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城开发区,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
http://www.hprx.com/thread-56911-1-1.html
盘龙城开发区,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
提起开发区,一般想到的是已经“三通一平的”工地,一座又一座的工厂。在没去过之前,想像中的盘龙城开发区也应该是这个样子,就像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或东湖高新。然而去过一次后,让人感受颇多,原来开发区也可以这样搞!
在一般的开发区里,除服务区外,想找个商业楼盘是比较困难的。而在盘龙城开发区,除商业楼盘外,想找个工业企业还真的有点难。这就是与其它几个开发区相比,我们的盘龙城开发区最大的不同之处。难怪一位网友“自豪”地说:在武汉的几个开发区里,盘龙城的房地产开发是搞得最好的!
国外暂时没去过,仅就国内来说,目前的主流是先工业开发,后商业跟进。抛开房地产商是地价毒药这个公认的因素不说,没有工业经济的支持,一个地方很难一枝独秀地发展房地产,老百姓腰包瘪瘪,哪来的钱买房?附近没有大量的就业机会,房地产开发得再好,也只不过是个晚上回来睡觉的地方而己,对当地经济的推动除了由房地产开发而产生的大量的土地出让金和地税外,可能就只有业主的物业管理费了。循环经济只可能是一个笑话。
以邻近的东西湖区来说(很多人不喜欢这样的比较),在工业开发的同时也在进行大量的房地产开发,也有专门供人“晚上回来睡觉”的集中成片的房地产开发区域(但他们没叫开发区),如那个什么的万科西半岛及周边,但更多的是适合普通打工一族的“普通型”楼盘。据我所知,东西湖区很多经济条件可以的家庭(原来从事的就是种地的活,不过收益远大于黄陂农村)都在吴家山买房,然后下一代人在这里成家,很多就近进入企业工作,实现了城市化的转变。
而反观盘龙城开发区,仅从房地产广告的方向就可以看出,他不是“服务”黄陂本地人的,从武汉市内到处可见的盘龙城商业楼盘的广告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盘龙城的目标客户以市内人士为主;二、盘龙城的楼盘销售率不高(现在卖得好的楼盘没有几个拼命吆喝的)。以盘龙城楼盘的均价,一个黄陂农民想在这里实现城市化当然只是一个遥远的梦。在黄陂,以一个靠务农为生的三口农业之家为例,普遍的情况是一年的农业净收入,也就是除去乱七八糟的支出,最后存在存折上的钱不会超过八千元,八千元可以在盘龙城买几平方米的房子,一套房又得多少年的奋斗不用算就知道。不说农村,就是在黄陂工作的城镇居民,如果仅靠那点微薄的工资收入,在盘龙城置业也绝对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所以,盘龙城开发区在经济上的定位恐怕就是在短期内实现GDP大幅增长和实现大量的土地收益及地税贡献。对工业企业来说,这些是不具备或在短期内是没法完成的。一个生产型的工业企业,除非是从异地整体搬迁进入,否则要想实现从开工到给当地大幅贡献GDP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期,而且,这个过程还含有相当的风险,毕竟,不是每个创业企业都可以获得成功。而房地产则不一样,几乎是“发展一个,成熟一个”,在欠发达地区,同样面积的土地,房地产的贡献出的GDP会比工业贡献的GDP高出一大截,甚至是好多倍。一个楼盘,市值上亿不是新闻,而一个年产值过亿的工厂并不是随地可见的,这也是部分地区发展房地产比发展工业劲头足的原因之一。从税收的角度讲,房地产给当地短期带来的税收收入相当可观,开发商、购房者的纳税几乎一分不少地成为当地的“财源”。而发展工业,要有税务方面的扶持,还有创业阶段的税务减免,以及税金与各级的分成等等,两者相较,发展房地产无疑是财政收入快速“增肥”的有效手段。
一场突如其来但又合情合理的经济危机(目前zf及媒体称之为“金融风暴”)给如火如荼的房地产开发浪潮浇了一缸冷水,从外到里门凉气逼人,盘龙城恐怕也不例外。个人认为,zf与其大造声势“救市”,还不如在大环境中对政策进行检讨和调整,合理地布局产业,赢得经济大环境转好后的“第一桶金”。这场危机的开幕由房地产起,可以预料的是,全球经济的复苏必将以工业的复苏为前提和标志,房地产经济的恢复不可能走到工业经济振兴的前面。工作、工资都没有了,拿什么来买房呢?
