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重型猎鹰送特斯拉升空, 他的梦想是真正的星辰大海!

2018.2.7 1:15 更新:SpaceX 宣布发射时间推迟到 3:20。 2018.2.7 2:10 更新:发射时间推迟到 4:05。 2018.2.7 2:50 更新:发射时间推迟到 4:45。 2018.2.7 5:00 更新:4:45 准时发射,成功!
经过几轮推迟,最终在北京时间 2 月 7 日凌晨 4 点 45 分,目前全世界运载能力最强的超级火箭——SpaceX 猎鹰重型火箭顺利发射,在直播的见证下异常完美的圆满成功。
虽然中芯级火箭在回收过程中坠毁,偏离目标约100千米。目前三个回收助推器只有一个正常工作。但两枚助推器成功返回和跑车被发射进太空,让这次发射已经足够成功。

在一些媒体看来,这枚火箭的成功发射已经令人类“登陆和殖民火星”的梦想变得越发现实起来,重返月球更是不再话下……
但比起这些噱头,真正让我们中国人震惊的是:我们国家不仅目前根本没有这种量级的火箭,而且我们距离造出这种量级载荷的火箭还要大概10年之久——更重要的是,我们国家要拼命追赶的居然还是美国的一家私人企业……
说得再直白一点,这次美国人是用纯粹的实力告诉了我们中国人,为啥他们仍然是全世界最强的国家,以及我们与他们的差距还有多么巨大……

01.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最强火箭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全世界的目光都对准了美国宇航局的肯尼迪发射中心,因为美国目前最牛X的私人宇航公司SpaceX,在这里发射了一枚可以【完全碾压】目前全世界所有火箭的超级重型运载火箭——“猎鹰重型”。



SpaceX 发布了一个火箭的演示视频,包括一系列发射流程以及芯级火箭脱离返航的过程。背景音乐是 David Bowie 的《Life on Mars》,情怀也是大大的。看视频:


尽管在发射之前饱受专家质疑,就连埃隆·马克斯( Elon Musk )自己也说只要火箭别炸在发射架上,就算是成功了。但猎鹰重型火箭依然发射成功了。
他们曾经这样失败过(2016年9月1日,Amos-6爆炸事故)

也曾经这样失败过(2015年7月,CRS-7解体事故)

还有这样(回收失败)

ABS-2A和Eutelsat 117 West B一箭双星任务,回收失败

还还有(2015年初,Jason-3任务后回收失败)

这家公司曾经被无数的“专家”嘲笑过,也被无数的网友谩骂过,但这家公司终于坚持到了成功的一天。或者说,一个男人从公司创办伊始吹了17年的牛,今天终于成真了。

图丨FAA 发给 SpaceX 的发射许可

图丨马斯克现场接受采访
这无疑是今天科技圈最大的新闻,因为对于美国航天业来说,猎鹰重型火箭的成功发射意味着在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人又一次有了将宇航员带入太空的能力,无需再依赖俄罗斯飞船。而另一方面,作为目前世界上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猎鹰重型火箭的运载能力是目前最大火箭的两倍,它的成功发射意味着人类探索太空的一个新开端。

它未来的可能性将会更多,包括可以向火星和其它星球发送货物、登陆器等。SpaceX 公司方面也表示将在未来某个时候提供付费载人服务——提供送人上火星服务的公司已经不只一两家了,而 Musk 和他的公司看起来最接近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SpaceX 公司 CEO Elon Musk 给接驳船命名为“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这艘接驳船将航行在大西洋中,等待接收脱离后的芯级火箭。这大概就是极客们的浪漫了吧。


02.为什么 Elon Musk 的重型火箭如此重要?
在了解猎鹰重型火箭之前,有必要知道些相当重要的背景知识。
1969 年 4 月在耗资巨大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行将结束之际,沉溺在太空探索激情中的 NASA 认为需要建设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1972 年 1 月“航天飞机”设计方案诞生了。从 1981 年到 2011 年,航天飞机在 30 年的服役时间里为太空探索增加了动力,但也暴露了相当多的问题,成为了最让人类难以割舍的鸡肋。

