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和平的背后,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2018-03-04 作者 嘉荫
近两年,军旅题材的动作电影在大荧幕上异军突起。从《湄公河行动》到《战狼2》,再到今年春节档的票房黑马《红海行动》,无不创造着口碑好和卖座率高的双赢局面,并且也在网络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爱国潮。
很多网友喜欢拿这三部影片作比较,但我不想去评论它们在拍摄水准,效果呈现以及故事还原和创造力上孰高孰低。只是从一个观众的角度出发,谈一下观影感悟:
如果说,
看完《湄公河行动》,让我记住了身手敏捷,卧薪尝胆的彭于晏。
看完《战狼2》,让我记住了可单枪匹马,以一敌十的吴京。
那么,看完《红海行动》,我却只记住了一群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湄公河行动》在讲述着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战狼2》在高喧着 “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
而《红海行动》是在演绎着 “你眼前和平昌盛的背后,正有一群战士在为你负重前行。”
我们是中国海军,来带你们回家。
----- 2018最燃台词
《红海行动》是根据2015年也门撤侨事件改编的,主要讲述了蛟龙突击队在接到上级命令之后,在索马里海域外,非洲北部伊维亚共和国中营救一位被恐怖分子劫持为人质的女华侨的行动。
在此次行动中,这个共有八人的特种兵突击队,两死两残,剩余四人也全部负伤。影片给我们呈现的是血肉模糊,尸横遍野的沙场。没有 ”子弹穿林过,片甲不留身“ 的主角光环,也没有剑走偏锋和绝处逢生。它极力还原了子弹无眼,战争无情的真实局面。
在火箭炮,迫击炮,巡飞弹,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以及恐怖主义使用的惨绝人寰的汽车炸弹,等等一系列杀伤力巨大的战争武器面前,生命显得脆弱无比,不堪一击。那一车被炸得不成人形的尸体,那一堆被黄沙掩埋支离破碎的身躯。当副队长徐宏捡起带着婚戒的断指填补在逝者的手掌上时,画面悲痛苍凉。
记得影片里,庄羽对徐宏说,自己不是合格的蛟龙突击队队员。因为他觉得即便受过再多次的专业训练和无数次的实战演习,当面对真实的血腥残酷的战场时,也还会有些畏惧。但那种畏惧感与自己的生死无关,而是应了影片里的一句台词 “我不怕死亡,我怕的是没有任何办法。”是畏惧,在战争面前的无可奈何,怕辜负了心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队长杨锐在执行任务之前对记者夏楠讲,可以带她去执行任务,但她必须要完全服从命令。夏楠不解并质问他,你怎么就能确定你下的命令就一定是正确的呢? 其实我心底里也有同样的疑问,但后来有人同我讲了这样一句话,军人之所以要无条件的服从上级命令,是因为这样才能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争取到最大的胜利。战场不是竞技场,不逞个人英雄主义,团队协作和互相信任,才能让我方占据制高点,实现利益最大化。庄羽在生命最后一刻拖着残肢将通讯设备连接上,才得以保全整队未葬身于沙海,李懂在顶着枪林弹雨以自身为饵牵制住敌人的火力,才让顾顺有机会重伤对方的狙击手。在这场8对150多战役中,也是因为其他人服从杨锐下达的每一个命令,才将伤亡减至最小化。
影片结束后,很多人都在问,为了救一个人,搭上这么多人的生死,值得吗?我不知道,一直觉得这个问题根本就不会存在一个能令人满意的答案。只能用舰长高云的一句话来回答,“我们要让恐怖分子知道,一个中国人都不能伤害。”
所以心中牢记那句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的解放军们,拼尽全力要带你们回家。
和平,限制了我们对于战争的想象。
《红海行动》的主要拍摄地点是摩洛哥。而我对于这个位于非洲西北部的国家 的认知缘于大学时的一篇课文,题目是《马拉喀什见闻》。文章里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以下两段话:
As the corpse went past the flies left the restaurant table in a cloud and rushed after it, but they came back a few minutes later.
一具尸体抬过,成群的苍蝇从饭馆的餐桌上嗡嗡而起追逐过去,但几分钟过后又飞了回来。
No gravestone, no name, no identifying mark of any kind.
The burying-ground is merely a huge waste of hummocky earth,like a derelict building-lot. After a month or two no one can even be certain where his own relatives are buried.