回到盘龙城,房地产市场的萧条也给黄陂决策者们敲响了警钟。更为要命的是,即使允许地方zf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救市”,黄陂zf又能拿什么来救呢?
不要让房地产成为第二个岱黄收费站。岱黄当年也曾是黄陂财政收入的钱袋子,摇钱树,时过境迁,今天恐怕没有人会否认岱黄已成为黄陂经济发展的挡路虎。别人都是用最好,最平整的土地来吸引投资。而我们却利用能与市区实现“无缝对接”的地块来发展房地产。短期经济收益是实现了,然而当有一天我们想真正发展工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找不到合适的地方。那时才猛然想起不该把最合适的土地给了房地产开发商,才想起再造一个新的工业开发区解黄陂工业之困,就像今天修川龙解黄陂交通之困一样。犯一个错误可以原谅,犯两个相同的错误就不能自己宽恕自己了。
也许有人会说,不是有武湖吗,不是有天河吗,不是有横店吗?但综合比较一下,其它几个地方有盘龙城这样的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吗?大家都知道,发展工业极其重要的就是地理位置和交通,盘龙城在黄陂所处的地理位置就不说了,光交通来说,即使岱黄不回迁3公里,盘龙的另一条与三环线连接的主通道也不过区区2公里。而岱黄回迁后,一条新的可与市区无障碍连接的快捷通道的出现,也使盘龙城工业招商的资本陡增。可惜的是,这种优势被用到了房地产开发上。颇具戏剧性的是,一夜之间,黄陂经济增长的一颗耀眼的明星---盘龙城房地产开发,也暗淡无光。弄不好,成为拖累财政的一个累赘也不足为奇。从零到零,这就是市场的魔力。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川龙的开通是黄陂经济建设的一个转折点,说它具有历史意义也不为过。如何依托川龙发展黄陂成了摆在黄陂人面前的一个课题。我们祈祷老天保佑,希望这次的答案不再是房地产,希望这次决策者的眼光不再为房地产的“魔力”吸引而想去“做大做强”这块“蛋糕”,那真是黄陂之幸。记得很早以前有个口号:留得方寸地,留给子孙耕。我们的决策者能为黄陂子孙留下点什么呢?满城的房地产?可惜,作为农业为主的区,大多数人还买不起一平方3000元左右的“低价房”。看来靠收租子过日子的生活的没戏了。那就打工吧,黄陂有几个像样的工业?打工还是要到外地。什么时候能在本地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恐怕还是众多的打工仔,打工妹心中的梦想。难道我们就不能将他变成现实吗?
既然盘龙城房地产开发木已成舟,我们何不以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为楔机,以盘龙为龙头,以川龙为依托,扎扎实实地规划一下黄陂工业的未来。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工业其实也是需要“扎堆效应”的,黄陂目前撒胡椒面式的工业布局不利于黄陂有限的的财政资源、交通资源、人力资源作用的最大化。与其来个好看的“遍地开花”,还不如好钢用在刀刃上,集中资源于一处,对其它正在招商的区形成“局部优势”,以期对外来客商产生吸引力。
至于工业布局,在着眼长远的同时也应立足于眼前。黄陂是一个农业大区,农业人口比重大,文化水平不高(尽管黄陂人才辈出,但都是黄鹤一去不复返,为他人做嫁衣),所以,针对目前沿海地区人力成本急剧升高带来的竞争力下降,黄陂可以有选择性地承接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产业转移。这样的企业虽说拿到桌面上谈起来科技含量不高,但可以解决当前黄陂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就业问题。而所谓的“临空经济”,毫不讳言地说,目前太空太泛。既使武汉搞成有招一日搞成了,受益的未必是黄陂(具体原因可以另开新题专门论述)。
盘龙城开发区,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
提起开发区,一般想到的是已经“三通一平的”工地,一座又一座的工厂。在没去过之前,想像中的盘龙城开发区也应该是这个样子,就像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或东湖高新。然而去过一次后,让人感受颇多,原来开发区也可以这样搞!