“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空间站对接

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时发生爆炸
美国政府在奥巴马上台之后叫停了新的登月计划,开始将太空探索的目光投向火星,对于服务于近地轨道的航天飞机来说已经没用武之地。
航天飞机的事故率非常高,美国的5架航天飞机中,有2架在执行任务时候发生了爆炸、解体,有14位宇航员为此丧命。5 架航天飞机,每架研发费用20亿美元,总共发射一百多次,每飞行一次费用高达5亿美元,返回后还要进行大量费时费力的检修,这让美航天局的财政不堪重负。

NASA早期低估了航天飞机的发射费用,现在每次发射约1万美元/斤
后来奥巴马政府宣布了新的航天计划,提出砍掉由前任总统布什推出的旨在重返月球的“星座计划”,将深空探测推进到新的领域:载人飞往小行星继而登陆火星。而美国政府也表示在航天飞机退役后,将鼓励各类私人公司建造和发射多种航天器。美国宇航局甚至有意租用私人飞船将宇航员送入太空(国际空间站),以便节约经费,开展更为“尖端”的外太空探索活动。
这时,Elon Musk 和他的航天梦想就显露了出来。

03.猎鹰重型火箭厉害在哪儿?
2011 年 4 月份,Elon Musk 对外公布了猎鹰重型火箭的研发意图,要知道,在那个时间节点,Elon Musk 还没能在硅谷封神,特斯拉还是个仅发布过一辆改装纯电动莲花跑车的“PPT 造车公司”。

重型猎鹰的构想在当年看上去就像是痴人说梦,直到今天这辆载着特斯拉跑车的重型猎鹰成功发射,才算是正式证明了 SpaceX 在航天业中的绝对技术实力以及极具前景的未来。
Falcon Heavy 可以看作猎鹰9号的套装版,将两枚一级火箭固定到一枚可捆绑的猎鹰9号火箭上,三枚一级火箭共计27台以煤油为燃料的梅林发动机(Merlin 1D),可提供510万磅的推力。火箭发射时产生的推力超过 225 万公斤,大约相当于18架波音 747 飞机产生的推力总和,能把 6.35 万公斤的货物送入轨道。

而这第一次试飞,可以说是相当浪漫且充满象征意义,因为 Elon Musk 说:“通常新火箭在试飞时使用的都是混凝土或者铁块做成的模拟负载,那样做似乎非常无聊!因此我们决定发送一些不寻常的东西上太空,找找感觉!”

于是 Elon Musk 的小目标就是用将近 1 亿美元的发射成本,送一辆目前价值将近 100 万人民币的特斯拉 Roadster 跑车上火星轨道。而随着这次发射成功,Elon Musk 这辆循环播放大卫·鲍威(DavidBowie)的经典歌曲《太空怪人》(Space Oddity)的特斯拉,将会成为太空中的第一辆跑车,永恒停留在浩瀚星空中。

今天的高光时刻显然是 SpaceX 卧薪尝胆多年换来的。这家私人公司从成立至今体会了太多的失败和外界的冷嘲热讽,成长为了目前发射能力最强的私人航空公司,也成为了美国航天业的未来。
大约十年之前,SpaceX 公司首款产品“猎鹰 1 号”火箭在历经了 3 次失败之后发射成功成功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猎鹰 9 号成为了目前整个公司最受 NASA 欢迎的产品,承担为空间站运送补给的任务。在最近的 2017 年,SpaceX 总共完成了 18 次的发射,约占全球发射总量的五分之一,比肩中国全年的发射总数。

重型猎鹰厉害的地方在于,它远比政府或其它民营公司制造的火箭便宜,每次发射只需大约一亿美元。航天总署、军方、其它国家政府和人造卫星制造商都将成为 Elon Musk 的潜在客户。更重要的,重型猎鹰将成为spacex公司火星殖民的很大一部分,将在计划前期向火星发射大量物资,包括第一艘登陆火星的实验红龙·。

