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机械化部队如何高原作战 作者:东进
纯文字版如下(注意红字部分):
装甲机械化部队如何高原作战
作者:东进
综合网络等各种媒体报道可以看出,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在高原高寒地区作战的基本任务是坚守边境要点,迟滞对方进攻,恢复边境态势或为反击作战创造有利条件,实施纵深机动反击作战,歼灭入侵之敌,扭转战局,在有利条件下乘势收复被占领土,改善边境态势。为完成上述基本任务,在作战运用上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强调快速机动
强大的机动能力是装甲机械化部队的重要特点。由于高原高寒地区地理条件的限制,平时我军在高原高寒地区驻防部队中,装甲机械化部队的比例不高,一线作战兵力主要是边防部队,机械化程度不高,担负相应作战任务的装甲机械化部队各机械化步兵师、装甲旅等主要驻防在新疆、四川等地区,距离预定作战地区较远。
但我军战略侦察预警体系逐步完善,对方突然调动大批地面部队尤其是装甲机械化部队进行军事冒险的可能性不高,难以达成战役突然性,当然不排除达成战斗的突然性。这就给了我军一定的反应时间,调集预定作战部队完成各项作战准备工作,并迅速向战区机动。
由于高原高寒地区道路条件较差,装甲机械化部队通常只能沿公路机动,在很多难行地段可能需要装甲车辆离开坦克运输车辆,依靠自身动力实施履带行军,不但机动速度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对车辆摩托小时消耗较大,器材、油料的保障需求均较高。
这就要求预定参加高原高寒地区作战的装甲机械化部队,平时加强在高原地区临战状态下成建制机动的训练,切实提高机动能力,一旦发生战事,迅速集结,完成战备等级转换,向战区开进,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到达预定作战地区,完成战斗准备。机动方式应以乘车为主,尽量减少装甲车辆履带行军的距离,节约摩托小时,保存乘载员体力。
合理编组,注重协同
考虑到高原高寒地区地形、气候特点,装甲机械化部队的编组应以装甲步兵为主,坦克、炮兵、防空兵、工兵、防化兵等各兵种和专业兵参加,形成小型合成的作战群。
近期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上频繁出现数字化合成营训练的新闻,可以看出,我军的合成正逐步由部队级转向分队级。在此条件下,以合成营为主形成具备独立作战能力的作战群是完全可能的。
在合理编组作战群的基础上,还要注意跳出单一兵种的陈旧观念,通过密切协同动作发挥各兵种的优势,形成合力。比如,由于对方非常强调空中力量的运用,我军在未来作战中可能会遇到对方大量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作战群中防空兵的地位非常重要,兵力兵器的数量要适当加大,并注意与空军和陆军航空兵的协同动作,防止误伤和造成防空火力缺口。
此外,借鉴苏军在阿富汗战争期间的经验,自行高炮可能还需要担负起对大高差目标射击的任务,应适当增加自行高炮或弹炮合一系统的数量,并应尽量靠前配置,掩护一线作战分队,而不能只保护指挥所和后方地域。
主要承担机动防御和反击作战任务
装甲机械化部队机动能力强,因此我军一贯强调装甲机械化部队主要用于进攻。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军装甲兵主要承担的作战任务有反冲击、反突击、封闭核突破口等,基本都是进攻犁的任务。在未来高原高寒地区作战中,装甲机械化部队依然应以承担进攻性任务为主。
第一阶段,当对方向我一线哨所发起进攻时,我纵深的装甲机械化部队应当快速机动至战略性的山口、通道等处,初期可以承担防御任务,主要以火力迟滞对方的进攻行动,控制要点,尽快使战局稳定下来。由于对方能够实施突然袭击的主要兵力是一线驻防的山地作战部队,装备轻、火力不强,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具有火力、防护、机动等优势,一旦有条件,就应以积极的进攻行动,给对方以猛烈打击,争取歼灭对方一部,为后续部队投入作战创造良好条件。空降兵具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但一旦降落到地面上,由于装备轻、车辆少,空降兵的地面机动和作战能力就会马上处于劣势,尤其是在收拢集结阶段。根据对方作战特点,对方在作战初期广泛实施空降和直升机机降作战的可能性很大,此时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必须发挥机动性的优势,迅速到达对方空降场,对敌空降兵实施围歼。
第二阶段,当我后续装甲机械化部队陆续到达战场并完成集结后,就应以积极的进攻打乱对方部署,歼灭或驱逐入侵之敌,并乘势收复被占领土,改善边境态势。这一阶段的进攻行动将主要沿山口、通道展开,表现形式主要是沿公路的突击。由于受道路的限制,装甲机械化部队依靠自身的力量对敌完成合围将十分困难,需要与航空兵、空降兵的密切配合,将火力机动和兵力机动结合起来,以驱逐当面之敌为主要目标,争取歼灭较小规模的敌人。