在一般的开发区里,除服务区外,想找个商业楼盘是比较困难的。而在盘龙城开发区,除商业楼盘外,想找个工业企业还真的有点难。这就是与其它几个开发区相比,我们的盘龙城开发区最大的不同之处。难怪一位网友“自豪”地说:在武汉的几个开发区里,盘龙城的房地产开发是搞得最好的!
国外暂时没去过,仅就国内来说,目前的主流是先工业开发,后商业跟进。抛开房地产商是地价毒药这个公认的因素不说,没有工业经济的支持,一个地方很难一枝独秀地发展房地产,老百姓腰包瘪瘪,哪来的钱买房?附近没有大量的就业机会,房地产开发得再好,也只不过是个晚上回来睡觉的地方而己,对当地经济的推动除了由房地产开发而产生的大量的土地出让金和地税外,可能就只有业主的物业管理费了。循环经济只可能是一个笑话。
以邻近的东西湖区来说(很多人不喜欢这样的比较),在工业开发的同时也在进行大量的房地产开发,也有专门供人“晚上回来睡觉”的集中成片的房地产开发区域(但他们没叫开发区),如那个什么的万科西半岛及周边,但更多的是适合普通打工一族的“普通型”楼盘。据我所知,东西湖区很多经济条件可以的家庭(原来从事的就是种地的活,不过收益远大于黄陂农村)都在吴家山买房,然后下一代人在这里成家,很多就近进入企业工作,实现了城市化的转变。
而反观盘龙城开发区,仅从房地产广告的方向就可以看出,他不是“服务”黄陂本地人的,从武汉市内到处可见的盘龙城商业楼盘的广告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盘龙城的目标客户以市内人士为主;二、盘龙城的楼盘销售率不高(现在卖得好的楼盘没有几个拼命吆喝的)。以盘龙城楼盘的均价,一个黄陂农民想在这里实现城市化当然只是一个遥远的梦。在黄陂,以一个靠务农为生的三口农业之家为例,普遍的情况是一年的农业净收入,也就是除去乱七八糟的支出,最后存在存折上的钱不会超过八千元,八千元可以在盘龙城买几平方米的房子,一套房又得多少年的奋斗不用算就知道。不说农村,就是在黄陂工作的城镇居民,如果仅靠那点微薄的工资收入,在盘龙城置业也绝对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所以,盘龙城开发区在经济上的定位恐怕就是在短期内实现GDP大幅增长和实现大量的土地收益及地税贡献。对工业企业来说,这些是不具备或在短期内是没法完成的。一个生产型的工业企业,除非是从异地整体搬迁进入,否则要想实现从开工到给当地大幅贡献GDP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期,而且,这个过程还含有相当的风险,毕竟,不是每个创业企业都可以获得成功。而房地产则不一样,几乎是“发展一个,成熟一个”,在欠发达地区,同样面积的土地,房地产的贡献出的GDP会比工业贡献的GDP高出一大截,甚至是好多倍。一个楼盘,市值上亿不是新闻,而一个年产值过亿的工厂并不是随地可见的,这也是部分地区发展房地产比发展工业劲头足的原因之一。从税收的角度讲,房地产给当地短期带来的税收收入相当可观,开发商、购房者的纳税几乎一分不少地成为当地的“财源”。而发展工业,要有税务方面的扶持,还有创业阶段的税务减免,以及税金与各级的分成等等,两者相较,发展房地产无疑是财政收入快速“增肥”的有效手段。
一场突如其来但又合情合理的经济危机(目前zf及媒体称之为“金融风暴”)给如火如荼的房地产开发浪潮浇了一缸冷水,从外到里门凉气逼人,盘龙城恐怕也不例外。个人认为,zf与其大造声势“救市”,还不如在大环境中对政策进行检讨和调整,合理地布局产业,赢得经济大环境转好后的“第一桶金”。这场危机的开幕由房地产起,可以预料的是,全球经济的复苏必将以工业的复苏为前提和标志,房地产经济的恢复不可能走到工业经济振兴的前面。工作、工资都没有了,拿什么来买房呢?
