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小记
回家这一年,也因为恰逢其缘,有机会让我跟着大姨学琴。刚开始只是打发寂寞,大姨指着家里那些乐器说,让我选一样。我在葫芦丝,琵琶,笛子,古筝中,想了想又想,最后大姨说,学古筝吧,入门较容易,声音柔和些,你刚学听声音烦躁会没耐心。我想,也好,正好我妈前段时间买了古筝,我也可以用上。随即就这么定了。
刚开始学时,是真的烦,坐在椅子上,手就开始动,先从认弦开始,我拿出用软件时记快捷键的记忆里,还可以,记下来了。但是像我这种五音不全的人,就算记,让我听,我也听不出哪个音是哪个音,我坐在椅子上,手一边“勾拖抹拖”一边心如死灰的想,大概我的音乐造诣也就止于此了。
开始时,我虽然心烦,但是为了争口气,因为半途而废的事情太多,怕家里又说我,就鼓着口气天天去。天天弹弦的时候,感觉真是枯燥无味,手里弹着弦,心也飞到四海八方去了。
慢慢下来,学了个短的不能再短的小曲子之后,我觉得我耐心已经上升到极限了,不知天高地厚的问大姨,我得什么时候能演奏啊。大姨说,还有很多很多没学呢,你现在连门都不算入。我把后背无力的陷下去,想,那得多久呀?
之后一个夏天,我断断续续的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就算去学了琴,回家也找借口不练,我家的古筝上落了一层厚厚的灰,我还在自我安慰,是家里灰太大了。
直到时间缓缓被我蹭过去,有次,在家突发奇想的,想弹琴,却发现弹不出什么来。第二天,我灰溜溜的去了大姨家,大姨笑着告诉我,她这两天一直在楼上弹琴,都没时间管下面的事。那一刻,我觉得很羞愧也很惊讶,原来比我厉害的人真的比我还努力。
那次,我决定好好学琴,一首小曲子一拍一拍的学,稳扎稳打的,当我断断续续的能照着谱子弹个大概时,大姨拿出琵琶来和我合奏,我跟着她找拍节,那时候,在大姨的小屋里,总能听见两个乐器合奏的声音,其中古筝声,还时对时错的,我渐渐摸索着去感觉音乐的美妙。
其实比起音乐,我更在乎的是它所带给我的虚荣,我总是装做不经意的跟别人说,“什么?出去玩?我没时间的,我要学古筝。”“啊,这个音乐你听见没有,我学的古筝弹更好听。”
“我大姨,我大姨可厉害了,专业弹古筝。”对,那段日子里我就是这么大言不惭的去和别人“透漏”我在学古筝这件事。
弹琴时,我把背挺的直直的,做出一副看起来“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想着自己是身入在丛林中,在高山巍峨间的“琴者”,十指在琴弦上来回拨动,弹出的乐声却并没那么悦耳。直到有次,我妈笑着跟被人说,这琴弹得不怎么样,这派头还挺足的。
我心里很沮丧,想着,这得什么时候能变成大师啊。弹琴时,越弹越心烦,我把手一放,跟大姨说,我这首曲子都弹了这么些天了,我已经全会了,我应该学点更难得了。大姨想了想,跟我说,琳琳,你不要着急,先歇会,我给你讲个孔子的故事吧。
我撅着嘴点了点头,大姨开始娓娓道来,“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习一首乐曲一段时间后,师襄子对孔子说:「你已学会了这首琴曲,可以进一步学点别的了。」孔子听了,回答说:「我还没有学到它弹奏的技巧啊。」孔子用心投入,练习一段时间后,师襄子便对孔子说:「你现在已经学会技巧了,那么可以学点别的了。」孔子回答说:「可我还没有了解曲子表达的意趣啊。」孔子继续专心练习一段时间,师襄子又对孔子说:「你了解了它的意趣,现在可以进一步再学点别的了。」但孔子依然回答说:「我还不晓得它是歌颂谁的啊。」孔子专心一致,每天弹奏,用心领会曲中歌颂的人物。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孔子有所深思,高高地站在一个高处,向着远方眺望说:「我已经知道它是歌颂谁的了,他长得有点黑,身材修长,有着广阔的胸襟,长远的目光,他眼光辽阔,囊括四方。若不是周文王,谁能如此啊!」师襄子听了,十分惊讶,立刻离开坐席来到夫子面前,两手交叉于胸前,表示敬意地说:「君子,真是无所不通的圣人啊,此曲的名字是《文王操》。”
大姨讲完,看着我说,琳琳,你明白了吗?其实琴人人都可以弹,曲子多弹几遍都能会,但是你要想弹好,弹精是需要你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一首曲子,你弹到,能感觉到曲子中的意义,作曲者的心境,那才是会弹了你懂吗?
