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偏误
20180227,第299篇 过年期间,真是什么都拜。 拜什么? 拜佛,新年第一天凌晨,家里人都会喊我去烧香,只要附近几个村供着菩萨的,都挨家挨户去上香,要特别虔诚,我爸妈是夫妻俩,要一起磕头,我单独磕头。 意思是保佑来年行大运。 初五迎财神,更精彩了,0点准时放烟花,四周全是,比奥运会还精彩。 有时我也会批评他们,农村人就喜欢搞这些,还是最穷的群体,城里人不搞这些,人家不比咱过得好?菩萨保佑咱啥了? 引用丁元英的一句话:农村人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 原话讲的是中国,我把它改成了农村人,因为中国已经崛起了,很多人走在了世界前列。 我说的农村人不是指所有农村人。 在我们村,买了车是要请车神的。 祭车,在车前摆上酒,摆上菜,烧上元宝,一家老小对着车子磕头…… 若是家里有孩子要参加高考,家里老人每天都会上香,我外婆常跟我说,你能考上这么好的大学,全靠菩萨保佑。 我…… 合着我的努力不值一提,全是菩萨的功劳。 就像莫扎特说的,我每天花12小时练琴,人们却用“天才”两个字掩盖了我所有的努力。 家里做事业,或者有重大的事情呢?会烧三炷香,看香相! 三根香的燃烧速度。 你说类似的习俗愚昧不?我认同,但是,现在的大环境如此,你改变不了,什么时候这些习俗慢慢淡化呢?就是老一辈都入土为安时。 丁元英说,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却忘了问一句:是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任何一种命运,归根结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其实,我们是被自己的文化禁锢了! 战争是怎么引发的? 就是由信仰引发的,交战双方都觉得是为正义而战! 古代,不管哪个元帅,都说自己是仁义之师。 信仰,也是我们攻击别人的借口,有个词叫确认偏误,是指人们会倾向于寻找能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对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更加关注,或者把已有的信息往能支持自己观点的方向解释。 互联网加剧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信佛的跟信佛的聚到一起了,信中医的跟信中医的在一起了,若是听到另类的声音呢?我们会选择扼杀。 什么是迷信? 在不了解的前提下,盲目地全盘接受,就是迷信! 你没读过佛经,没学过理论,只是一味的磕头,就说这是信仰,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 我们追星,也会有确认偏误,认为他们说的都是对的,不允许任何质疑声,甚至我们买衣服都要买明星同款的。 网红经济为什么这么火?也是确认偏误,无差别的相信网红的品味和眼光,若确实选择优质的产品,那无可厚非,只是商业运作的存在,使网红经济变得不那么纯粹。 未来,网红经济依旧会火,不过消费者的判断能力会不断提高,能生存下来的会是那些能提供优质产品的网红。 这种判断力来自我们思维模式的转变:对待任何事任何人,会一分为二来看待。 即便我们喜欢这个人,对于他的产品,我们也会理性看待,甚至对这个人也会理性看待,因为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不是非黑即白。 倘若有人跟你说,世界是白的,那么他一定把黑的部分遮起来了,倘若有人跟你说,世界是黑的,那么他一定是把白的涂黑了。 为什么有人喜欢给别人贴标签?例如,直男癌,凤凰男,妈宝男。 思维惯性决定了,一旦出现类似的征兆,直接一棍子打死。 多数人都有,我检讨自己,我总认为中医就是不靠谱,有病就去医院;认为迷信就是不对的,其实,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我们迷恋异性也是如此,不是说,我很喜欢她,我就认为她什么都是好的,而是去发现她的优点,缺点,欣赏她的优点,包容她的缺点。 一些女性,特别是年轻女孩子思维模式还处在学生时代,认为社会就是非黑即白。甚至一不顺她意,就给脸色。 学生气! 为什么有些人能把家庭经营好,有些人却不能,是她上了婚姻学么?不是,而是她就是那样的人,谁娶了她,都是这般幸福! 我们能因为喜欢她这个人,而去拔高她,让她迅速成长起来么?不能,规劝是没有用的,除非是她内心深处想改变。 有时候选择是大于努力的。 ……………文章完,明天见…………… 声明:文章非纪实体,有虚有实 关注球球成长俱乐部,一起实现滚雪球式成长!
© 本文版权归 Kyrie Wo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