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
跟往常的周末一样,8:30的闹铃打断我睡懒觉的意图。洗漱完毕,一边伴着窦文涛老师的“圆桌派”,一边化着每日例行的争取不丑的妆。收拾好后,带着“珍珠港”Tennessee 浪漫且悲壮的音乐,将时间感切换成周末模式……
同一家书店,同一种口味的咖啡,因害怕慵懒的时间不知不觉带走所剩不多的英语积淀,故重拾少儿英语原著读物《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
“哈利”的魔力,除了为我们打开一扇神奇的魔法大门,也会潜移默化地刺激这个魔法世界与现实世界、个人经历或认识的联系。
很多人会好奇且享受地从J·K·罗琳文字里营造“哈利”的魔法世界,是否也会觉得当今数字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化的现代社会,正在以魔法化的形式存在并发展着。
回想我今日完成的从家到书店的位移,期间发生的行为:在地铁站数字模拟化的消费方式;在面包店实现的“数”物交换;在商场里通过简单的数字指令,完成了从一楼到四楼的垂直空间转移;在书店咖啡点再次启动“魔法按钮”,轻易完成了一桩39元交易;在书店座位上利用wifi密码开启网络世界之门……
这样的生活被我们习惯着,很少主动意识到它的“魔法性”,那一个个按钮、那一次次指令,无不是我们召唤魔法的咒语,实施了咒语所带来的魔法,便是高度数字化、算法化后的便捷,它是跨越式的、迅速的、全球范围的。
如此一想,我们每个人都是魔法师;当今社会就是我们的霍格沃茨;手机是我们的魔杖;社会压力教会我们的情绪管理,是我们的隐身衣……在我们的魔法世界里,也会有霸凌事件:社会资源会往资源富裕方流动的导向性;资源富裕方总有塑造阶级化的拥簇者;资源富裕方对资源相对匮乏方不公平的惩罚,很容易被一笔带过。我们的魔法世界,有两条并行效果相反的主线:我们有好的魔法,能给自身带来便利,甚至有利于社会生活;当然,根据事物的对立性,我们也有坏的魔法,用损害公共利益为代价谋求自身的利益。
现实生活中总能找到“哈利”魔法世界的参照物,可能也是因为“哈利”创作人来自“现实”魔法世界。
尤其令我感叹的是“手机”魔杖威力之大、作用之迅速。其背后会有怎么样的技术、信息、人力的支持,每一次魔法的实现,信息因子在怎样的网络中进行如何的流动、交互,主观感觉信息因子能以秒速,甚至是更微观的效率单位,经历什么样的跋山涉水,最后实现了将人类意念转化成实际输出……惊叹背后强大的信息技术的支持。
同样根据对立思想,任何性质的事物都会有两条力量相当的主线,互为抗衡。在惊叹并习惯于信息社会带来的庞大且快速输出的同时,是否也在孕育着力量相当的“黑天鹅”?(早些西方社会共同认知:天鹅是白色的,直到有一天发现一只黑色的天鹅,对当时西方社会认知的挑战和冲击是直接毁灭性的)面对我们每天使用的“手机”魔法,或者利用魔法实现的强大作用,是否有一天会以黑魔法形式反作用到我们身上?
反思健全、便捷的银行借贷形式,在现代青年支付能力和消费观念都不够成熟的时候,提早教会现代青年一种“花未来的钱”的消费“魔法”,用数据手段给现代青年做“现在我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的洗脑,这样的消费认识,若管理不善终将会变成一种黑魔法。
所以,无论现代社会的魔法多么吸引人,每个魔法师都要有预防“黑天鹅”的意识,培养自身反洗脑能力,在允许权利欲望燃烧的同时,要善于管理欲望,切勿走火入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