我点点头,在那之后,我弹琴时,总是去感受这首曲子所表达的意境,如孟姜女,她的那种肝肠寸断的悲伤。如高山流水,高耸的山峰,淳淳的流水,跌峦起伏的山间美景。从此,我便知道了,一首曲子所能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拨动的音符,还有那无穷无尽的美景与故事。
左手压弦时磨破了皮,形成一层茧,我终于勉强算入了门。古筝声是很柔的,我感觉学琴之后自己整个人也变得柔和一些,也渐渐的,出于心底的喜欢,我比原来更主动是去练琴。
比起弹琴,我更喜欢听琴,一次,我坐在旁边美滋滋的听大姨弹完一首曲子时还意犹未尽,不禁问,大姨,你都弹了多久古筝了。大姨回忆起来,30岁那年学的,我今年50,感慨道,已经20年了。天呢,20年了。我对大姨肃然起敬,20年来能坚持不懈的做一件事情,这点,我一直很佩服大姨。我自以为很聪明的头脑动起来,问,大姨,你都有这资历了,为什么不开个班,带孩子,那多赚钱啊。大姨抚着琴说,不行,不敢误人子弟。我急了,问,为什么,我同学学了两年钢琴就要当钢琴老师呢,你怎么不能开呢?大姨说,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比我弹的好的人有很多,琳琳,你别看这一把琴,里面蕴含着很多精髓,当你越深入就会发现会的越少。
我点点头,大姨,你现在古筝多少级?大姨笑,没级。我说,啊?不会吧。大姨说,我学琴时已经30了,还能和一帮小孩一起去考级吗?我说,那以后人家问你古筝多少级你怎么说。大姨说,会就够了。停顿了一下,大姨装过身对我说,琳琳,你也是,你要记住,琴并不是赚钱的工具,我拜了这么多师,会弹的很多,但是弹好的却很少,琴是有灵性的,如果一个人学琴是为了索取,那他是弹不好琴的。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大姨的琴能弹的那样好。
我终于能心无杂念的坐下来练琴,也去看一些知名大师的演奏,也真的如大姨所说,越深入,越发现自己越什么也不是。但是,比起曾经,我觉得这时的我,是真的喜欢。无关利益,也无关虚荣,其实,弹琴本身就是个简单的事。
刚开始学时,是真的烦,坐在椅子上,手就开始动,先从认弦开始,我拿出用软件时记快捷键的记忆里,还可以,记下来了。但是像我这种五音不全的人,就算记,让我听,我也听不出哪个音是哪个音,我坐在椅子上,手一边“勾拖抹拖”一边心如死灰的想,大概我的音乐造诣也就止于此了。
开始时,我虽然心烦,但是为了争口气,因为半途而废的事情太多,怕家里又说我,就鼓着口气天天去。天天弹弦的时候,感觉真是枯燥无味,手里弹着弦,心也飞到四海八方去了。
慢慢下来,学了个短的不能再短的小曲子之后,我觉得我耐心已经上升到极限了,不知天高地厚的问大姨,我得什么时候能演奏啊。大姨说,还有很多很多没学呢,你现在连门都不算入。我把后背无力的陷下去,想,那得多久呀?