充分发扬火力
与对方相比,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在火力上具有一定的优势。T-90S、T-72、“阿琼”等各型主战坦克的火力均无法达到我军主战坦克水平,无论是弹药威力还是射击精度均不占优势。据美军称,MlA2坦克与T-72坦克作战,开火距离可以放近到1500米,而与96式坦克作战必须在2000米以外开火,这主要是因为96式坦克的射击精度和弹药威力在2000米以外即可对M1A2构成威胁,而T-72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从历年上海合作组织联合演习的相关报道来看,俄军坦克射击精度与我军相比并不占优势。考虑到潜在作战对象的军事工业基础(还不能自行生产125毫米滑膛炮身管和弹药)和部队训练程度,在经过充分训练的基础上,我军主战坦克有效射程将具有相当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特别强调在远距离上射击对方装甲目标,使其在2000米甚至3000米以外就受到严重威胁和打击,逐步削弱其实力,造成对我有利的力量对比。
在必要时,可以通过机动与对方装甲目标保持2000米以上的交战距离,使我军始终处于对方坦克直瞄火力的有效射程之外,让对方陷于“打不着、跑不掉”的境地。除了充分发扬坦克火力之外,还要考虑到高原高寒地区不同装备机动能力的差异,无论是车载炮、牵引炮还是自行火炮,其机动能力都无法达到坦克、步兵战车的水平,这就可能造成前方发现目标而炮兵无法迅速占领阵地实施火力打击的情况。为了不造成火力真空,坦克、步兵战车要做好随时进行间接瞄准射击的准备,及时对发现的目标实施远程间瞄火力打击。为此必须平时抓好间瞄射击的阵地测量、数据采集、诸元计算与装定的训练,使分队指挥员和乘员熟练掌握间接瞄准射击的技能。战时则要注意做到火力突击与机动的密切结合,在预定作战地区选择适合间瞄射击的阵地,并做好预先的测量和计算,保证坦克、步兵战车分队到达预定阵地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以最快速度发射数发弹药,力争首群命中目标,至少要做到首群覆盖目标,给对方造成严重的杀伤,而后在对方实施火力反击之前即向下一个射击阵地机动,以达到既能消灭敌人又能保存自己的目的。装甲机械化部队如何高原作战
装甲机械化部队如何高原作战
作者:东进
综合网络等各种媒体报道可以看出,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在高原高寒地区作战的基本任务是坚守边境要点,迟滞对方进攻,恢复边境态势或为反击作战创造有利条件,实施纵深机动反击作战,歼灭入侵之敌,扭转战局,在有利条件下乘势收复被占领土,改善边境态势。为完成上述基本任务,在作战运用上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强调快速机动
强大的机动能力是装甲机械化部队的重要特点。由于高原高寒地区地理条件的限制,平时我军在高原高寒地区驻防部队中,装甲机械化部队的比例不高,一线作战兵力主要是边防部队,机械化程度不高,担负相应作战任务的装甲机械化部队各机械化步兵师、装甲旅等主要驻防在新疆、四川等地区,距离预定作战地区较远。
但我军战略侦察预警体系逐步完善,对方突然调动大批地面部队尤其是装甲机械化部队进行军事冒险的可能性不高,难以达成战役突然性,当然不排除达成战斗的突然性。这就给了我军一定的反应时间,调集预定作战部队完成各项作战准备工作,并迅速向战区机动。
由于高原高寒地区道路条件较差,装甲机械化部队通常只能沿公路机动,在很多难行地段可能需要装甲车辆离开坦克运输车辆,依靠自身动力实施履带行军,不但机动速度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对车辆摩托小时消耗较大,器材、油料的保障需求均较高。
这就要求预定参加高原高寒地区作战的装甲机械化部队,平时加强在高原地区临战状态下成建制机动的训练,切实提高机动能力,一旦发生战事,迅速集结,完成战备等级转换,向战区开进,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到达预定作战地区,完成战斗准备。机动方式应以乘车为主,尽量减少装甲车辆履带行军的距离,节约摩托小时,保存乘载员体力。
合理编组,注重协同
考虑到高原高寒地区地形、气候特点,装甲机械化部队的编组应以装甲步兵为主,坦克、炮兵、防空兵、工兵、防化兵等各兵种和专业兵参加,形成小型合成的作战群。
近期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上频繁出现数字化合成营训练的新闻,可以看出,我军的合成正逐步由部队级转向分队级。在此条件下,以合成营为主形成具备独立作战能力的作战群是完全可能的。