SpaceX的红龙飞船在火星上着陆的想象图。图片来源:SpaceX

SpaceX的红龙飞船在火星上着陆的想象图。图片来源:SpaceX
根据 SpaceX 现有的产能,Musk 表示猎鹰重型可以在每3 到 6个月之内完成一次发射。“不管需求是什么,我们都能满足。” 如果真的如 Elon Musk 所言,SpaceX 的效率已经可以超过全球其他所有的火箭研制公司了。
“猎鹰重型”火箭发射精彩全过程
并且对于 SpaceX 而言,重型猎鹰的成功发射其实为 SpaceX 制造更强大火箭提供了可能性。Elon Musk 称之为 BFR,翻译过来就是 Big Falcon Rocket。简单的说,BFR 的设计原型是一个可重复使用的一级助推器加上一个重复使用的顶部飞船。这套方案将令 BFR 比重型猎鹰拥有更大推力的前提下具备更低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其发射的周转时间将实现以小时计算而不是以天来衡量。

04.比马云还要敢想敢干的美国最牛企业家
是的,说起 “猎鹰重型”的成功,就不能不提这枚火箭背后的那家美国私营企业SpaceX,以及这家公司的老板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其实,咱中国人对于这个美国企业家并不陌生,因为不少中国大城市的马路上已经纷纷出现的昂贵又帅气的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就是马斯克缔造的。


不仅如此,他还与另一个不少中国人都很熟悉的东西有关:网络在线支付平台。
如今,支付宝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网络支付平台——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数十年前当网络支付平台刚开始在全球走红的时候,引领风头的可并不是马云的支付宝,而是马斯克参与缔造的Paypal!甚至于国内外有不少人都认为中国的支付宝是“模仿”马斯克的Paypal而来的。

不过,与马云相比,同样玩支付平台的马斯克却有着一颗“理科男”的内心。
在通过Paypal发家后,马斯克很快将大笔资金投入到了他更喜爱的科学技术领域,一边搞出了特斯拉电动汽车,一边则成立了今天成功发射了“猎鹰重型号”超级火箭的SpaceX宇航公司,开始实现他探索宇宙的梦想。

而且公开资料显示,马斯克起初并没有得到过任何美国官方机构的帮助,他从一开始走的就是纯粹的商业路线:起初先是想从欧洲和俄国人那里买个廉价火箭用,但后来发现对方要价都太高,于是他便成立了SpaceX公司自己做火箭,而且他还要做完全可以商业化推广、价格亲民、成本低廉的“火箭”,要让更多的人可以实现探索宇宙的梦想。

05.可在美国,一个私人公司真能做火箭吗?他哪儿来的人才呢?
这里就要提一下当年美国和前苏联的太空争霸历史了。我们都知道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在我们新中国刚刚建立,工业化才刚刚起步时,人家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就已经开始用火箭把宇航员往太空中送了。其中在60年代末期,美国人甚至研发出了今天都还没有任何国家能超越的“土星5号”超级重型火箭,其载荷比今天的“猎鹰重型号”还要多出近一倍,并成功把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等人送上了月球。

于是,这起步极早且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已经达到惊人高度的美国航天业,自然也给今天的美国培育了大量的航天人才以及可供民间企业使用的丰富航天资源。
而马斯克也成为了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受益者,在SpaceX于2002年成立后,他迅速网罗了一大批拥有丰富航天科技经验的人才,比如他的副手汤姆·穆勒(Tom Mueller)。

