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烹饪文献,分为三大类。
【1】概述

它们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珍宝,不但可借以考察中国古代全民族的生活方式,而且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烹饪的优良传统,发掘和创新食品具有极高的价值。用科学的方法整理、鉴别古代饮食经验。研究中国烹饪典籍,不仅可以发掘古菜、创造新菜,而且可以更好地发展我国食品科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2】分类
据当代烹饪史家研究,我国古代烹饪典籍,按内容,可分为三大类。
(1)第一类:食单、食谱、食品学(包括食疗)方面的著作。
(a)食单有:

《吕氏春秋.本味》中的商代食单
《楚辞.招魂》中的楚宫食单
隋代谢讽《食经》
唐韦巨源《烧尾食单》
宋虞宗《食珍录》
司膳内人《玉食批》
陆游《老学庵笔记》所录“宴金国人使九盏”
周密《武林旧事》载宋高宗《幸清河郡王第供进御宴节次》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记“六司百官食次”等。
(b)食谱有:

《隋书.经籍志》
《旧唐书.经籍志》
《新唐书.艺文志》年载《淮南王食经》等烹饪专著,几乎全部已佚。
现存的,为《礼记.内则》所记“八珍”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饮食部分,实为当今世界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食品科技百科全书
唐杨晔《膳夫经手录》
郑望之《膳夫录》《美食大全》
宋陈达叟《本心斋蔬食谱》
林洪《山家清供》
元倪瓒《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浦江吴氏《中馈录》
明刘基《多能鄙事》饮馔部分
无名氏《墨娥小录》饮馔部分
松江宋诩《宋氏养生部》
吴门韩奕《易牙遗意》
古杭濂《遵生八笺》中的《饮馔服食笺》
无名氏《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饮馔部分
清朱彝尊《食宪鸿秘》
李渔《用情偶记》饮馔部分
周亮工《闽小记》饮馔部分
袁枚《随园食单》
童岳荐《童氏食规》
李代楠《醒园录》
顾仲《养小录》
曾懿《中馈录》
黄云鹄《粥谱》
宋陈仁玉《菌谱》
僧赞宁《笋谱》
高似孙《蟹略》
傅肱《蟹谱》
明屠本畯《海味索引》
《闽中海错疏》
顾起元《鱼品》
清陈鉴《江南鱼鲜品》
郝懿行《记海错》
唐陆羽《茶经》
宋苏轼《酒经》
朱肱《酒经》
张能臣《酒名记》等。
(c)食疗专著,参见百度百科“中国古代食疗”条。
(2)第二类是饮食市场方面的资料。

有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吴自牧《梦梁录》、周密《武林旧事》,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清无名氏《如梦录》、李斗《扬州画舫录》、顾良《桐桥倚棹录》,近代《成都通览》,当代邓云乡《燕京乡土记》等。
(3)第三类为饮食掌故。

材料较集中的有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宋陶谷《清异录》、元无名氏《馔史》等。此外,《周礼》、《礼记》、《诗经》、《尚书》、《论语》等经典及诸子、汉赋、类书、字书中也有不少饮食资料。
至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竹简中的随葬食单,墓葬砖刻、壁画、石刻、帛画,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传世文物,皆是研究古代饮食经验,不可忽视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