂伴侣之间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或者说得俗一点,是“一场旷世姐弟恋”。
说到达利,很难和另一个名字分开,那就是加拉——法国著名超现实主义诗人保罗·艾吕雅的妻子。加拉本名叫叶琳娜·德米特里耶夫娜·嘉科诺娃,“加拉”(Gala)是艾吕雅对她的爱称,在法语中的意思是“节日”“盛宴”。
年轻的加拉嫁给诗人艾吕雅,然而似乎感情并没有二人想象中简单。正如艾吕雅在诗集《公共玫瑰》中写道:始终常新,始终不同,两性同其矛盾相混的爱情,不断从我的完美欲念中出现。任何占有的思想,都必定跟爱情水火不容。
七八岁时,达利从老师的西洋镜里,“看见了我一见钟情的俄罗斯女孩。”1929年,25岁的达利在家乡加达凯斯的海滩上遇到了比他年长9岁的加拉,彼时加拉还是艾吕雅的妻子。但又正是以与达利而是所看到的俄罗斯女孩相似的……
加拉也是在那一天对达利一见钟情。最终艾吕雅独自回到巴黎,加拉留下来,和达利在一起。
加拉绝对不是一个只有美貌的空壳。法国作家让夏尔·加托在《艾吕雅传》中曾写到加拉:“她天资聪慧,如痴如醉地读过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小说,她关注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新闻。在1913年,她画过一幅立体派的素描,她很熟悉俄国的象征主义者。无可置疑,她以其知识的魅力、性格的热情、正确可靠的判断以及斯拉夫人的特质,征服了年轻人(保罗·艾吕雅)。”
也从没有人质疑过达利对加拉的爱:“在散步的过程中,如果我的手偶尔拂过她的手,我的全部神经都会颤抖起来,我立即会听到周围的水果如雨点般掉下,那是我半熟的色情幻觉的果实,仿佛我触到的不是加拉的手,而是一个真实的庞然大物,它凶猛而且过早地晃动着我仍然还脆弱的欲望之树。”



▲达利与加拉
1934达利和加拉举办婚礼时,加拉和艾吕雅尚未正式离婚。多年后,艾吕雅给远在美国的加拉写信:“我爱了你20年,我们是不可分离的。假如有一天,你孤独而忧伤,那就再来找我吧。……如果我们非得老去,那我们也要在一起老去。”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艾吕亚的感情生活也是不幸,他的第一任妻子加拉成了达利的妻子,而他的第二任妻子纳希又成了毕加索的情人。
加拉是一个绝对谬斯的存在,艾吕雅的很多诗篇都来自于他们的爱情,达利也不停用加拉给他的灵感创作着一幅又一幅画。就像达利自己说的:“加拉,我主要是用你的心血创作我的作品。”
达利对自己的艺术生涯曾做过这样的总结:“1930年我身无分文地被赶出了家门,而今天我获得了世界性的成功,主要是得自上帝的垂顾,安波达(达利的故乡)的启发,以及一位卓越女性英雄式的自我牺牲,那就是我的妻子加拉。”
为了款待自己的情人,加拉让达利给自己买下一座别墅。如果没有她的亲笔邀请,就连达利也没办法踏进别墅半步。加拉不忠于达利,却让达利对自己俯首帖耳。
迭戈·里维拉:
或许更多人知道他
因为他是弗里达的丈夫
迭戈·里维拉( Digego Rivera )曾是墨西哥国宝级的壁画大师,认识他的时候,弗里达·卡洛( Frida Kahlo)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但是这个小姑娘的经历绝非一般人科可比。六岁患小儿麻痹症,十八岁一场车祸差点要了她的命并留下巨大的身体创伤。
不过,作为后来的麦当娜年轻时的精神导师,弗里达也的确有一个传奇人生。电影《寻梦环游记》里,埃克托在在第一次蒙混过关过安时,假扮的就是弗里达,足见弗里达在墨西哥人们心中的位置。

▲电影《寻梦环游记》
认识弗里达时,迭戈有过两个妻子,已经是四个孩子的父亲。婚前他曾和弗里达坦诚自己是个风流成性的人,弗里达感激他的坦诚,但后来这段感情依然穿插着无数的婚外情。
迭戈对此不以为意,但对弗里达却是深深的折磨。她说:“我这一生遭受过两大灾难,一是那场车祸,二是迭戈。”
弗里达的作品《受伤的小鹿》,便是对这种折磨的体现。当得知里维拉竟然和妹妹有染,她画了一幅画,名字叫《刺杀吧》:一个女人倒在血泊里,旁边站着一个男人。

▲《受伤的小鹿》
从那以后,弗里达开始放纵自己的浪荡。和不同的人约会、做爱。拥有众多情人使得她被骂成是那个时代最有名的荡妇。
弗里达在1954年7月13日去世。迭戈在他的自传中写道,弗里达去世的那天是他一生当中最悲痛的时刻。
然而,迭戈在弗里达去世不到一年,又与另一个女人结了婚。

▲弗里达
毕加索:
渣男的最高级
毕加索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然而世人津津乐道毕加索的七位情人,不比关注他的作品来得少。艺术家岳敏君在看完《毕加索和他的情人们》一书之后感慨:“毕加索的激情、活力与荷尔蒙是与生俱来的,这简直就是一个神话。”
毕加索这个渣男的最高级到底渣到了什么程度?就连毕加索的母亲都曾说过:“与我的儿子在一起,没有一个女人会幸福。”
而毕加索自己是这样评价女人的:“在我的心中,谁也不会占据真正重要的地位,女人是飘浮在阳光里的尘粒,只需挥动一下扫帚,她们就得飞出门外。”
毕加索的第一位情人费尔南德是画室模特,最终这段感情以二人双双出轨而告终。
第二位情人伊娃本是有夫之妇,在与毕加索相识一年后患上了肺癌,最终去世。毕加索在给自己的好友,作家斯坦因的信上说:“我可怜的艾娃死了,你不知道我有多悲痛,她对我总是那么好。”
第三位情人奥尔加比他小十岁,是一位年轻的俄国芭蕾舞演员,也是毕加索的第一任妻子。与奥尔加在一起时,毕加索的创作进入了古典主义阶段。这很大原因来源于奥尔加,奥尔加对毕加索创作的她的肖像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须是写实风格。

