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抑郁症患者病情自诊断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好朋友被诊断为抑郁症,有一天夜里突然发消息跟我说在宿舍阳台上想要跳下去,吓得我从床上蹦下来就差叫人。现在想想也很后怕。白天的时候根本看不出来任何异常,所有表现甚至可以用优秀来形容,但她却长期被神经衰弱、失眠折磨,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那时我并不明白抑郁是种什么感觉,只是很同情她的遭遇。
出国第一年最困难的时期在期末,与前女友冷战热战了俩月,法语跟不上,课程学不懂,参加期末考试填满的空勉强有可能及格。那个时候我想,要是不及格参加补考,也是过不了的,打算卷铺盖回国另谋生路。等待成绩出来的两周,我把自己关在转不过身的小屋,拉上遮光的窗帘,不知寒暑,不知饱饥,闭门谢客,思考人生。那时候印象中一切都是灰暗的,天空、房间、纸张、文字、屏幕等等。也没有人理解我,朋友没有一个在身边,父母依然是高期望,前女友还是无法磨合。那个时候也出现一些生理症状,心跳突然加速,心慌。归结原因,可能是忘记吃饭饿了,缺乏睡眠又要硬撑。所幸基于政策竟然不必补考,没有沦落到卷铺盖走人这一步,这段灰暗的时光很快也就过去。
但是那段时光就像一个永远不会愈合的伤疤,经常痒痒甚至疼痛。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惧怕黑夜,惧怕狭小的空间,因为压抑。生活中难免遇到一些困难,太复杂解决不了的时候,那个伤疤就隐隐作痛。我尝试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或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来避免独处在压抑的时空里,但是总有自制力低下或不可预料的特殊情况,那个伤疤的痛觉又会反复发作。更可怕的是,忙并不能掩盖那种感觉,压力、思虑反而更容易诱发那种消极的情感,工作狂的属性在这时并不适用。对集体活动也有一种天生的排斥,没有安全感,永远只和身边的两三个人讲话。
后来我发现旅行是个好方法。但是旅行是毒药,它会构造一种幻象,逃离现实生活、烧钱、萍水相逢,然后回到起点,期盼下一次旅行。旅行的时候,身心放松,跟陌生人也愿意说话,但是旅行回来,却有一种巨大的失落感。也许我天生就缺乏情绪的调整能力,虽然忍耐力很强。
跟最好的朋友聊过,跟父母也聊过,他们对我担心自己抑郁的态度是不屑的。“你怎么可能抑郁”,“你不像”,“你把生活过充实一些就好”,“这些都是暂时的,马上过去啦”。他们给我的反馈,好像抑郁始终非常难堪的心理状态,抑郁症这种东西也并不存在。
平时生活中因为笑口常开,表面性格开朗,有不少人也会找我倾诉心声,寻求帮忙。这样一来,我更加不能暴露自己的消极情绪,即使在互相倾诉的过程中,我也不由自主地美化种种遭遇,用积极的情绪鼓励对方,但实际上我的消极情绪并没有消失。
写作是一剂良药。把思虑、困惑的东西写下来,也是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当我情绪低落的时候,文字的主观性会很强,可读性很低,所以我写作的时候也尽力避免这些。可是有时候实在是不愿意戴着枷锁跳舞。任性的表达,也算是种自我治疗。
读博士快三个半月了,有一些隐患也浮出了水面。我已经很久没有得到导师的正反馈,科研取得的成果也不理想。自己计划的学习路线和研究进度,总是被导师粗暴地打断、催促。而对于目标成果,我没有一点信心,导师怕是也不清楚这条路会走到哪里。明天的会议,我要把这些隐患抖出来,也许会有些困难,但是拿出来见天日总比压着好。组里的人意见并不一致,导师是项目需求和论文两手抓,希望我能够二者有机结合。指导我的博后是希望项目优先,然而拿到的数据实在是脏,没有和其他组标准化就单独先行起来困难重重。师兄的意见是抓论文,跟我的意见一致,但这一阵我消耗了大量的时光在项目上,归根结底是项目的选题并不能和论文科研方向结合,而脱离任何指导我独立研究的风险又太大,实验室也没有这个方向的资源。
星期一的组会,我希望至少要确定一个重点,最好把当前的项目暂缓,作为论文的研究案例,把重点放到论文本身。另外我希望能够和导师有更积极的沟通,而不是永远都是他发号施令,也许是我反馈得不够。
读博士以来的精神状态,一直在走下坡路。好事多磨,岁月逼人,居大不易。最大的问题,是我失去了自信,对于未来竟然充满恐惧。我不知道一直以来坚持的习惯和追求,有没有意义,不知道平时加班、努力取得的成果,有没有价值。这一路走来跌跌撞撞,靠的是强大的信念和良好的习惯,还有说得过去的天赋。扪心自问,这一行我爱不爱,我到底是理性占优还是癫狂偏好,适合从事科学类还是艺术类工作,至今没有一个好解答。当时一个不起眼的决定,走上了计算机这条路,这么多年习惯性地坚持,好像成了一种习惯,却从来没有想过改变的可能。
对于科研,我的态度是纯粹的,不在乎这个东西能获得多少经济利益、发到多好的期刊上,而是这个东西到底有没有突破行业的边界、能不能给后人以启发,也不在乎要多长时间能够获得成果。可惜我这些想法,如果暴露给导师、父母,肯定是荒谬无比。生活是痛苦的,需要不断地妥协来谋求生存,但是有些东西却还值得坚持,是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又是一年没能回家过年,今年一定要抽空回家,看看父母、看看亲人,看看同样要读博的好哥们,跟他开个玩笑,让这个临床医学的高材生诊断诊断我的病情。
写到这边,我感觉大病初愈。原来我并没有丢失自己一直追求坚持的东西,原来我依然有高度的自信,准备好面对即将来临的挑战。
感谢任何读到本文的人,抱歉让你们被我的消极情绪感染。
新年快乐!!!