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受到的性教育
查看话题 >隐私教育:你恰当引导了么?
隐私教育:你恰当引导了么?
最近和一些朋友聊起关于孩子的性教育问题,我也有一些想法要说。社会已经不是那个“谈性色变”的时代了,如今的我们对于孩子的性教育有更包容的态度,所以只是需要在方式方法上多注意一些就好了。
一、关于隐私教育
《亲亲孩子谈谈性》把对孩子的性教育改成隐私教育,帮助孩子建构隐私概念的基础,明确身体的界限,应该很符合父母们们的需求(特别是年轻父母们)。其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值得每一位父母好好学习:性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应该给予足够的尊重,保证其神圣的品性。在讨论性的问题时,对于孩子的提问要“有问才答”,给孩子符合其认知水平的回答,不能画蛇添足;说话的口气要平静,让孩子不紧张;解答要讲究技巧,让孩子从容应对;坦然接受孩子提出的身体上的各种问题,允许孩子从直接体验中获得成长的经验;既满足孩子探险的好奇,也帮助孩子隐私的确立。在隐私教育中,那句话真的很重要:记住,这是你的秘密,不要大声说出来,不要让别人知道了。还有一个提醒也很重要:那些孩子的问题,你恰当解答了么?
隐私教育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我的孩子在4岁左右就问我:“我是从哪里来的?”我会告诉他说“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记得有一次他继续问我“是不是像拉臭臭一样从屁屁里出来的”?我说“就是类似那样的方式”。孩子到5-6岁左右懂得更多的时候,又开始发问了:“他们说是爸爸妈妈一起生的我,怎么回事?”我说:“就是爸爸身上拿一根小小的骨头,放到妈妈的肚子里,然后慢慢就有了你。”孩子8岁多时,家里多了一个妹妹,他看到了妹妹的隐私部位,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哦,原来宝宝是从妈妈的那个地方出来的啊!”有一次我和孩子一起踢球,孩子踢出来的足球“击”中了我的隐私部位,我痛苦地蹲下来说:“坏了,不能再给你生弟弟或妹妹了。”孩子神秘地告诉我说:“爸爸,我知道你说的那根骨头在哪里了。”
二、从隐私教育到亲子教育:包容孩子,注意方法
面对孩子,家长都变得柔软,这是有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建立与孩子的连接。隐私教育其实是亲子教育中的组成部分,这个部分相对敏感,所以更要注重方式方法。首先是包容,不能因为孩子提出的问题不好回答而怪罪孩子;其次是“有问才答”,因为孩子的心智还未成熟,过多的知识孩子不容易接受,针对孩子的问题用一种他能接受的答案反馈他的提问,才能化解他对性的好奇和疑问;最后就是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提高,注重在生活的细节中为他提供必要的知识。
在亲子教育上,我们很难做到“刚刚好”,爱不是太多了,就是太少了;不是太严了,就是太松了。在教养的跷跷板上,父母和孩子经常一上一下,很难有一个合理的平衡。于是,孩子们总是觉得我们对他们的爱“不好”,我们则会觉得表现“不好”的孩子“不乖”。事实上,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才能让我们更贴近孩子的实际需求:我今天做的事情是不是给孩子起到了一个好榜样的作用?孩子提出的问题我恰当解答了么?我今天和孩子讲的道理有没有道理?孩子能接受我的观点么?他是不是还需要我更换一种方式去引导?等等。贴近孩子的需求,这样的亲近才能让孩子更加有安全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坚持不让步,才能给孩子建立明确的界限(让孩子更有安全感,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正确教养;孩子价值观的形成,需要父母的恰当引导。正确和恰当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教条,而是随着孩子心智发展的与时俱进。比如说孩子突然有一天指着你的“隐私”处问:“那是什么啊?”或者他突发奇想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如果不提前准备,到时候可能会给孩子一个误导性的认知。《亲亲孩子谈谈性》的书名就已经足够有吸引力了,对于那些不知道怎么和孩子谈论“性趣”的父母来说,这绝对是一本好书。它不仅告诉你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迎接孩子们突如其来的发问,还有很多有趣的回答能让你眼前一亮:原来还可以这么和孩子说。 2013-6-23写 2018-3-8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