不立墓碑,不留姓名,什么识别标志都没有。
坟场只不过是一片土丘林立的荒野,恰似一片已废弃不用的建筑场地。一两个月过后,就谁也说不准自己的亲人葬身何处了。
文字传递给读者的是一股刺鼻难闻的尸体腐烂的腥臭气,很难想象这个白骨森森,尸不裹体的马拉喀什是摩洛哥的第三大城市。
生长于充满战争国家的人们应该是很难形容何为家乡,何为希望吧。在他们面前,每天睁开眼就是要面对生与死的较量。
“人救了,家没了。” 这是电影里徐宏救下那个脖子上戴着炸弹的阿拉伯平民父亲时说的话。也许在连绵不断的战争面前,他们的家园从未完整过。
他是一名年仅4岁的叙利亚小孩,他误把相机的长镜头当成枪口,所以跪地举起双手,以示投降。战争面前,不分年纪,不分性别。
《红海行动》电影中,石头既是铁骨铮铮即便失去半边脸还在杀敌的战士,也是私下里爱吃糖果的大男孩。佟莉是队里唯一的女性,更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出色女机枪手。
当恐怖分子拿孩子的生命逼迫平民父亲去当汽车炸弹,父亲眼中透漏的恐惧感和无助感,令人悲痛不已。
中东地区,常年战火不断。石油资源,战略要地,和宗教问题致使这些国家内战,外战从未真正停止过。政府倒台,叛军绞杀,恐怖主义等等谈之叹息,闻之色变的消息充斥在难民的周围。有时候,对于生活在战火中的人们,死亡并不比活着令人悲哀。
五星红旗下的骄傲
利比亚撤侨,尼泊尔撤侨,也门撤侨等等近几年来我国大规模的成功撤侨活动,让世界公民震惊和羡慕中国军方能及时展开救援工作的强大力量,也让海外华侨因为祖国而感到无限自豪。我无法感同身受当中国公民被接回祖国亲吻大地时的热泪盈眶,但十分理解他们得到安全保护后的欣喜若狂。所以,当耳畔听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这样充满主旋律的电影台词时,心底里会油然而生一种生于中国的幸福感,会感恩和致敬那群一直坚守岗位,负重前行的最可爱的人们。
![]() |
近两年,军旅题材的动作电影在大荧幕上异军突起。从《湄公河行动》到《战狼2》,再到今年春节档的票房黑马《红海行动》,无不创造着口碑好和卖座率高的双赢局面,并且也在网络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爱国潮。
很多网友喜欢拿这三部影片作比较,但我不想去评论它们在拍摄水准,效果呈现以及故事还原和创造力上孰高孰低。只是从一个观众的角度出发,谈一下观影感悟:
如果说,
看完《湄公河行动》,让我记住了身手敏捷,卧薪尝胆的彭于晏。
看完《战狼2》,让我记住了可单枪匹马,以一敌十的吴京。
那么,看完《红海行动》,我却只记住了一群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湄公河行动》在讲述着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战狼2》在高喧着 “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
而《红海行动》是在演绎着 “你眼前和平昌盛的背后,正有一群战士在为你负重前行。”
![]() |
我们是中国海军,来带你们回家。
----- 2018最燃台词
《红海行动》是根据2015年也门撤侨事件改编的,主要讲述了蛟龙突击队在接到上级命令之后,在索马里海域外,非洲北部伊维亚共和国中营救一位被恐怖分子劫持为人质的女华侨的行动。
在此次行动中,这个共有八人的特种兵突击队,两死两残,剩余四人也全部负伤。影片给我们呈现的是血肉模糊,尸横遍野的沙场。没有 ”子弹穿林过,片甲不留身“ 的主角光环,也没有剑走偏锋和绝处逢生。它极力还原了子弹无眼,战争无情的真实局面。
在火箭炮,迫击炮,巡飞弹,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以及恐怖主义使用的惨绝人寰的汽车炸弹,等等一系列杀伤力巨大的战争武器面前,生命显得脆弱无比,不堪一击。那一车被炸得不成人形的尸体,那一堆被黄沙掩埋支离破碎的身躯。当副队长徐宏捡起带着婚戒的断指填补在逝者的手掌上时,画面悲痛苍凉。