之后一个夏天,我断断续续的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就算去学了琴,回家也找借口不练,我家的古筝上落了一层厚厚的灰,我还在自我安慰,是家里灰太大了。
直到时间缓缓被我蹭过去,有次,在家突发奇想的,想弹琴,却发现弹不出什么来。第二天,我灰溜溜的去了大姨家,大姨笑着告诉我,她这两天一直在楼上弹琴,都没时间管下面的事。那一刻,我觉得很羞愧也很惊讶,原来比我厉害的人真的比我还努力。
那次,我决定好好学琴,一首小曲子一拍一拍的学,稳扎稳打的,当我断断续续的能照着谱子弹个大概时,大姨拿出琵琶来和我合奏,我跟着她找拍节,那时候,在大姨的小屋里,总能听见两个乐器合奏的声音,其中古筝声,还时对时错的,我渐渐摸索着去感觉音乐的美妙。
其实比起音乐,我更在乎的是它所带给我的虚荣,我总是装做不经意的跟别人说,“什么?出去玩?我没时间的,我要学古筝。”“啊,这个音乐你听见没有,我学的古筝弹更好听。”
“我大姨,我大姨可厉害了,专业弹古筝。”对,那段日子里我就是这么大言不惭的去和别人“透漏”我在学古筝这件事。
弹琴时,我把背挺的直直的,做出一副看起来“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想着自己是身入在丛林中,在高山巍峨间的“琴者”,十指在琴弦上来回拨动,弹出的乐声却并没那么悦耳。直到有次,我妈笑着跟被人说,这琴弹得不怎么样,这派头还挺足的。
我心里很沮丧,想着,这得什么时候能变成大师啊。弹琴时,越弹越心烦,我把手一放,跟大姨说,我这首曲子都弹了这么些天了,我已经全会了,我应该学点更难得了。大姨想了想,跟我说,琳琳,你不要着急,先歇会,我给你讲个孔子的故事吧。
我撅着嘴点了点头,大姨开始娓娓道来,“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习一首乐曲一段时间后,师襄子对孔子说:「你已学会了这首琴曲,可以进一步学点别的了。」孔子听了,回答说:「我还没有学到它弹奏的技巧啊。」孔子用心投入,练习一段时间后,师襄子便对孔子说:「你现在已经学会技巧了,那么可以学点别的了。」孔子回答说:「可我还没有了解曲子表达的意趣啊。」孔子继续专心练习一段时间,师襄子又对孔子说:「你了解了它的意趣,现在可以进一步再学点别的了。」但孔子依然回答说:「我还不晓得它是歌颂谁的啊。」孔子专心一致,每天弹奏,用心领会曲中歌颂的人物。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孔子有所深思,高高地站在一个高处,向着远方眺望说:「我已经知道它是歌颂谁的了,他长得有点黑,身材修长,有着广阔的胸襟,长远的目光,他眼光辽阔,囊括四方。若不是周文王,谁能如此啊!」师襄子听了,十分惊讶,立刻离开坐席来到夫子面前,两手交叉于胸前,表示敬意地说:「君子,真是无所不通的圣人啊,此曲的名字是《文王操》。”
大姨讲完,看着我说,琳琳,你明白了吗?其实琴人人都可以弹,曲子多弹几遍都能会,但是你要想弹好,弹精是需要你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一首曲子,你弹到,能感觉到曲子中的意义,作曲者的心境,那才是会弹了你懂吗?
我点点头,在那之后,我弹琴时,总是去感受这首曲子所表达的意境,如孟姜女,她的那种肝肠寸断的悲伤。如高山流水,高耸的山峰,淳淳的流水,跌峦起伏的山间美景。从此,我便知道了,一首曲子所能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拨动的音符,还有那无穷无尽的美景与故事。
左手压弦时磨破了皮,形成一层茧,我终于勉强算入了门。古筝声是很柔的,我感觉学琴之后自己整个人也变得柔和一些,也渐渐的,出于心底的喜欢,我比原来更主动是去练琴。
比起弹琴,我更喜欢听琴,一次,我坐在旁边美滋滋的听大姨弹完一首曲子时还意犹未尽,不禁问,大姨,你都弹了多久古筝了。大姨回忆起来,30岁那年学的,我今年50,感慨道,已经20年了。天呢,20年了。我对大姨肃然起敬,20年来能坚持不懈的做一件事情,这点,我一直很佩服大姨。我自以为很聪明的头脑动起来,问,大姨,你都有这资历了,为什么不开个班,带孩子,那多赚钱啊。大姨抚着琴说,不行,不敢误人子弟。我急了,问,为什么,我同学学了两年钢琴就要当钢琴老师呢,你怎么不能开呢?大姨说,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比我弹的好的人有很多,琳琳,你别看这一把琴,里面蕴含着很多精髓,当你越深入就会发现会的越少。
我点点头,大姨,你现在古筝多少级?大姨笑,没级。我说,啊?不会吧。大姨说,我学琴时已经30了,还能和一帮小孩一起去考级吗?我说,那以后人家问你古筝多少级你怎么说。大姨说,会就够了。停顿了一下,大姨装过身对我说,琳琳,你也是,你要记住,琴并不是赚钱的工具,我拜了这么多师,会弹的很多,但是弹好的却很少,琴是有灵性的,如果一个人学琴是为了索取,那他是弹不好琴的。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大姨的琴能弹的那样好。
我终于能心无杂念的坐下来练琴,也去看一些知名大师的演奏,也真的如大姨所说,越深入,越发现自己越什么也不是。但是,比起曾经,我觉得这时的我,是真的喜欢。无关利益,也无关虚荣,其实,弹琴本身就是个简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