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男票南北差异的日常(一)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姑娘,高三时一心想去帝都,但造化弄人,还是留在了南方。男票是东北人,大学在帝都,是一个纯得不能再纯的北方汉子。刚在一起的时候查了一下地图,我们之间跨越了从北到南的几乎整个中国,不得不感叹缘分真的是妙不可言。

现在在一起时间长了才发现,南北差异真的不只是说着玩的,有时候只能看着对方叹气,这巨大的鸿沟以后该怎么办呀。以下为一些经典和非经典的日常:
(一)番茄炒蛋
作为两只留学狗,自己做饭是日常。庆幸他也做得一手好菜(并且会操作全套的包饺子),我也从天天做饭中解脱出来。限于国外蔬菜品种太少,很快我们就面临了第一个屏障-番茄炒蛋。在我的认知中,番茄炒蛋应该是一道老少咸宜,永远都吃不腻的家常菜,重点是一道放盐的咸口菜。然而,那天男票一脸郑重地对我说,番茄炒蛋当然是甜口的,那么好吃你没吃过?!我就彻底懵逼了。甜口?!番茄炒蛋为什么是甜口?!甜咸之争不应该只限于豆腐脑吗?!(顺便,我们那的豆花既不放酱油也不放糖水,豆花的本味就很是鲜甜)很快,我们出去玩的时候,很不幸的团餐里出现了甜口的番茄炒蛋。在尝了一口之后,我的食物世界观彻底崩塌了。加了糖的番茄炒蛋就像是一段仓促婚礼的宣誓,每一粒糖,每一块番茄炒蛋都在皱着眉头竭力抑制即将脱口而出的不愿意。看着吃得津津有味的男票,我也只能默默哀叹,和他开玩笑说以后家里番茄炒蛋一半放糖,一半放盐,一个盘子里也要泾渭分明。不过,现在事情有了新的进展。前段时间给他炒了咸口的番茄炒蛋,他小声地嘟囔了一句,原来咸口的也挺好吃的,看来这个矛盾可以暂时放一放了。
(二)过年吃什么
过年这几天我们都在上课,所以也不打算回国,就商量着叫上几个好友一起聚聚吃个年夜饭。由于其他小伙伴都不爱做饭,只能我俩承担厨师的职责。之前订菜单的时候,主食确定的饺子,我知道这是北方过年的传统并且我也挺喜欢吃他包的饺子,就没提什么反对意见。其他菜倒是全国都大同小异,就捡着我会做的凑了一桌菜。
三十前一天,为了酱牛肉和炖肘子,我俩一大早就去买菜。回来的路上我顺口问了一句,要不要再煮点米饭,毕竟还是有一些南方人的。然后,男票一脸不可思议的转过头看着我,用高了不止八度的声音,很激动的说,你们过年还要吃饭???不吃饺子吗???!!!我也震惊了,啊???这不是一个早就被说烂了的南北差异吗?南方人过年就是不吃饺子啊!他立刻表示了不信以及不服气,用一顿饭打赌,向群里的小伙伴求证。结果当然是我赢了,理直气壮地再次和他强调,我们不仅过年不吃饺子,其余任何节日我们也不会吃饺子。男票在输了一顿饭的情况下,也只能瞪瞪眼,并且一路碎碎念,你们居然不吃饺子...居然不吃饺子...不吃饺子...饺子...还一脸怨念地说,以后和我回家过年,他会很可怜,连顿饺子都吃不上。我眼睛一翻,你自己难道不会包?再说不还有速冻的嘛,看给你矫情的!最后,附上我们的年夜饭(太累了,再也不想做了)

(三)关于吃饭,吃菜和喝汤
就在刚才,我男票已经第n次向我表达了“你怎么能只吃菜不吃饭呢?没有饭怎么能吃菜呢”的思想感情,我也第n+1次向他表达了“饭只吃一点,菜可以多吃,吃菜并不一定需要配米饭,以及每顿最好有汤”的坚定立场。这个认知差异可以追溯到我们在一起之前。那是他第一次向我展示除了饺子之外的厨艺,做了东北的乱炖。记得放了茄子土豆和番茄,菜一上桌,我就尝了一口乱炖里面的汤水,鲜得我现在打字都在咽口水。然而,为了展示那个淑女且矜持的自己,我一直在小口吃饭并且牢记不在一份菜里重复夹很多次的原则,以至于舀一大勺乱炖泡饭的想法只能是一个想法。饭吃得差不多了,我就习惯性的想喝汤,发现并没有盛汤的大勺,也不好意思开口问,就只能战战兢兢地用小勺舀着喝,生怕洒在桌子上(现在想想真是累啊)。男票一直默默地看着我喝,一句话不说。就在我觉得气氛开始走向诡异,准备喝最后一勺时,他终于憋不住了,问了一句,要不要再给你盛点饭?看你一直光喝汤了。我立马放下了小勺,笑着摇手,不用了不用了,我已经吃饱了。现在,再聊起那天,原来我们都对对方的行为感到了深深的疑惑不解。不过这种琐事比过年吃饺子要好包容得多,他也习惯了我吃一点米饭后就只夹菜吃,我也习惯了他没有饭就坚决不吃一口菜。最温暖的是,只要我俩做饭吃,他都会给我做汤,即使他一口也不喝并且在我喝汤时感叹,妈呀,怎么那么能喝!吃得比猫少还比猫胖那么多。微笑脸。我能怎么办,当然是原谅他,不然谁给我做汤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