记得影片里,庄羽对徐宏说,自己不是合格的蛟龙突击队队员。因为他觉得即便受过再多次的专业训练和无数次的实战演习,当面对真实的血腥残酷的战场时,也还会有些畏惧。但那种畏惧感与自己的生死无关,而是应了影片里的一句台词 “我不怕死亡,我怕的是没有任何办法。”是畏惧,在战争面前的无可奈何,怕辜负了心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队长杨锐在执行任务之前对记者夏楠讲,可以带她去执行任务,但她必须要完全服从命令。夏楠不解并质问他,你怎么就能确定你下的命令就一定是正确的呢? 其实我心底里也有同样的疑问,但后来有人同我讲了这样一句话,军人之所以要无条件的服从上级命令,是因为这样才能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争取到最大的胜利。战场不是竞技场,不逞个人英雄主义,团队协作和互相信任,才能让我方占据制高点,实现利益最大化。庄羽在生命最后一刻拖着残肢将通讯设备连接上,才得以保全整队未葬身于沙海,李懂在顶着枪林弹雨以自身为饵牵制住敌人的火力,才让顾顺有机会重伤对方的狙击手。在这场8对150多战役中,也是因为其他人服从杨锐下达的每一个命令,才将伤亡减至最小化。
![]() |
影片结束后,很多人都在问,为了救一个人,搭上这么多人的生死,值得吗?我不知道,一直觉得这个问题根本就不会存在一个能令人满意的答案。只能用舰长高云的一句话来回答,“我们要让恐怖分子知道,一个中国人都不能伤害。”
所以心中牢记那句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的解放军们,拼尽全力要带你们回家。
![]() |
和平,限制了我们对于战争的想象。
《红海行动》的主要拍摄地点是摩洛哥。而我对于这个位于非洲西北部的国家 的认知缘于大学时的一篇课文,题目是《马拉喀什见闻》。文章里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以下两段话:
As the corpse went past the flies left the restaurant table in a cloud and rushed after it, but they came back a few minutes later.
一具尸体抬过,成群的苍蝇从饭馆的餐桌上嗡嗡而起追逐过去,但几分钟过后又飞了回来。
No gravestone, no name, no identifying mark of any kind.
The burying-ground is merely a huge waste of hummocky earth,like a derelict building-lot. After a month or two no one can even be certain where his own relatives are buried.
不立墓碑,不留姓名,什么识别标志都没有。
坟场只不过是一片土丘林立的荒野,恰似一片已废弃不用的建筑场地。一两个月过后,就谁也说不准自己的亲人葬身何处了。
文字传递给读者的是一股刺鼻难闻的尸体腐烂的腥臭气,很难想象这个白骨森森,尸不裹体的马拉喀什是摩洛哥的第三大城市。
![]() |
生长于充满战争国家的人们应该是很难形容何为家乡,何为希望吧。在他们面前,每天睁开眼就是要面对生与死的较量。
“人救了,家没了。” 这是电影里徐宏救下那个脖子上戴着炸弹的阿拉伯平民父亲时说的话。也许在连绵不断的战争面前,他们的家园从未完整过。
![]() |
他是一名年仅4岁的叙利亚小孩,他误把相机的长镜头当成枪口,所以跪地举起双手,以示投降。战争面前,不分年纪,不分性别。
![]() |
《红海行动》电影中,石头既是铁骨铮铮即便失去半边脸还在杀敌的战士,也是私下里爱吃糖果的大男孩。佟莉是队里唯一的女性,更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出色女机枪手。
![]() |
当恐怖分子拿孩子的生命逼迫平民父亲去当汽车炸弹,父亲眼中透漏的恐惧感和无助感,令人悲痛不已。
![]() |
中东地区,常年战火不断。石油资源,战略要地,和宗教问题致使这些国家内战,外战从未真正停止过。政府倒台,叛军绞杀,恐怖主义等等谈之叹息,闻之色变的消息充斥在难民的周围。有时候,对于生活在战火中的人们,死亡并不比活着令人悲哀。
五星红旗下的骄傲
![]() |
利比亚撤侨,尼泊尔撤侨,也门撤侨等等近几年来我国大规模的成功撤侨活动,让世界公民震惊和羡慕中国军方能及时展开救援工作的强大力量,也让海外华侨因为祖国而感到无限自豪。我无法感同身受当中国公民被接回祖国亲吻大地时的热泪盈眶,但十分理解他们得到安全保护后的欣喜若狂。所以,当耳畔听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这样充满主旋律的电影台词时,心底里会油然而生一种生于中国的幸福感,会感恩和致敬那群一直坚守岗位,负重前行的最可爱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