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事史135——读边城
人总是会缺失掉一些回忆,但为这些过往所致的结果却是一直留存了。就像他很喜欢一些人,却始终无法搜寻到任何可以作为喜欢的理由,故又只能一直喜欢着……
周末的早晨是在几点小雨落下的声音里醒来的,虽说下定了决心要早起,但他还没完全免疫掉被窝的魔力,特别在这种可以逃避很多事情的周末,因此不经过几分挣扎是挣脱不开的。
想起旁边还有几页书没看完,他便把书放在枕上顺着书签翻了起来。对他而言,今天的故事是从“老船夫三人回到吊脚楼上去”开始,然后又匆匆地进入了下一章。“也是,那个年代连相互微笑都尴尬的两个人会在有他人的情况下能发生些什么?倒是笔者,笔者为何又对“鸭子”进行了描写,在这些文字里还不惜把“抓鸭子”作为这个故事开始的导火线,笔者不是最讨厌鸭子的吗?或者正是因为这个故事从抓鸭子引出故事主线让笔者觉得有所愧疚,故开始对鸭子怀恨在心?”,他一边翻着书一边想着,其实他也不知道沈从文是否真的讨厌鸭子,只是他感觉是这样,他认定事实也便是如此,“又或者只是单纯平时喜欢吃,而又对自己嘴馋产生了一丝罪恶感吧?”,他还对鸭子引发的问题随意思索着……
下一章,故事朝着“爱情”那边开始发展——“顺顺找媒上门为大佬提亲了”,但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关于山与河的故事,或者是一个“守船人”的故事,再多的爱情情节也只能算是旁景描写,就像那些寂寥的景色,那些火把,那些城边的河水,那些吊脚楼,那些黄昏一样。他又想笔者是在怎样的环境写的这些字,有没有点灯?那个时代有没有打字机?或者,笔者会不会写写停停,想想怎么处理两兄弟同时爱上一个小故事的情况……
“对于上一辈的老船夫,笔者打算让他更偏好大佬吧?毕竟二老得到的宠爱已经太多,无论是从身旁人那里还是笔者那里,甚至黄狗那里。但是又不能把原本的安排改掉,毕竟从一开始就把二老当成了故事爱情里的另一半描写了,如果让人这样眼睁睁看着笔者把翠翠分派给大佬,多少是会有点过早悲伤的,笔者大概又下不去手了,因为他还是更为偏好较为文艺的二老。”他这样想着,果然看到了故事里翠翠的犹豫,“的确,对于一个小女该处理人生大事的犹豫,旁人是不会说什么的,而对于如此开明的老船夫,也只会增加读者对他的爱慕”,但是故事还得发展,如果照这样发展,大老二老是必须为一个姑娘发生些什么的,这是毫无办法,无法控制的。“兄弟间不至于为了一个姑娘拔刀相向”——笔者大概是开始为下面做好铺垫了,以此和读者说明接下去并不会出现这些事情,“大概笔者认为这种争执如果导致了一些流血事件,那么人物就做不到足够质朴,配不上那些河边发生的故事,况且笔者也无法认可爱情比血浓于水的亲情更为可贵吧?但兄弟同时喜欢一个姑娘也是足够有趣的,照理需要写写”。于是笔者便让读者看到——大老外出了,死去了。
不知道淹坏十分是另外一种说法,但是总是觉得比另外的描述要好,“死去的人总是会被生者怀念的,大概如果找到了残骸,笔者又要花费笔墨让生者为死者多怀念些时日,而这无论对于读者,还是文中人都是极其残忍的,固然给了一个未能找到的结果最好,另一方面,也好增加点那人还活着的悬念,也可以轻轻地把悲伤放在日头下蒸发掉”,边看边想着,他又开始隐约感受到了其他些什么,从顺顺家人对老船夫的神态,以及老船夫和翠翠的对话,他知道老船夫已经慢慢开始变得多余了,书剩下的页数也不多了,他又想到了老船夫与过渡人发生的那些关于“金钱”的交易,他自我安慰着沈老先生会怜悯这个这个老船夫的。但是他也知道,如果不那样写,故事就到不了终点,他那拿起书角边沿的手开始有点颤抖了,他在犹豫要不要继续看下去……
他把书推下了枕边,趴在枕头上开始抽泣起来,他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即便笔者早早就开始对这一切做了铺垫,好让读者能预知并一点点地接受,但他依旧无法接受,就是无法接受,他认为“翠翠还太小了,而老船夫也是辛苦了一辈子,人怎么能这样说没就没了”,大概还想到了一些其他更为沉重的东西,他开始对这编故事的人产生憎恨,他本来就不知道为什么会喜欢这个人,而这时,对老船夫的爱已经显然比笔者的多出了许多。即便笔者非常慷慨地给小女该留下了一条黄狗和一群质朴和善的乡亲……
他不敢就这样轻易地放下剩下不多的故事,于是抹抹眼泪又开始翻动故事,他从手轻轻搓起了书页,显然那里只剩下一两页了,老船夫没了,故事大概也要结束了吧?“笔者为了把唯一一次的某些描写给老船夫,因此才不让人找到大老的尸骸吧?”不管怎样,笔者关于后事的描写已经匆忙了许多,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读者看的更为匆忙了。随后,笔者可能又觉得翠翠年龄还太小了,即便有一条黄狗也是不够的,故然又为给他安排一个新的祖父,而那些旧物也必然慢慢回来并且焕然一新。随着,笔者最后用了一句已经想出来很久,或者已经提前一两章想出的结尾,书本便重新合上了。
他原本还以为可以看到“翠翠坐在新婚娇子里,照例哭哭”的情景呢……
随后他便开始为了刚刚的举动——一个老男人,读书读到哭感到可笑,于是他开始在床上翻滚着大笑着,他又有点愧疚,担心怕有天会先被人知道这件事,于是在微信某群里发了这事,又紧接着发了个广播,最后干脆用第三人称把事情写成一个纯粹的故事,如果再取个有趣的名称或者再加一下夸张的额外时间,他原本是打算这样完全把自己区分出来的,但是他又不这样做了,他觉得这样太过幼稚了
于是,照例他又开始找新的书看,照例开始庆幸“这里没有别人”、“天已经放晴”之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