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读写0.07《文章自在》《大佛寺》
《语言美好》——《文章自在》张大春
概括:
日常中抽烟的俞老师。抽藤条的俞老师,严厉的告诫。提到俞老师的课本特别,引出苏老师。
见苏老师的经历。苏老师的对作文、对比赛的言论。参加比赛的经历。受苏老师的影响,写文章,而不是写作文。苏老师的作品和用意。
俞老师的痛骂。时光中回顾老师的教诲,不在修辞、笔法,在语言的美。
“作文是人家给你出题目;真正写文章,是自己找题目;还不要找人家写的题目。”
文末以感受做结。
感:
以前看到文章、故事,总想分析一下人家的故事线索、行文的脉络。可是读到张先生的文章,我忽然对剖析线索不感兴趣了。
我固然可以列出这篇文章的脉络(两位老师及其教导),可是那又如何呢?难道我也要去写一篇文章专门去设定两个人物去串联线索吗?本末倒置啊。
看了好文章,才会越发明白,一切都源于生活。将生活中的种种,以自己的所思所感缀连,即是文章。
去好好体味生活吧。在生活中才能汲取文章的生命。
——
读短篇《大佛寺》魏运 http://wufazhuce.com/article/3101
以前看故事,读到看不懂作者用意的,就特别纠结。尤其是这样的故事大多是灰暗色调的。觉得往脑子里塞了一团乌七八糟的毛线,一转眼忘得一干二净,读了跟没读一样。
这篇也属于看不懂的那种。只是现在觉得,看不懂就看不懂吧。这个世界上我看不懂的文章和故事多了去了。以后也许会懂,也许还是不懂。但是我再不能为了求“甚解”而给别人的作品生硬地套上所谓的“意义”。
作者何以写下这么洋洋洒洒的一长篇呢?其中必有他的所思所感。就像我自己写的东西,不一定有人看,可我叨叨了那么一堆总有我编织这些字句的逻辑。
这般想来,对他人的作品更接纳,对自己的书写也更宽容。
浅见寡识,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