说起来也有趣,这位穆勒先生原本是给美国官方的宇航局(NASA)打工的,在NASA的一家供应商担任火箭引擎的工程师。然而,由于体制原因,他原本参与的一个“低成本火箭引擎”国家级项目被当时新上台的美国总统小布什给“砍”了。结果这位动手能力极强,甚至能在自己家里就造出小型简易火箭引擎的工程师,就这样被马斯克招揽了过去,成为了今天SpaceX公司的灵魂人物,为马斯克的公司打造出了今天成功令“猎鹰重型”火箭升天的梅林引擎。

图丨发射现场
不过,罗马也并不是一天建成的。在“猎鹰重型”成功的道路上,马斯克和穆勒等人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乃至不少失败的代价。尤其是马斯克今天之所以能让绑着27个梅林引擎的“猎鹰重型”顺利升天,打破了之前所有人对这一结构稳定性的强烈担忧,正是因为他的团队过去10多年来都在努力做好的一件事:不断完善梅林这款火箭引擎以及围绕该引擎而打造的核心产品 “猎鹰9号”火箭,并随着技术的成熟而不断降低成本。
是的,马斯克的团队10多年来的投入和精力,只是为了把一款火箭做精,把一个引擎做强。
于是,他们不仅实现了今天在“猎鹰重型”上的成功,他们的“猎鹰9号”火箭更是成为了目前全世界成本最低廉,性能也最为稳定可靠的火箭,也因此成功占据了目前全世界火箭商业发射市场的绝对份额,几乎把原本占据市场主流的欧洲和俄罗斯全都挤了出去!

不仅如此,马斯克的团队还在3年前就在全世界率先实现了火箭“回收”的技术,让以往发射后就彻底废掉的、但造价极为昂贵的火箭推进器等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定向回收并再次利用,从而“颠覆性”地解决了火箭发射最主要的成本问题。
于是,当今天美国官方的宇航局NASA还在为研发经费发愁的时候,纯商业运作的SpaceX却混得“风生水起”,结果反倒是NASA需要找SpaceX寻求帮助了。
美国科技新闻网站The Verge.com就报道说,一旦“猎鹰重型”火箭成功,NASA今后很可能会在重返月球方面寻求与SpaceX的合作,因为虽然 NASA目前也在研制自己的新一代登月重型火箭,而且载荷要比“猎鹰重型”强出不少,但发射成本却是“猎鹰重型”的10倍之多,所以一旦“猎鹰重型”像“猎鹰9”一样在技术上变得更加稳定,商业的运作上也成熟起来,NASA很难不对其心动。

06.逆天的营销
不过,比起与NASA合作,让自己的“猎鹰重型”火箭能够像“猎鹰9”那样成功变现,给公司带来商业化的收益,才是马斯克更关心的。
所以,早在这次发射前,同样极具商业头脑的马斯克就已经在为他的这款新型火箭谋划出了一个“一石二鸟”的营销套路。
何谓“一石二鸟”呢?原来,马斯克居然是把自己的一辆特斯拉跑车塞到了火箭里,并打算用火箭把这辆轿车送上火星轨道!

图丨特斯拉跑车镜头
这个极为疯狂也极具想象力的营销也就意味着,“猎鹰重型”成功发射,等于是同时给自己的两个公司的产品都打了广告。而且让跑车进入火星轨道并绕着火星“飞驰”,还透露出他下一步打算对公众开放“宇宙观光”的计划,甚至未来打算让人们坐他的火箭前往火星去寻找新生活的“野心”!

这次发射还留了不少有趣的细节,比如这次搭载的 Roadster 上还放了一位航天员形象的人偶,车里还会播放 David Bowie 的《Space Oddity》。届时一辆红色的特斯拉跑车将驰骋在浩瀚的宇宙中,这本身就是一件够美妙浪漫的事。

特斯拉的红跑车里面坐着一个叫Starman的假人,穿着太空探索公司的新宇航服,车里放着一本《银河系搭便车指南》
其实,我们并不是多么推崇某一家公司,
而是致敬那些勇敢无畏的创新者。
献给每一位勇敢创新的工程师们!
排山倒海的欢呼声!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END -
Lalu Life
涵碧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