▲毕加索与奥尔加


▲奥尔加与毕加索作品《座椅中的奥尔加》
毕加索的母亲曾告诫年轻的奥尔嘉·科克洛娃:“可怜的姑娘,你不知道自己在与谁交往。假如我是你的朋友,我会请求你不要结婚。我不相信有某个女人与我的儿子在一起会幸福,他只为自己而从不为别人着想。”
在街上遇见第四任情人玛丽(Marie-Thérèse)那天,毕加索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有一张有趣的脸,我想要给你画一张肖像。我是毕加索。”很快毕加索便与这个十七岁的姑娘坠入爱河。
被誉为毕加索对精神与肉体之爱的完美体现——毕加索最富盛名的杰作之一《梦》,便是为玛丽而作。他写道“虽然你度过了你年龄的倍数,但在我心中依然是你17岁的样子,那一头美丽的金发。”
这个时期,作于1931年的《手持尖刀的女子》,主角是奥尔加。毕加索用夸张、扭曲的线条和大片流淌的鲜血,渲染他与欧嘉的婚姻带来的痛楚。在《午夜巴黎》中,伍迪·艾伦就借斯坦因之口对这位浪荡的艺术家大加贬斥。


▲《梦》与《手持尖刀的女人》
直到1932年毕加索在巴黎举行了全面回顾展,展览中大多数画作的主角都是玛丽为原型所做,妻子奥尔加此时才得知毕加索的新欢对他来说多么重要。
后来,玛丽给54岁的毕加索生了一个女儿玛雅。奥尔加进了精神病院。
原配奥尔加去世的当天,他曾打电话向玛丽求婚。玛丽拒绝了他,也停止了与他通信。毕加索去世后,玛丽选择自杀。那时距他们初次相遇,整整过去了50年。

▲玛丽
多情的人很难专情,玛雅不满一岁时,毕加索又恋上了摄影师多拉·玛尔(Dora Maar)。这时毕加索进入了一个两面游走的状态。
也是在这两段感情中,创作出了有感于西班牙内战的《格尔尼卡》。以玛丽为原型的女性形象多次出现在这幅作品中。同时,多拉作为一名专业的摄影师,她用照片记录了这幅作品从开始到完成的每个阶段。


▲朵拉与毕加索的朵拉画像
极富戏剧性的是,据说两个情人的首次见面也是在《格尔尼卡》前。Franoise Gilot (后来取代 Dora Maar 的情人) 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这样记叙了毕加索的话:
“我继续画画,她们两个继续争吵。最后 Marie-Thérèse 转向我问‘是时候决定了,我们两个之中你到底选谁?’我告诉她们,这个问题必须由她们自己来找到答案。然后她们就开始扭打在了一起。这是我一生中最精彩的记忆。”
朵拉曾经一度精神错乱,“作为艺术家,你也许是伟大的,可是作为人,你在道德上一钱不值。”她愤怒地对毕加索说。

▲《格尔尼卡》
62岁时,毕加索又爱上了22岁的弗朗索瓦·吉洛特(Franoise Gilot)。后来,毕加索与吉洛一起到了法国南部的乡间居住,后四年里为毕加索生下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但是毕加索对生完孩子的吉洛也很残忍:“当我认识你的时候,你是维纳斯,现在变成了救世主,虽然是个浪漫的救世主,但却骨瘦如柴。希望你了解,我不再对你感兴趣了。别的女人在生完孩子后都越变越漂亮,但不是你。你看上去就像个扫帚柄,你想想扫帚柄能吸引人吗?至少不会吸引我。”
于是,吉洛特成了唯一一个主动离开毕加索的人,这让毕加索的自尊心极受打击。
吉洛特一直都不是顺从与依赖着毕加索的,即便也曾对毕加索到了“只离开他一会儿我就几乎受不了”的程度,但她与毕加索的对抗使她得以幸存与抽身。
“普通人的伦理价值并不适合一个具有高度创造力的画家。”后来,吉洛特接受纽约媒体采访时这样说道。但吉洛特仍然在其1964年出版的《与毕加索的生活》(Life with Picasso)一书写道,与毕加索相伴“是一场我不想躲过的灾难”。
毕加索的一切都属于绘画,“所有别的都要为绘画而牺牲,包括我自己。”包括他自己,更别说那些随时可以被替换掉的情人们了。
但是这些情人中,吉洛特是最独立又迷人的,她的作品为纽约现代美术馆、巴黎现代美术馆等知名的博物馆收藏,她举办过50多次展览,出版了12本书,1990年被法国文化部授予荣誉骑士勋章,2010年获得法国总统所授予的国家荣誉勋章——这是法国最高的艺术奖项。

▲罗伯特·卡帕在法国南部 Golfe-Juan 海滩所拍下的毕加索与吉洛特
1954年,毕加索认识了27岁的杰奎琳,也是他的第二任妻子,而毕加索已经73岁,她对毕加索言听计从,在家尊称毕加索为大师和主人。晚年的毕加索过上了离群索居的生活,专心创作,直到去世。
文|木小瓷
添加摩登斯基,拉你进群。

你还可以看看这些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进入摩登天空杂志微店
了解更多艺术圈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