回到盘龙城,房地产市场的萧条也给黄陂决策者们敲响了警钟。更为要命的是,即使允许地方zf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救市”,黄陂zf又能拿什么来救呢?
不要让房地产成为第二个岱黄收费站。岱黄当年也曾是黄陂财政收入的钱袋子,摇钱树,时过境迁,今天恐怕没有人会否认岱黄已成为黄陂经济发展的挡路虎。别人都是用最好,最平整的土地来吸引投资。而我们却利用能与市区实现“无缝对接”的地块来发展房地产。短期经济收益是实现了,然而当有一天我们想真正发展工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找不到合适的地方。那时才猛然想起不该把最合适的土地给了房地产开发商,才想起再造一个新的工业开发区解黄陂工业之困,就像今天修川龙解黄陂交通之困一样。犯一个错误可以原谅,犯两个相同的错误就不能自己宽恕自己了。
也许有人会说,不是有武湖吗,不是有天河吗,不是有横店吗?但综合比较一下,其它几个地方有盘龙城这样的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吗?大家都知道,发展工业极其重要的就是地理位置和交通,盘龙城在黄陂所处的地理位置就不说了,光交通来说,即使岱黄不回迁3公里,盘龙的另一条与三环线连接的主通道也不过区区2公里。而岱黄回迁后,一条新的可与市区无障碍连接的快捷通道的出现,也使盘龙城工业招商的资本陡增。可惜的是,这种优势被用到了房地产开发上。颇具戏剧性的是,一夜之间,黄陂经济增长的一颗耀眼的明星---盘龙城房地产开发,也暗淡无光。弄不好,成为拖累财政的一个累赘也不足为奇。从零到零,这就是市场的魔力。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川龙的开通是黄陂经济建设的一个转折点,说它具有历史意义也不为过。如何依托川龙发展黄陂成了摆在黄陂人面前的一个课题。我们祈祷老天保佑,希望这次的答案不再是房地产,希望这次决策者的眼光不再为房地产的“魔力”吸引而想去“做大做强”这块“蛋糕”,那真是黄陂之幸。记得很早以前有个口号:留得方寸地,留给子孙耕。我们的决策者能为黄陂子孙留下点什么呢?满城的房地产?可惜,作为农业为主的区,大多数人还买不起一平方3000元左右的“低价房”。看来靠收租子过日子的生活的没戏了。那就打工吧,黄陂有几个像样的工业?打工还是要到外地。什么时候能在本地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恐怕还是众多的打工仔,打工妹心中的梦想。难道我们就不能将他变成现实吗?
既然盘龙城房地产开发木已成舟,我们何不以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为楔机,以盘龙为龙头,以川龙为依托,扎扎实实地规划一下黄陂工业的未来。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工业其实也是需要“扎堆效应”的,黄陂目前撒胡椒面式的工业布局不利于黄陂有限的的财政资源、交通资源、人力资源作用的最大化。与其来个好看的“遍地开花”,还不如好钢用在刀刃上,集中资源于一处,对其它正在招商的区形成“局部优势”,以期对外来客商产生吸引力。
至于工业布局,在着眼长远的同时也应立足于眼前。黄陂是一个农业大区,农业人口比重大,文化水平不高(尽管黄陂人才辈出,但都是黄鹤一去不复返,为他人做嫁衣),所以,针对目前沿海地区人力成本急剧升高带来的竞争力下降,黄陂可以有选择性地承接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产业转移。这样的企业虽说拿到桌面上谈起来科技含量不高,但可以解决当前黄陂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就业问题。而所谓的“临空经济”,毫不讳言地说,目前太空太泛。既使武汉搞成有招一日搞成了,受益的未必是黄陂(具体原因可以另开新题专门论述)。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为什么人生不需要过度努力521篇内容 · 39.9万次浏览
- 印象深刻的博物馆记忆1.0万+篇内容 · 3164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01.0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新29篇内容 · 2.7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149篇内容 · 140.7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07篇内容 · 33.9万次浏览
- 分享你认为的i人最爽时刻23篇内容 · 3.0万次浏览
- 嫉妒的根源是对自己不满新91篇内容 · 2029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