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3.2
2018.3.2 一 书籍相关 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 P64-P78 二 主旨提取 1.公共领域应该和私有领域一样,受到同样的重视,它的功能、作用不仅面对私人,也面对整体的城市和社会,而不仅仅是私有领域的“剩余空间”。 2.作为建成环境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已经建成的环境---已经发展出的时代思想,由公共空间来体现。 3.私有空间的公共可进入性优化原理:加强内外部的关联,减弱建筑体和街道空间的绝对对立,使其更紧密的结合,从而使部分的私有领域更容易为公众所进入。 三 重点原文 1.如果说住宅是私有领域的话,街道就是公共领域。对于住宅和街道给予同等的重视,意味着不仅仅把街道作为住宅与住宅之间的剩余空间,而是作为一个基本的补充要素,从空间上细致地加以组织,使得街道除了机动交通外,还能服务于更多的目的。 2.工业发展和工业革命打开了一个巨大的新市场。生产的加速、大型化和销售体系,导致了如下建筑的创建:百货公司、博览会场、室内市场、,当然还有公共交通网络的建筑物,如火车站、地铁站以及随之发展起来的旅游业。 3.(玻璃廊道)由于有了玻璃顶,这些高大长条形且顶部采光的廊道,给人一种内部的感受。因此,它们同时即是内部,也是外部。内部和外部有着如此强烈的相互关联,以至于你无法分辨是在一座建筑物的内部抑或在两座建筑物之间。 4.玻璃顶廊道的概念,代表一种新的可进入性体系的原则。依据这一原则,公共和私有之间的界线得到转换,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被消除,以致部分的私有领域更容易为公众所进入。 四 对主旨的回应 1.这确实给我有些启发,更注重场地的运用而不只是只关注建筑的布局,结合寒假做的一个例子,也就是那个名人的文化馆,子乔老师的方案建筑和周边剩余场地形成的院子的关系这个建筑原则体现得很棒,还有挤压形成空间的手法也结合了这个建筑原理。(方案在图一) 2.公共空间体现时代思想,EMMM,我想到了新区的东方广场,平常是作为参观者的集散和情侣的约会地点或是个人休闲的地点,但主要的作用还是提供给学生活动吧,迎新晚会,歌唱比赛都是在那举行,我想想,后面是美丽的湖面,顺着地形做的阶梯式下落提供观赏空间,还有那个柔性有张力的顶棚,确实给人一种青春飞扬,美丽人生的空间感受,有着大学校园的精神蕴含在里面,很棒。(图二) 3.我觉得这个概念确实无比重要,书的前面也着重介绍了这个原则以及运用(但我懒得总结了),结合实际,我觉得我家(商业住宅十五层)外面的楼梯间空间就像是一坨SHI,实在是太冷漠太死板了,(还有那根本没人去的社区绿地),再看一下别人家的楼梯间,即使这样做是最省钱,最符合结构要求的,但真的没有一点设计调整的余地吗?这值得思考。 五 我的想法 啊第一次做这个,花的时间太久了,压缩了我的抄绘时间,当然也有所收获,希望下次能更有效率的做这个吧,无论有什么想法,欢迎在下面评论,一起交流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