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停下你的脚步,生命需要节奏
美国的心理学家吉姆柯林斯提出了一个:二十英里法则。 这个法则的大意是说:从美国西海岸圣地亚哥到某个地方,有3000英里的路程。 如果你徒步走完这段路程的话,会需要非常长的时间。这段路程中的地貌非常复杂,而且经常会遭遇天气变化。 那么你每天该走多少英里才是一个合适的速度呢? 答案是日行20英里。 如果你刚踏上旅程,你的体力精力都非常好,如果天气和地势都不错,其实你一天可以走40英里。但是以这样的速度走的人并不是最快到达终点的,就像跑马拉松那些在一开始就用最快的速度冲刺的人,往往跑不了多久就没了后力。 当地貌不好,天气恶劣的时候,有的人就会躲到帐篷里抱怨和等待,直到天气好了再出来继续赶路。 这样的人即便他们赶路时的速度为日行40英里、50英里,也往往都会在停留的时候被那些每天雷打不动,无论何种情况都走20英里的人超越。 在多年的创业生涯中,我对这个故事的体会非常深刻。几乎在任何一个领域,最成功的,走得最远的永远都是那些从来不着急,但也从没有任何情况能够打断他们的节奏的人。 这样的人最可怕,因为他看起来走得很慢,但他从不会停下。 即便是你看到他已经超越你很多了,你觉得他这就已经到达巅峰了吧? 不,再过一阵子你会发现,他竟然又走了更远! 二十英里法则我觉得它本质上反映的是:一个人内在的稳定状态。 这个稳定的状态是由多个方面的要素组成的: 第一,对目标的坚定。 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对目标的坚定是达成一切目的的基础的,一个对自身的目标不坚定的人,就很容易因为受到诱惑、一时的打击、暂时的困难而轻易放弃。 第二,理智的判断。 从某种层面上讲,我们的绝大部分失败都是由于我们的非理性认知所导致的。比如你打游戏处于逆风的时候,这个时候应该团结队友,给他们安慰以鼓励,尝试合理的反击计划,但是大多数人都是下意识的马上喷过去,从而导致瞬间整个队伍心态崩盘。 第三,推迟满足感的能力。 能够意识到达成目标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所以能够让自己不被渴望马上得到回报或达成目的的冲动给影响,继续脚踏实地的做事。 一个不具备推迟满足感的人要么做事情很容易放弃,要么做事情很容易陷入焦虑和幻想而久久无法付诸行动,这两点都是我们达成目的的大敌。 所以做事情找到自己的节奏,保持内在的稳定,坚定地向着你的目标哪怕是很慢、但也从不停下的前进,我觉得这是任何一个想在有生之年做成点什么事情的人,都需要去理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