在合理编组作战群的基础上,还要注意跳出单一兵种的陈旧观念,通过密切协同动作发挥各兵种的优势,形成合力。比如,由于对方非常强调空中力量的运用,我军在未来作战中可能会遇到对方大量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作战群中防空兵的地位非常重要,兵力兵器的数量要适当加大,并注意与空军和陆军航空兵的协同动作,防止误伤和造成防空火力缺口。
此外,借鉴苏军在阿富汗战争期间的经验,自行高炮可能还需要担负起对大高差目标射击的任务,应适当增加自行高炮或弹炮合一系统的数量,并应尽量靠前配置,掩护一线作战分队,而不能只保护指挥所和后方地域。
主要承担机动防御和反击作战任务
装甲机械化部队机动能力强,因此我军一贯强调装甲机械化部队主要用于进攻。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军装甲兵主要承担的作战任务有反冲击、反突击、封闭核突破口等,基本都是进攻犁的任务。在未来高原高寒地区作战中,装甲机械化部队依然应以承担进攻性任务为主。
第一阶段,当对方向我一线哨所发起进攻时,我纵深的装甲机械化部队应当快速机动至战略性的山口、通道等处,初期可以承担防御任务,主要以火力迟滞对方的进攻行动,控制要点,尽快使战局稳定下来。由于对方能够实施突然袭击的主要兵力是一线驻防的山地作战部队,装备轻、火力不强,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具有火力、防护、机动等优势,一旦有条件,就应以积极的进攻行动,给对方以猛烈打击,争取歼灭对方一部,为后续部队投入作战创造良好条件。空降兵具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但一旦降落到地面上,由于装备轻、车辆少,空降兵的地面机动和作战能力就会马上处于劣势,尤其是在收拢集结阶段。根据对方作战特点,对方在作战初期广泛实施空降和直升机机降作战的可能性很大,此时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必须发挥机动性的优势,迅速到达对方空降场,对敌空降兵实施围歼。
第二阶段,当我后续装甲机械化部队陆续到达战场并完成集结后,就应以积极的进攻打乱对方部署,歼灭或驱逐入侵之敌,并乘势收复被占领土,改善边境态势。这一阶段的进攻行动将主要沿山口、通道展开,表现形式主要是沿公路的突击。由于受道路的限制,装甲机械化部队依靠自身的力量对敌完成合围将十分困难,需要与航空兵、空降兵的密切配合,将火力机动和兵力机动结合起来,以驱逐当面之敌为主要目标,争取歼灭较小规模的敌人。
充分发扬火力
与对方相比,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在火力上具有一定的优势。T-90S、T-72、“阿琼”等各型主战坦克的火力均无法达到我军主战坦克水平,无论是弹药威力还是射击精度均不占优势。据美军称,MlA2坦克与T-72坦克作战,开火距离可以放近到1500米,而与96式坦克作战必须在2000米以外开火,这主要是因为96式坦克的射击精度和弹药威力在2000米以外即可对M1A2构成威胁,而T-72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从历年上海合作组织联合演习的相关报道来看,俄军坦克射击精度与我军相比并不占优势。考虑到潜在作战对象的军事工业基础(还不能自行生产125毫米滑膛炮身管和弹药)和部队训练程度,在经过充分训练的基础上,我军主战坦克有效射程将具有相当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特别强调在远距离上射击对方装甲目标,使其在2000米甚至3000米以外就受到严重威胁和打击,逐步削弱其实力,造成对我有利的力量对比。
在必要时,可以通过机动与对方装甲目标保持2000米以上的交战距离,使我军始终处于对方坦克直瞄火力的有效射程之外,让对方陷于“打不着、跑不掉”的境地。除了充分发扬坦克火力之外,还要考虑到高原高寒地区不同装备机动能力的差异,无论是车载炮、牵引炮还是自行火炮,其机动能力都无法达到坦克、步兵战车的水平,这就可能造成前方发现目标而炮兵无法迅速占领阵地实施火力打击的情况。为了不造成火力真空,坦克、步兵战车要做好随时进行间接瞄准射击的准备,及时对发现的目标实施远程间瞄火力打击。为此必须平时抓好间瞄射击的阵地测量、数据采集、诸元计算与装定的训练,使分队指挥员和乘员熟练掌握间接瞄准射击的技能。战时则要注意做到火力突击与机动的密切结合,在预定作战地区选择适合间瞄射击的阵地,并做好预先的测量和计算,保证坦克、步兵战车分队到达预定阵地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以最快速度发射数发弹药,力争首群命中目标,至少要做到首群覆盖目标,给对方造成严重的杀伤,而后在对方实施火力反击之前即向下一个射击阵地机动,以达到既能消灭敌人又能保存自己的目的。装甲机械化部队如何高原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